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
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是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此外,价格还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它可以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映。
常见的六种定价策略有:
价格讯号、渗透定价、地区定价、形象定价、组合定价、互补定价。
美国分类法:
竞争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撇脂定价法、限制定价法、损失领导者定价法、市场导向定价法、渗透定价法、
价格歧视定价法等。
A:内部因素
⑴企业的营销目标
⑵企业的营销组合
⑶产品成本 互补定价
B:外部因素
⑴市场结构
⑵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⑶市场竞争
⑷国家政策
⑸其他外部环境因素
1、总成本定价法:成本加成,目标利润
⒉边际成本定价法
⒈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是企业定价首先需要考虑的方法。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耗费,客观上要求通过商品的销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要获得大于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现为企业利润。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
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目标利润率)? 例如,某电视机厂生产2 000台彩色电视机,总固定成本600万元,每台彩电的变动成本为1 000元,确定目标利润率为25%。则采用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价格的过程如下: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6 000 000=2 000×3 000元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 000元
单位产品总成本4 000元
单位产品价格4 000×(1+25%)=5 000元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合理的成本利润率是一个关键问题,而成本利润率的确定,必须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特点等多种因素。某一行业的某一产品在特定市场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时 ,成本低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并且在进行价格竞争时可以拥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在用成本加成方式计算价格时,对成本的确定是在假设销售量达到某一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若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则预期利润很难实现,甚至成本补偿也变得不现实。但是, 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优点:首先,这种方法简化了定价工作,便于企业开展经济核算。其次, 若某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使用这种定价方法,他们的价格就会趋于相似,因而价格竞争就会减到最少。再次,在成本加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价格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卖方能得到正常的利润,买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了额外的剥削。成本加成定价法一般在租赁业、建筑业、服务业、科研项目投资以及批发零售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即使不用这种方法定价 ,许多企业也多把用此法制定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格。
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量和投资回收期 等因素来确定价格。假设上面一例中建设电视机厂的总投资额为8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 ,则采用目标收益定价法确定价格的基本步骤为:
⑴确定目标收益率?
目标收益率=1/投资回收期×100%=1/5×100%=20%
⑵确定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
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总投资额×目标收益率÷预期销量
8 000 000×20%÷2 000=800元
⑶计算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产品价格=企业固定成本÷预期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6 000 000÷2 000+1 000+800=4 800元
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相类似,目标收益定价法也是一种生产者导向的产物,很少考虑到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只是从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制定价格。另外,先确定产品销量,再计算产品价格的作法完全颠倒了价格与销量的因果关系,把销量看成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在实际上很难行得通。尤其是对于那些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用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价格,无法保证销量的必然实现,那么,预期的投资回收期、目标收益等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过,对于需求比较稳定的大型制造业、供不应求且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市场占有率高 、具有垄断性的商品,以及大型的公用事业、劳务工程和服务项目等,在科学预测价格、销量、成本和利润四要素的基础上,目标收益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价方法。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由于边际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接近,而变动成本的计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价实务中多用变动成本代替边际成本,而将边际成本定价法
1、需求价格弹性
⒉供求关系
⒊准确把握顾客心理
需求导向定价是指按照顾客对商品的认知和需求程度制定价格,而不是根据卖方的成本定价。这类定价方法的出发点是顾客需求,认为企业生产产品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所以产品的价格应以顾客对商品价值的理解为依据来制定。若成本导向定价的逻辑关系是:成本 +税金+ 利润=价格,则需求导向定价的逻辑关系是:价格一税金一利润=成本。
需求导向定价的主要方法包括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和需求差异定价法三种,其中,需求差异定价法将专门论述。
1) 认知价值定价法
这是利用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也就是消费者心中对价值的理解程度来确定产品价格水平的一种方法。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定价上限,如果价格刚好定在这个限度内,那么消费者既能顺利购买,企业也将更加有利可图。如美国卡特匹勒公司用理解价值为其建筑机械设备定价。该公司可能为其拖拉机定价 10 万美元,尽管其竞争对手同类的拖拉机售价只有 9 万美元,卡特匹勒公司的销售量居然超过了竞争者。当一位潜在顾客问卡特匹勒公司的经销商,买卡特匹勒的拖拉机为什么要多付 1 万美元时,经销商回答说:90000 美元是拖拉机的价格,与竞争者的拖拉机价格相同;+7 000 美元是最佳耐用性的价格加成;+6 000 美元是最佳可靠性的价格加成;+5 000 美元是最佳服务的价格加成;+2 000 美元是零件较长保用期的价格加成;110000 美元是总价格;一 10000 美元折扣;最终价格为 100000美元。
顾客惊奇地发现,尽管他购买卡特匹勒公司的拖拉机需多付 1 万美元,但实际上他却得到了 l 万美元的折扣。结果,他选择了卡特匹勒公司的拖拉机。实施这一方法的要点在于提高消费者对商品效用认知和价值的理解度。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和适当的市场定位,突出企业产品特色,再辅以整体的营销组合策略,塑造企业和产品形象,使消费者感到购买这些产品能获取更多的相对利益,从而提高他们可接受的产品价格上限。
2) 反向定价法
所谓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这种定价方法不以实际成本为主要依据,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定价出发点,力求使价格为消费者所接受。竞争导向定价法(Competition-based pricing) 1、随行就市定价法
⒉密封投标定价法
⒊主动竞争定价法
