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ey、陈嘉麟、罗义诚等中国球手在世界赛悠悠球(YOYO),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字眼,但往往被理解为幼稚的小孩玩具。经过许多年来玩家们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悠悠球正在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手上技巧运动。现代的竞技级悠悠球具备了精密的轴承系统和高效率的回收系统,可以依赖使用者的技术而完成各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难度花式。
因为每个球手的风格和自创花式都不尽相同,所以悠悠球的技术花式种类非常繁多,可以说是一个技术的海洋。主流的五个花式组别,1A(单手线上花式),2A(双手回旋花式),3A(双手线上花式),4A(离绳花式)以及 5A(离手花式),每个组别的花式种类都数以千计,而且每年仍然会有非常多的新花式被研究出来。
罗森广场酒店第一场世界悠悠球大赛(WYYC)1932在英国伦敦举办,由Harvey Lowe夺冠。这项比赛并不是每年举行,直到1992年,这场比赛被安排在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年度的国际杂技协会(英语:International Jugglers' Association' 简称:IJA)的展会上举行。此后直到1999年,每年的WYYC都在这场展会上举行。
2000年的WYYC则举办在了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市的环球影城,翌年的比赛举办在了奥兰多市罗森广场酒店,此后比赛每年在此举行,直至2014年开始在各大洲不同场地间轮流举办。
SteveBrown宣布2018年世界赛将在上海举办在2016年克利夫兰世界赛的闭幕式上,该次比赛的主办人 Steve Brown 隆重宣布,2018年的世界赛,将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级的悠悠球比赛及,标志着中国悠悠球运动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年份 | 国家 | 城市 |
1932 | 英国 | 伦敦 |
1992-1999 | 加拿大 | 蒙特利尔 |
2000-2013 | 美国 | 奥兰多 |
2014 | 捷克 | 布拉格 |
2015 | 日本 | 东京 |
2016 | 美国 | 克利夫兰 |
2017 | 冰岛 | 雷克雅未克 |
2018 | 中国 | 上海 |
2019 | 美国 | 克利夫兰 |
年份 | 国家 | 城市 |
1932 | 英国 | 伦敦 |
1992-1999 | 加拿大 | 蒙特利尔 |
2000-2013 | 美国 | 奥兰多 |
2014 | 捷克 | 布拉格 |
2015 | 日本 | 东京 |
2016 | 美国 | 克利夫兰 |
2017 | 冰岛 | 雷克雅未克 |
2018 | 中国 | 上海 |
2019 | 美国 | 克利夫兰 |
世界悠悠大赛拥有6个主要组别,此六种组别的第一名被授予“悠悠球世界冠军”头衔。此外,WYYC还主办了悠悠球制作与设计比赛等其他组别。面向不同年龄段。
简称 | 全称 | 简介 |
以下自由花式比赛的冠军官方作世界冠军 | ||
自由花式(Freestyle) | ||
1A | 单手线上花式(Single Hand String Trick) | 选手使用一个悠悠球表演线上花式 |
2A | 双手回旋花式(Two Hands Looping Trick) | 选手使用两个悠悠球同时表演回旋花式 |
3A | 双手线上花式(Two Hands String Trick) | 选手使用两个悠悠球同时表演线上花式 |
4A | 离绳花式(Offstring) | 选手使用离绳悠悠球表演离绳花式 |
5A | 离手花式(Counterweight) | 选手使用另一头系着重物的悠悠球表演离手花式 |
AP | 艺术表演(Artistic Performance) | 选手可以使用任意种类的悠悠球以及道具来进行自由的表演 |
以下组别的冠军并不作官方的世界冠军 | ||
女子组(women) | 只有女性才能参加,1A到5A任选一个组别 | |
40岁以上组(Over 40) | 40岁以上的玩家才能参加,1A到5A任选一个组别 | |
特殊花式(Trick X-ibition) | 1A到5A以外的所有玩法 | |
空竹(Diabolo) | ||
DL | 规定花式(Diabolo Ladder) | |
DF | 自由花式(Diabolo Freestyle) | |
陀螺(Spintop) | ||
SL | 规定花式(Spintop Ladder) | |
SF | 自由花式(Spintop Freestyle) | |
制作(Mod) | ||
MD | 悠悠球制作(Mod) | 选手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制悠悠球 |
简称 | 全称 | 简介 |
以下自由花式比赛的冠军官方作世界冠军 | ||
自由花式(Freestyle) | ||
