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事常八九

不如意事常八九

中文名 不如意事常八九
原句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释义 指不符合心愿的事情经常发生
目录导航

解释

指不合心意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出处

??? 语出《晋书·羊祜传》:“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西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即位后,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仍占据长江下游、福建、两广地区。晋武帝为了灭吴,派尚书左仆射羊祜(221——278年)都督荆州诸军事,以决定平吴之策。

?羊祜?羊祜

  羊祜赴任后,首先推行睦边政策,取得江汉一带民心,随后提出伐吴之计。羊祜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认为:如果能以梁州(今陕西)、益州(今四州)之师水陆并进,以荆楚(今湖南湖北)之兵进夏口,徐、扬、青、兖(今江苏、山东)四州之兵进秣陵以为疑兵,一旦突破,吴内部必生离散之心,很快即可平吴。

  司马炎很赞成他的作战方略。可是当时北方边界时常受到侵扰、屡吃败仗。由于有后顾之忧,朝中一时还下不了南进伐吴的决心。羊祜又上表陈述意见,认为:南平则北必定,应速决伐吴之计。对羊祜的主张,朝中议论纷纷,武帝也动摇不定,致使计划搁浅。为此,羊祜叹道:”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示例

在中国古代诗歌库中搜索,首次运用该两句的确实是宋-方岳的:

别子才司令

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

-------见《全宋诗》-方岳·卷一

成语参考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等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委屈连自己父母都不好说,真正叫‘有苦难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