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手球起源于欧洲,在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丹麦都有类似现代手球形式的游戏。
1917年,德国柏林体育教师海泽尔专为女子设计了一种不许身体相互接触的集体游戏,形式与现代手球相似。
1919年,柏林一位体育教师卡尔·舍伦茨改进了海泽尔的游戏,采用较小的球,规定持球者传球前可跑3步,允许双方身体接触。
手球比赛(17)
1925年,奥地利举行了首次国际手球比赛,手球运动随之由中欧向北欧传播开来,20世纪40年代由南欧传入非洲,50年代,又在美洲及亚洲开展起来。此后,手球运动传入东欧等国家,继而在世界各地兴起。最初的手球比赛上场运动员为11人,称11人制手球。由于比赛通常是在室外进行,又称室外手球。
1928年,国际手球联合会成立,同年在德国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子七人制手球锦标赛,并规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在1928、1932年的奥运会上,手球被列为表演项目。
1936年,1936年柏林奥运会在德国举行,手球被列为比赛项目。后因手球竞赛规则不健全而被取消。由于11人制手球只能在室外进行,不适合在天寒地冻的北欧冬季开展。因此,在11人制手球发展之初,丹麦就有人将手球搬进室内,以利冬天开展运动。这就是7人制手球的开始。
1938年,首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在德国举行。
20世纪50年代,手球传入中国。
手球
1955年,位于广州的解放军体育学院将手球列入教学计划,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始手球教学与训练。随后,北京体育学院等一些院校也开展了手球运动的教学。
1957年7月13日,首届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在南斯拉夫举行。
20世纪60年代后期,7人制手球取代11人制手球。由于比赛通常是在室内进行,7人制手球也称室内手球。
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在德国举行,手球再次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1976年1月12日,亚洲手球联合会在科威特成立,总部设在科威特。同年女子手球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77年,第一届世界青年女子手球锦标赛在罗马尼亚举行。
1979年9月,中国手球协会在河北省保定市成立,总部设于北京市,同年,中国手球协会加入国际手球联合会。
1982年,男子手球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时中国队拿到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男子手球冠军。
1990年,女子手球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
场地场地
手球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40米,宽20米,长界线称边线,短界线称端线。端线包括球门线(球门柱之间)和外球门线(球门的两侧)。球场两端线中央各放置一球门,球门前各有一扇形的球门区和一个比赛场区。场上的线均属于它们各自界定的场区的一部分,球门线为8厘米宽,其余各线为5厘米宽。比赛场区周围应有安全区,离边线至少1米,离外球门线至少2米。
球
手球比赛用球需得到国际手球联合会的正式批准并印有认可标志。国际手联标志为彩色,高3.5厘米和OFFICIALBALL(正式用球)字样。字样为拉丁字母,字体高1厘米。
奥运会男子手球采用3号球,周长58~60厘米,重425~475克;女子手球采用2号球,周长54~56厘米,重325~400克。
球门
球门位于各自球门线的中央。球门内径高2米,宽3米。球门应用同样的木质、轻金属或合成材料制成。球门横梁和立柱的截面为8厘米×8厘米。球门由对比鲜明的两种颜色(相间为20厘米,通常为黑色和白色、蓝色和白色或红色和白色)漆成,必须牢固地置于地面。球门立柱的后沿应与球门线的外沿齐平。
球门内应缚挂一张网,使掷入球门的球不会立即弹回。在球门后1.5米处,应挂一张宽9~14米,高5米的垂直挡网。[3]
服装
同一队球员所穿着的服装必须统一,两队的服装颜色和图案也须有明显区别;守门员的服装颜色,必须与双方队员和对方守门员有所区别二球员的球衣号码应为1至20号,号码颜色必须与服装颜色及图案有明显分别二印于球农背后的号码,高度必须不少于20厘米一双方队长须在上臂戴上臂章。
时间