1A | 单手线上花式(Single Hand String Trick) | 选手使用一个悠悠球表演线上花式 |
2A | 双手回旋花式(Two Hands Looping Trick) | 选手使用两个悠悠球同时表演回旋花式 |
3A | 双手线上花式(Two Hands String Trick) | 选手使用两个悠悠球同时表演线上花式 |
4A | 离绳花式(Offstring) | 选手使用离绳悠悠球表演离绳花式 |
5A | 离手花式(Counterweight) | 选手使用另一头系着重物的悠悠球表演离手花式 |
AP | 艺术表演(Artistic Performance) | 选手可以使用任意种类的悠悠球以及道具来进行自由的表演 |
以下组别的冠军并不作官方的世界冠军 | ||
女子组(women) | 只有女性才能参加,1A到5A任选一个组别 | |
40岁以上组(Over 40) | 40岁以上的玩家才能参加,1A到5A任选一个组别 | |
特殊花式(Trick X-ibition) | 1A到5A以外的所有玩法 | |
空竹(Diabolo) | ||
DL | 规定花式(Diabolo Ladder) | |
DF | 自由花式(Diabolo Freestyle) | |
陀螺(Spintop) | ||
SL | 规定花式(Spintop Ladder) | |
SF | 自由花式(Spintop Freestyle) | |
制作(Mod) | ||
MD | 悠悠球制作(Mod) | 选手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制悠悠球 |
简称 | 全称 | 简介 |
SH | 单手(Single Hand) | 1998 |
DH | 双手(Double Hand) | 1998 |
TM | 团队(Team) | 2000 |
CH | 锦标赛(Championship) | 1992 - 1994 |
GC | 大奖赛(Grand Championship) | 1995 - 1997 |
M | 大师赛(Master) | 1992 - 1997 |
X | 其他类(Extreme) | 2000 - 2002,包括3A,4A和5A |
CB | 全能组(Combined) | 2006 - 2009,选手需要分别展示不同的组别,由于评审困难,这个组别在2010年被取消,斎藤 慎司是唯一获得此项优胜的选手(四年连胜)。 |
团体组(Team) |
简称 | 全称 | 简介 |
SH | 单手(Single Hand) | 1998 |
DH | 双手(Double Hand) | 1998 |
TM | 团队(Team) | 2000 |
CH | 锦标赛(Championship) | 1992 - 1994 |
GC | 大奖赛(Grand Championship) | 1995 - 1997 |
M | 大师赛(Master) | 1992 - 1997 |
X | 其他类(Extreme) | 2000 - 2002,包括3A,4A和5A |
CB | 全能组(Combined) | 2006 - 2009,选手需要分别展示不同的组别,由于评审困难,这个组别在2010年被取消,斎藤 慎司是唯一获得此项优胜的选手(四年连胜)。 |
团体组(Team) |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日本和美国在悠悠球这个项目拥有绝对的统治力,其他国家地区想在任一组别取得前三名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国家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计 |
日本 | 82 | 78 | 67 | 227 |
美国 | 27 | 30 | 37 | 94 |
瑞士 | 2 | 0 | 0 | 2 |
新加坡 | 1 | 2 | 3 | 6 |
巴西 | 1 | 1 | 0 | 2 |
加拿大 | 1 | 0 | 0 | 1 |
匈牙利 | 1 | 0 | 0 | 1 |
中国香港 | 0 | 1 | 1 | 2 |
中国台湾 | 0 | 1 | 1 | 2 |
中国大陆 | 0 | 0 | 1 | 1 |
墨西哥 | 0 | 0 | 1 | 1 |
注1:本表计算了除1932年之外所有年份的1A-5A以及AP组的金银铜牌获得情况。女子组等组别由于不视为官方世界冠军故不计入此表格。
注2:John Ando 选手虽为日本国籍,但是他取得 1金1铜时均为在美国留学期间。悠悠球比赛的选手代表国家并非该选手的国籍,而是选手参赛时的常住国。故John Ando 选手取得的 1金1铜视为美国。
国家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计 |
日本 | 82 | 78 | 67 | 227 |
美国 | 27 | 30 | 37 | 94 |
瑞士 | 2 | 0 | 0 | 2 |
新加坡 | 1 | 2 | 3 | 6 |
巴西 | 1 | 1 | 0 | 2 |
加拿大 | 1 | 0 | 0 | 1 |
匈牙利 | 1 | 0 | 0 | 1 |
中国香港 | 0 | 1 | 1 | 2 |
中国台湾 | 0 | 1 | 1 | 2 |
中国大陆 | 0 | 0 | 1 | 1 |
