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红,女,博士,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质量组专家、国务院学位办GCT研究组专家。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重点关注研究生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创新战略、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竞争力。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等基金类课题及委托项目,并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在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2001年—2002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曾对多所美、加大学进行考察。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出任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发基地首席专家。2013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1年、2016年分别获得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共三项。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1]
1997年9月—2005年9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
1990年9月 -1993年7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 教育管理
1982年9月 -1986年7月, 北京化工大学 学士学位,高分子材料[1]
2007年11月-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高等教育学
1986年8月--2007年11月,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教育管理\供应链管理\材料学[1]
研究专业与方向
供应链管理 国际竞争力 教育经济与管理
主持纵向研究项目
1.“高等教育中供应链形态的特殊性研究”课题负责人,2003-2005,EIB030501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青年课题
2. “政府与高校新型关系下高等教育投入制度改革研究”
子项目“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动力机制研究”负责人,2002-2005,AIA010027,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重点课题
3.“5.5万吨/年氯化聚乙烯专用料生产线的流程审定和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子项目负责人,2001-2004,NG2001-02中石油纵向课题
4.“适应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社区化教育模式研究”,子课题负责人,1996-2000,北京市“九五”社科重点项目
《中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理念、特征与实践研究》,201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
《北京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研究》,201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编。[3]
《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教育部高校与工程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项目的实证研究)》,2017,中央编译出版社,副主编。[4]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典型案例汇编》,201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5]
《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2001,北京:高教出版社,参著,2002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马永红,张乐,高彦芳,沈岩.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状况分析——基于28个工程硕士示范基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4:7-11.
[2]刘贤伟,马永红,马星.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目标定位及其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扎根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126-131.
[3]黄瑶,马永红,王铭.组织管理视域下我国研究生工程教育认证组织体系设计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157-161.
[4]马永红,张乐.中国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基于综合改革试点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15-120.
[5]刘贤伟,马永红,塞缪尔·高斯林.大学在线课程的持续性创新:从MOOC到SMOC[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05:12-17.
[6]马永红,张乐,张志祥.专业学位授权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8:89-94.
[7]谢丹,马永红,郭广生.我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举办特征与实施效果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8:45-50.
[8]王悦,马永红.数据包络分析法在研究生教学实验室评价中的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73-176.
[9]马永红,赵世奎,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1:74-77.
[10]马永红,万誉,李汉邦.从两个创业计划看美国大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61-62.
[11]马永红,郑晓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供应链的形态表征研究[J].管理世界,2009,02:165-166.
[12]马永红,李汉邦,郑晓齐.解读美国工程硕士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4:49-53+63.[1]
[13]基于随机前沿面的全球石化行业技术效率相关研究,现代化工,2005年第3期
[14]面向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设计实践的思考,化工管理,2004年第12期
[15]企业IT投资绩效评价方法探讨,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16]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关系定位体系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17]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观念辨析,ASEE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论文,同时刊出在 《美国工程教育》期刊(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的2004,12CD_ROM
[18]开辟个性空间保护创新意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7 期
[19]ABS的生产、市场与发展态势,中国塑料,2004年第3期
[20]从“因材施教”到“因材施学”,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21]中美高校理工科教学方法之异同,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23期
[22]高等教育供应链形态的特殊性初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23]信息化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石,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第7期
[24]供应链管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促进作用,兰州学刊,2003年第4期
[25]中国汽车工业采购方与供应商关系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5期
[26]服务贸易业面对WTO的对策研究,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6期
[27]产业转换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石油化工,1999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