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基生于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早年曾在巴格达大学学习阿拉伯文学。
马利基总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巴格达握手马利基1968年加入伊斯兰达瓦党,1979年7月16日,被发现是遭取缔的伊斯兰达瓦党的成员后,马利基逃离伊拉克。据伊斯兰达瓦党的网站上的相关简历,他在十月离开伊拉克,并经由约旦很快逃到叙利亚,采用化名“贾瓦德”。他于1982年离开叙利亚及伊朗,并住在德黑兰直到1990年。之后他一直住在大马士革,直到2003年美国联军入侵伊拉克和推翻侯赛因政权。虽然生活在叙利亚,他仍做为达瓦党的政治干事,并发展与真主党,特别是与伊朗的密切关系,得到该国的支持推翻侯赛因政权。
虽然生活在大马士革,马利基仍编辑党报《Al-Mawqif》并领导达瓦党大马士革分部。1990年,他加入了联合行动委员会,并担任轮值主席之一。该委员会是一些反侯赛因的反对派以大马士革为基地的联盟。
达瓦党在1992年至1995年间参加了伊拉克国民大会,因为领导出现分歧而退出。2003年美国占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马利基回到他的祖国伊拉克,马利基成为伊拉克临时政府的最高国家委员会副领导人。马利基是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的重要盟友,伊斯兰政党达瓦党的“二把手”,同时任达瓦党的发言人。
努里·马利基2005年1月,马利基当选为过渡国民议会议员,担任议会安全和国防委员会负责人,并从军队和政府中清除前复兴社会党官员。
2005年10月任伊拉克宪法起草委员会副主席,并起草新宪法。
2005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伊拉克团结联盟赢得了多数席位,并提名易卜拉欣·贾法里为伊拉克的首次战后总理[1]。2006年4月20日,前过渡政府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宣布不再连任。21日,什叶派政党联盟指定马利基取代贾法里成为新的总理候选人,22日总统塔拉巴尼任命他组建内阁。
马利基领导的什叶派政府被批评漠视国内占少数的逊尼派和库尔德人,造成族群关系紧张。
伊拉克国民议会议员在2010年11月11日说,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10日深夜就新政府组建达成共识,现任总理努里·马利基连任。
这意味伊拉克有望最终打破持续8个月的组阁僵局,填补权力真空。
努里·马利基2014年8月11日,伊拉克现任总理努里·马利基发表电视讲话说,谴责马苏姆提名海德尔·阿巴迪为新总理的做法“严重违反宪法”,并声称会修正这一错误。作为美国昔日盟友,马利基在讲话中同时指责美国暗中“使坏”。同日,效忠于马利基的安全部队继续把守首都战略区域,巴格达局势趋紧。
伊拉克官方的旗帜电视台12日在网站上报道,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祝贺海德尔·阿巴迪被提名为伊拉克下届总理。伊朗曾经是伊拉克现任总理努里·马利基的主要盟友。伊朗此番表态说明,伊朗什叶派领导人和政治人士不再支持马利基继续担任总理。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11日曾经警告马利基不要试图通过武力保住总理职位。他12日在悉尼表示,如果阿巴迪成功组建新一届政府,美国会考虑提供更多军事和经济援助。[2]
2011年2月4日,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说,他会把自己的薪水减少一半,返还给国库,用于帮助缩小贫富差距。
努里·马利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011年7月12日在例行发布会上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伊拉克共和国总理努里・马利基于7月17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3]
在回答记者就此事的提问时,洪磊表示,这是马利基总理首次访华。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会见马利基总理,温家宝总理会与他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会就进一步巩固中伊友好合作关系,扩大和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等进行探讨,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