墨西哥 | 0 | 0 | 1 | 1 |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1932 | Harvey Lowe ( 加拿大) | Joe Young ( 加拿大) |
1A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1998 | 铃木良一 ( 日本) | Ross Pascual (美国) | 石渡胜司 ( 日本) |
1999 | Joel Zinc (美国) | 三居弘典 ( 日本) | 长谷川圭次郎 ( 日本) |
2000 | 川田祐( 日本) | 仙波英将 ( 日本) | Matthew Rose (美国) |
2001 | 石黒友也 ( 日本) | 渡边刚太 ( 日本) | Dennis Schleussner (美国) |
2002 | Yuuki Spencer (美国) | 铃木裕之 ( 日本) | 石黒友也 ( 日本) |
2003 | Johnnie DelValle (美国) | Brent Dellinger (美国) | 铃木裕之 ( 日本) |
2004 | 铃木裕之 ( 日本) | 石黒友也 ( 日本) | Yuuki Spencer (美国) |
2005 | 铃木裕之 ( 日本) | Yuuki Spencer (美国) | 田中贵康 ( 日本) |
2006 | 铃木裕之 ( 日本) | Paul Han (美国) | Eric Koloski (美国) |
2007 | Yuuki Spencer (美国) | 铃木裕之 ( 日本) | Paul Han (美国) |
2008 | John Ando (美国) | 铃木裕之 ( 日本) | Sebastian Brock (美国) |
2009 | 城戸慎也 ( 日本) | 铃木裕之 ( 日本) | Chris Franser (美国) |
2010 | Jensen Kimmitt ( 加拿大) | 铃木裕之 ( 日本) | Christopher Chia ( 新加坡) |
2011 | 许君豪 Marcus Koh ( 新加坡) | Sebastian Brock (美国) | Gentry Stein (美国) |
2012 | 铃木裕之 ( 日本) | 许君豪 Marcus Koh ( 新加坡) | Christopher Chia ( 新加坡) |
2013 | Janos Karancz(匈牙利) | Christopher Chia(新加坡) | Luis Enrique Villasenor(墨西哥) |
2014 | Gentry Stein(美国) | 松浦豪(日本) | 八卷伊织(日本) |
2015 | Zach Gormley(美国) | 新谷紫恩(日本) | 八卷伊织(日本) |
2016 | 新谷紫恩(日本) | 村田大和(日本) | Zach Gormley(美国) |
2017 | 新谷紫恩(日本) | Andrew Bergen(美国) | Gentry Stein (美国) |
2018 | Evan Nagao(美国) | 松浦豪(日本) | 西峪有辉(日本) |
2A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1992 | Dale Oliver (美国) | Dale Myrberg (美国) | Jennifer Baybrook (美国) |
1993 | Rocco Ysaguirre (美国) | Jon Gates (美国) | Mark Hayward (美国) |
1994 | Bill de Boisblanc (美国) | Jon Gates (美国) | Tom McCoy (美国) |
1995 | Bill de Boisblanc (美国) | Dale Myrberg (美国) | Mike Tayler (美国) |
1996 | Dale Myrberg (美国) | Bill de Boisblanc (美国) | Mike Tayler (美国) |
1997 | Bill de Boisblanc (美国) | Alex Garcia (美国) | Jennifer Baybrook (美国) |
1998 | Jennifer Baybrook ( 美国) | 永瀬巧 ( 日本) | Alan Batangan ( 美国) |
1999 | 永瀬巧 ( 日本) | 横山光士 ( 日本) | 嶋崎仁哉 ( 日本) |
2000 | 北村朋也 ( 日本) | 横山光士 ( 日本) | Masahiro Tanikawa ( 日本) |
2001 | Matt Harlow ( 美国) | 横山光士 ( 日本) | J. M. McNulty(美国) |
2002 | 斎藤慎司 ( 日本) | 铃木幸宏 ( 日本) | 横山光士 ( 日本) |
2003 | 斎藤慎司 ( 日本) | 横山光士 ( 日本) | 铃木幸宏( 日本) |
2004 | 斎藤慎司 ( 日本) | 横山光士 ( 日本) | 斎藤立圣 ( 日本) |
藤井启( 日本) | |||
2005 | 斎藤慎司 ( 日本) | 横山光士 ( 日本) | Patrick Mitchell ( 美国) |
2006 | 斎藤慎司 ( 日本) | 横山光士 ( 日本) | John Ando ( 美国) |
2007 | 斎藤慎司 ( 日本) | 横山光士 ( 日本) | 斎藤立圣 ( 日本) |