手球手球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为30分钟;中间休息时间通常为10分钟。上、下半时每队各有一次暂停(只有本方获有持球权,方可获得暂停时机,即向记录台递交暂停申请牌),暂停时间为1分钟。
如果在正常比赛时间结束时双方打成平局,而竞赛规程要求必须决出胜方,则在休息5分钟后进行决胜期的比赛。决胜期由两个5分钟组成,中间休息1分钟(双方交换场地)。
如果第一个决胜期后仍为平局,休息5分钟后再进行第二个决胜期的比赛。第二个决胜期仍为两个5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如果第二个决胜期后仍为平局,将选定一方球门进行掷罚7米球,以决出胜方。即双方各出5名队员,分别依次掷罚;如仍为平局,则将进行1对1掷罚,直至决出胜方。
球队
奥运会手球比赛每队只允许报名15名队员,每场比赛在记录表报名登记14名队员。所有进场人员应遵守在本方换人区进行换人的原则,如违反此规定,违例队员将被判罚出场2分钟。
比赛时,上场队员为7名,其中6名为场上队员,场上必须自始至终有1名守门员。被认定为守门员的队员可以随时成为场上队员,同样,场上队员也可以随时充当守门员。守门员服装颜色要与场上队员明显区别,队员号码不变。
比赛中的任何时间内场上队员都不得超过7名,剩下的7名为替补队员,必须坐在替补席上。坐在替补席上的还有随队官员,如领队、教练、队医等,总数不得超过4人。随队官员中必须指定1人为"球队负责人",仅允许该官员与计时员/记录员讲话,或在必要时与裁判员讲话。
随队官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场地,如违反此规定将作为非体育道德行为受到处罚。手球运动员的号码规定为1~20号。规则没有规定运动员必须使用哪一个号码,但按照习惯,守门员通常使用1号、12号和16号。
手球规则规定,只允许守门员进入球门区,不允许攻守双方队员进入球门区获利。但进攻队员在完成射门动作,球出手后进入球门或防守队员在不获利的情况下,进入球门区可以不受罚。
违例
手球规则规定,允许进攻队员持球走3步,运球后还可走3步,持球不得超过3秒。如违犯,将被判违例。手球比赛中双方换人不需经过记录台和裁判员允许,只要遵守在本方换人区内,先下后上原则即可。如违犯,则违例的队员要被判罚出场2分钟,并在受罚时间内其他队员不能替换,即场上减员。
犯规
手球规则允许防守队员用张开的手臂进行防守,用手拨开对方手中的球,但不允许用拳头击打对方手中的球。防守队员可以用身体阻挡对方持球或不持球队员的移动;可以用弯曲的手臂从正面接触进攻队员。但不允许使用推、拉、抱、撞、打、绊等动作,不允许故意向对方身上掷球。
处罚
手球竞赛规则对犯规动作判罚的最大特点,主要是体现在逐步升级的原则。对采取犯规动作的行为,判罚的程度要逐步加重。
手球竞赛规则,对运动员犯规的处罚有4种:警告、罚出场2分钟、取消比赛资格、开除出场。球员被罚出场的球队可在2分钟罚时后由替换人员上场。根据犯规时的情况,可判给对方任意球或7米球。手球比赛由两名权力相等的裁判员共同负责,裁判员在临场执裁中使用18种标准手势。
队员故意违反下列九项中的任何一项者,即:
a.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
b.绊摔对方队员,即在对方身后或身前,伸腿或屈体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
c.跳向对方队员。
d.猛烈地或带有危险性地冲撞对方队员。
e.除对方正在阻挡外,从背后冲撞对方队员。
f.打准企图打对方队员准向对方吐唾沫。
g.拉扯对方队员。
h.推对方队员。
手球
队员犯有下列五项犯规中的任何一项者,即:
1.裁判员认为其动作带有危险性,例如:企图去踢守门员已接住的球。
2.当球并不在有关队员控制范围之内时,目的不是为了争球而用肩部去做所谓的合理冲撞。
3.队员不去踢球而故意阻挡对方者,例如:在球与对方之间跑动或用身体阻挡对方。
4.冲撞守门员,但下列情况除外:
a.守门员抓住球时;
b.守门员阻挡对方队员;
c.守门员在本方球门区以外。
5.比赛中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时:
a.以手控制球后向任何方向持球、拍球或向空中抛球再接住,行走4步以上而未使球进入比赛状态。
b.持球后在行走4步过程中及其前后,虽已使球进入比赛状态,但未经罚球区外的同队队员或罚球区内外的对方队员触球前,根据第5(c)条的情况自己再次用手触球。
d.裁判员认为由于战术上的目的,有意停顿比赛,延误)比赛时间而使本队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队员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被警告并出示黄牌:
f.比赛开始后,队员进场或重新进场加入比赛或在比赛进行中离场:意外事故除外),不论哪一种情况,事先未经裁判员示意允许者。