根据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价值认知确定价格。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形式不仅受价值、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结构的制约。在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市场中有较多的生产经营者,多数企业无法控制市场价格,市场上同质商品的可选择性强,市场信息充分,市场经营者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灵敏,为抢占市场份额,企业纷纷采用多角度应对策略,展开价格大战。
⒈根据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制定价格策略。
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可分为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介绍期,新产品初涉市场,在技术性能上较老产品有明显优势,而在企业投入上却存在批量小、成本大、宣传费等期间费用高的劣势,该类企业定价决策时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和新产品科技含量,若新产品具有高品质且不易模仿特点,则可选择撇脂定价策略,即高价策略,产品打入市场,迅速收回投资成本;若新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低价可大大增加销售量,则可选择低价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产品打入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以扩大销售量达到增加利润总额的目的。成长期,产品销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的性价比仍然保持优势,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规模和市场的知名程度选择定价策略,规模大的知名企业可选择略有提高的价格策略,继续获取高额利润,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要考虑由于市场进入带来的价格竞争风险,应以实现预期利润为目标,选择目标价格策略。成熟期,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状态,企业面临的是价格战的威胁,该阶段应选择竞争价格策略,即采用降价的方法达到抑制竞争、保持销量的目的。衰退期,产品面临被更优品质、性能的新型产品取代的危险,因而企业选择定价策略的指导思想是尽快销售,避免积压,可选择小幅逐渐降价,平稳过渡的价格策略,同时辅之以非价格手段,如馈赠、奖励等促销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润不受损失;若产品技术更新程度高,则选择一次性大幅降价策略,迅速退出市场,但在运用降价策略时,要注意是否有损于知名品牌的企业形象。
⒉选择定价策略的前提准备。企业在选择定价策略时,应具备必要的前提基础,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和略有提高的定价策略的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应达到国内较高水平,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该类企业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或知名企业,属知名品牌的产品,其服务的顾客属中、高收入阶层,主要是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生活及追逐名牌的心理需要。采用竞争价格策略的企业,特别是发动价格战的企业,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一般认为,生产能力达到整个市场容量的10%是一个临界点,达到这一顶点后企业的大幅降价行为就会对整个市场产生震撼性的影响,这一点也是企业形成规模经济的起点;企业运用竞争价格策略时,把握最佳的价格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行业内价格战在所难免,一般应率先下手,首发者较少的降价所取得的效果,跟进者需花较多降价才能取得,但降价的幅度应与商品的需求弹性相适应,需求弹性大的商品,降价的幅度可大些,降价的损失可通过增加销量弥补,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降价的幅度要小些,避免企业产品的总利润减少过多;对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下,通常采取跟进价格策略,主要通过挖掘自身潜力,降低成本,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垄断性行业分为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市场,指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企业的市场组织,该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企业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其市场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垄断企业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其垄断的原因主要为政府垄断和自然垄断,如铁路运输、天然气、供水、供电、供热等部门。完全垄断企业价格策略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垄断企业虽掌握市场价格的垄断权,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价格,还需考虑市场的需求,分析边际收益、产品价格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之间的关系,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企业定价水平略低,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企业选择高价策略。
寡头垄断市场,指行业中企业为数甚少,而且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关系的市场,该市场中具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经营,如汽车制造业、电信业,它们中的每一家企业对整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都有控制能力,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根据市场中其他企业的价格策略来形成自己的决策,如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各企业相互影响,纷纷降价,但企业在选择定价策略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自己的价格决策对竞争对手的连锁反应,价格战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因而该类企业的产品价格在经过相互作用达到均衡后,应在一段期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而从产品的性能、质量、宣传、服务等方面展开非价格竞争。
垄断虽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形成,但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独家经营的生产效益一定优于多家经营,因而,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垄断经营是必选方式。在定价决策中,考虑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承受能力,垄断企业可选择差别定价策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形式及消费量,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并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如天然气、水、电、采暖等产品价格,应区别居民、商用、政府部门等不同消费对象,采用差别价格。
(一)撇脂定价策略
所谓撇脂定价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
撇脂定价的条件: 定价策略⑴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他们的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把价格定得很高,市场需求也不会大量减少。
⑵高价使需求减少,但不致抵消高价所带来的利益。
⑶在高价情况下,仍然独家经营,别无竞争者。高价使人们产生这种产品是高档产品的印象。
(二)渗透定价 策略
所谓渗透定价是指企业把其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渗透定价的条件:
⑴市场需求对价格极为敏感,低价会刺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⑵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会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
⑶低价不会引起实际和潜在的竞争。
(三)满意定价策略
满意定价策略是一种介于撇脂定价策略和渗透定价策略之间的价格策略。其所定的价格比撇脂价格低,而比渗透价格要高,是一种中间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由于能使生产者和顾客都比较满意而得名。有时它又被称为“君子价格”或“温和价格”。
⒈生产大类的定价
⒉可选产品定价
⒊必选产品定价
⒋附加产品定价
⒌产品捆绑定价
⒈折扣和补贴定价
⒉分层定价
⒊心理定价
⒋促销定价
⒌地区定价
⒍国际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