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中文名 热加工工艺
语言 中文
属性 全国性热加工技术期刊
编辑部地址 陕西兴平市44号信箱
主管单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编辑单位 《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国际刊号 1001-3814
出版周期 半月刊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72年,《热加工工艺》创刊,为双月刊。

1986年,公开发行。

2004年,改为月刊。

2006年,改为半月刊。[4]

2014年,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热加工工艺》主要刊载的论文涵盖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

《热加工工艺》主要栏目有特约稿件(名师荐稿)、综述、试验与研究、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铸造技术、锻压技术、焊接技术、热处理技术、表面工程、失效分析、模具设计和生产应用等。[4]

编委成员

据2018年4月《热加工工艺》编辑部官网显示,《热加工工艺》编委会拥有编委会主任1人,副主任5人,顾问5人,编委105人。

主任:李国安

副主任:刘郑国、宇文建鹏、胡明、罗宇、杨屹

顾问:周尧和、傅恒志、潘健生、赵连城、林汉同

编委:丁文江、马乃恒、马中伟、马幼平、马明亮、王士元、王加友、王发展、王浩伟、王鹏程、王文健、王守仁、王磊、邓运来、毛华杰、毛健、田大标、叶兵、冯运莉、印飞、米国发、朱向楠、吕彦明、刘洁、刘建秀、刘庆锁、纪莲清、江静华、邢建东、许云华、邱葭菲、陈乃录、陈玉平、陈玉林、陈立佳、陈嵩、陈美玲、陈飞、陈林、杜军、杜继涛、佟玉斌、李建平、李斌、李重河、李静媛、李焰、李岩舟、李日、何源、邹龙江、张建勋、张都清、张卫文、张鹏贤、张治民、严方、束学道、罗宏、罗键、林万明、郑亚虹、周灿丰、周清、易丹青、杨世伟、杨兵兵、杨永顺、杨鸿飞、杨洋、贺林、荣守范、赵教育、赵宇宏、倪利勇、聂朝胤、高义民、高立义、郭学锋、唐建新、唐亮武、徐可为、徐春、徐维普、徐光、徐玉松、袁武华、梁志敏、曹志强、喻亮、黄卫东、黄贞益、彭成章、彭文屹、韩满贵、蒋百灵、蒋显全、夏佃秀、谢春生、温志勋、湛利华、雷声、熊晓红、魏家鹏

办刊成果

研究发表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热加工工艺》共出版文献22113篇。[5]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热加工工艺》共载文11552篇。[6]

收录情况

《热加工工艺》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中国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4]

影响因子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热加工工艺》总被下载2653050 次、总被引7306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0.59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0.438。[5]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热加工工艺》2015年载文量为11552,被引量为44622,下载量为537360。2015年影响因子为0.55,影响因子排名为: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第2595名;金属学与金属工艺(53种)第15名。[6]

荣誉表彰

1992年首批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至2014年已连续7次(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年)入选。

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陕西省历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精品奖、一等奖、优秀奖。

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4]

文化传统

● 办刊宗旨

促进技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

● 办刊方针

服务于船舶行业,服务于热加工行业。[4]

现任领导

主任:李国安

副主任:刘郑国、宇文建鹏、胡明、罗宇、杨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