g.如果裁判员暂停比赛执行警告,则由对方在暂停比赛时球的所在地点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踢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
h.如犯规队员另有更严重的犯规情节时,则应按规则的有关规定判罚。
i.队员连续违反规则。
j.用言语或行动对裁判员的判决表示不满者。
k.有不正当行为者。
除发生更严重的犯规外,队员的行为属上述最后三项中的任何一项者,应给予黄牌警告,并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踢间接任意球。
6.裁判员认为队员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罚令其出场并出示红牌:
a.犯有暴力行为。
b.严重犯规。
c.用污言秽语或进行辱骂。
d.经黄牌警告后,因犯规又被给予第二次黄牌警告。
因罚令队员出场使比赛暂停,如该队员并未违反其它规则时,则应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踢间接任意球。
进攻技术
手球进攻技术:包括传接球技术、射门技术、突破技术和运球技术。
传接球技术:传接球是手球比赛中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比赛中多采用单手传球,根据出手部位、移动方式和动作结构的不同,分为原地、行进间、跳起的单手肩上传球、单手体侧传球、甩传、低手传球、背后传球、颈头传球等。而接球多是双手接不同高度的球。如接高球,接平球,接低球。
射门技术:射门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也是手球最重要的进攻技术。射门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支撑射门,即有一只脚或两只脚支撑在地面的射门,如原地射门、垫步射门、交叉步射门、跑动射门等;跳起射门,是为了争取空间优势和缩短距离摆脱防守队员的封挡,向上或向前跳起的射门技术;倒地射门,是为了摆脱防守扩大射门角度和接近球门,采用身体极度前倾,在失去身体重心平衡的状态下,倒地完成射门。另外,根据出球部位还可分为高手射门、肩上射门、体侧射门、低手射门和反手射门。
突破技术:是持球队员运用合理的移动技术超越防守人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仅可以直接射门,还可以打乱正常防守,为同伴创造进攻机会。根据突破的方向和动作结构的不同,分为同侧突破、异侧突破、跳步突破和转身突破。
运球技术:是控制球的队员1次或多次按拍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的动作方法,持球队员通过合理运球可以调节和衔接个人技术,扩大活动范围,提高技术运用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运球分为直线运球和变向运球等。
防守技术
防守技术:包括防守对手、封球、打球、抢球、断球。
防守对手:是防守队员运用合理的移动技术抢占有利位置,利用身体以及适当地借助手臂阻挠和破坏对手进攻的行动。防守对手是个人防守技术的综合运用。分为防守持球队员和防守无球队员两种。
封球技术:防守队员选择正确位置,利用手臂和身体来封挡对方射门球。用这种技术可以直接把球封住获得反击的机会,或者封挡住一定的角度,同守门员配合,破坏对方射门的准确性。封球技术有正面封球、侧面封球、跳起封球等。
打球技术:防守队员用单手突然准确地打掉对手控制着的球。分为打对方手中球和打运球两种。
抢球技术:争抢不属于任何一方的球。如抢封挡下来的球,抢守门员挡回和球门柱弹回的球等。关键是积极抢站有利位置。
断球技术:防守队员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地移动截获对方传球。断球是发动快攻的最好时机,成功率高。断球一般有横断球和纵断球。
守门员技术
守门员技术:包括基本姿势、位置选择、移动和挡球等技术。
基本姿势:守门员为了及时封挡不同方向射向球门的球,保持能随时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动的姿势。
位置选择:守门员的位置选择是封挡射门角度的关键。通常守门员应站在球门线前0.5米球和两球门柱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分角线上。
移动技术:守门员根据场上球的不停转移,为保持好正确的封挡角度,就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这就需要移动,守门员的移动技术有滑步、上步、跨步、跳步、交叉步等。
挡球技术:守门员在移动选位的基础上封挡对方射向球门的球。一般有手臂挡球、脚腿挡球和手脚配合挡球等技术。
手球攻守双方在进攻和防守时,根据手球运动的规律而确定的集体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部分。
进攻战术
包括进攻基础配合和全队进攻战术。
①进攻基础配合:是2~3人之间的简单配合。这是全队进攻战术的基础,常用的有交叉换位、掩护、突破分球。
②全队进攻战术:分为全队快攻战术和全队阵地进攻战术。快攻战术是最有效的进攻手段。
防守战术
包括防守基础配合和全队防守战术。
①防守基础配合:2~3名防守队员之间组成的防守配合方法,常用的有关门、换防和补防配合。
②全队防守战术:包括防快攻战术和全队阵地防守战术。防快攻战术是在进攻失败后全队立即有组织地转入防守,首先要防守对方的快攻。阵地防守战术主要是区域联防,每个防守队员按照预定的防守队形,分布在球门区线前的范围内,根据对方的攻击距离、攻击方式和攻击点,进行有组织地联合防守。
奥运会手球比赛
女子手球比赛
手球比赛很早就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领导,国际手球联合会筹备、组织奥运会手球比赛,每四年举办一届,包括男子手球比赛和女子手球比赛,分别有12支球队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手球项目第一次作为比赛项目在奥运会上举办。
世界手球锦标赛
世界手球锦标赛是国际手球联合会主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世界性手球比赛之一,每两年举行一届,比赛分为男子手球锦标赛和女子手球锦标赛,各有24支球队参加。1938年,首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在德国举行;1957年7月13日,首届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在南斯拉夫举行。
亚运会手球比赛
亚运会是亚洲运动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1982年男子手球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90年女子手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亚洲手球锦标赛
亚洲手球锦标赛是亚洲手球联合会主办的、亚洲最高水平的手球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该赛通常是世界手球锦标赛和奥运会手球比赛的资格赛。1977年3月,第1届亚洲男子手球锦标赛在科威特举行;1987年8月15日,亚洲女子手球锦标赛在约旦安曼举行。
国际手球联合会,简称同际手联,1928年11个国家的手球协会在奥运会期间聚会,成立了国际业余手球联合会,并首次印发了该项目正式的国际规则,二战结束后,194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重新组建同际手球联合会,创办国有丹麦、荷兰、挪威、波兰、芬兰、法同、瑞士和瑞典,总部设在瑞士。截止2020年已有147个协会会员,分属国际手联承认的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泛美地区共5个地区手球联合会,中国手球协会于1979年加入国际手联。
亚洲手球联合会,1976年1月12日于科威特成立,总部设在科威特。
中国手球协会,1979年9月成立于河北省保定市,总部设于北京市,该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下辖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是中围手球运动的全国性群众组织,于1976年加入亚洲手球联合会,1979年,国际手球联合会代表大会接纳中国手协为正式会员。
马格努斯·威士兰德,瑞典手球运动员马格,自1985年开始代表瑞典队参加国际比赛,2004年退出国家队,19年的国家队生涯,一共参加了380多场国际比赛,攻入1000粒球,场均进球3粒;在1999年被评选为世纪最佳手球运动员。
日本手球选手海道卫秀(3)
安德烈-拉夫洛夫,俄罗斯手球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代表苏联/俄罗斯获得3次奥运会金牌,两次世界冠军、一次欧洲冠军和多次俱乐部大赛冠军,2001年,拉夫洛夫当选为俄罗斯世纪最佳运动员。
杰克森·理查德森,法国手球运动员,帮助法国队获得1992年奥运会铜牌,1995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97年世锦赛季军,2001年的世界锦标赛冠军,2003年世锦赛季军,在1995年被选为世界手球先生。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