2008 | 山本拓马( 日本) | 斎藤慎司 ( 日本) | 藤井启 ( 日本) |
2009 | 斎藤慎司 ( 日本) | 古川泰史 ( 日本) | 藤井启 ( 日本) |
2010 | 古川泰史 ( 日本) | 山下谅 ( 日本) | 高田柊 ( 日本) |
2011 | 斎藤慎司 ( 日本) | 古川泰史 ( 日本) | 山下谅 ( 日本) |
2012 | 高田柊 ( 日本) | 山本拓马 ( 日本) | 藤井启 ( 日本) |
2013 | 山本拓马(日本) | 高田柊(日本) | 山下谅(日本) |
2014 | 山本拓马(日本) | 古川泰史(日本) | 藤井启(日本) |
2015 | 斎藤慎司(日本) | 高田柊(日本) | 山本拓马(日本) |
2016 | 高田柊(日本) | 藤井启(日本) | 山本拓马(日本) |
2017 | 高田柊(日本) | 藤井启(日本) | 山本拓马(日本) |
2018 | 高田柊(日本) | 山本拓马(日本) | 藤井启(日本) |
X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2000 | 三居弘典 ( 日本) | 长谷川贵彦( 日本) | Doctor Popular(美国) |
2001 | Shingo Terada ( 日本) | 长谷川贵彦( 日本) | 荒牧淳 ( 日本) |
2002 | 岛田大辅 ( 日本) | 大西翼 ( 日本) | 长谷川贵彦( 日本) |
3A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2003 | 岛田大辅 ( 日本) | 荒牧淳 ( 日本) | 川田祐( 日本) |
2004 | 岛田大辅 ( 日本) | 田名见勇机( 日本) | 中村麻耶( 日本) |
2005 | 岛田大辅 ( 日本) | 中村麻耶( 日本) | Masanobu Iwata ( 日本) |
2006 | Paul Yath ( 美国) | 田名见勇机( 日本) | 木村健太郎 ( 日本) |
2007 | 田名见勇机( 日本) | 木村健太郎( 日本) | 岛田大辅 ( 日本) |
2008 | 宫本裕贵( 日本) | 木村健太郎 ( 日本) | Hank Freeman ( 美国) |
2009 | 木村健太郎 ( 日本) | 宫本裕贵 ( 日本) | 东泰一郎 ( 日本) |
2010 | 古田港 ( 日本) | 东泰一郎 ( 日本) | Hank Freeman ( 美国) |
2011 | Hank Freeman ( 美国) | Alex Hattori ( 美国) | 东泰一郎 ( 日本) |
2012 | Hank Freeman ( 美国) | 吴宏杰 ( 香港) | 古田港 ( 日本) |
2013 | Hank Freeman(美国) | Patrick Borgerding(美国) | 橘保贵(日本) |
2014 | 三浦元(日本) | Hank Freeman(美国) | 古田港(日本) |
2015 | 三浦元(日本) | Alex Hattori (美国) | Hank Freeman(美国) |
2016 | 三浦元(日本) | 栗田智也(日本) | Alex Hattori (美国) |
2017 | 三浦元(日本) | 古田港(日本) | Alex Hattori (美国) |
2018 | 三浦元(日本) | Alex Hattori(美国) | 古田港(日本) |
4A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2003 | 奥山瑛二 ( 日本) | Atsushi Yamada ( 日本) | Shingo Terada ( 日本) |
2004 | 大西翼 ( 日本) | Kunihisa Kawabe ( 日本) | Koichiro Mori ( 日本) |
2005 | John Narum ( 美国) | 奥山瑛二 ( 日本) | Jimmy Peng ( 美国) |
2006 | Taiki Nishimura ( 日本) | 大西翼 ( 日本) | 奥山瑛二 ( 日本) |
2007 | 奥山瑛二 ( 日本) | 岩仓玲 ( 日本) | 大西翼 ( 日本) |
2008 | 岩仓玲 ( 日本) | John Narum ( 美国) | 加川洋平 ( 日本) |
2009 | 冈田直人 ( 日本) | 岩仓玲 ( 日本) | 加川洋平( 日本) |
2010 | 大西翼 ( 日本) | 岩仓玲 ( 日本) | 冈田直人( 日本) |
2011 | 冈田直人 ( 日本) | Bryan Figueroa ( 美国) | 大西翼 ( 日本) |
2012 | 岩仓玲 ( 日本) | Bryan Figueroa ( 美国) | 冈田直人 ( 日本) |
2013 | Michael Nakamura (美国) | 冈田直人(日本) | 陈俊轩(香港) |
2014 | 岩仓玲(日本) | Michael Nakamura (美国) | 冈田直人 ( 日本) |
2015 | 大西直杜(日本) | 安本拓巳(日本) | 岩仓玲(日本) |
2016 | 岩仓玲(日本) | 大西翼 ( 日本) | Michael Nakamura (美国) |
2017 | 岩仓玲(日本) | Michael Nakamura (美国) | 赵宸(中国) |
2018 | 三浦元(日本) | 大西翼(日本) | 岩仓玲(日本) |
注:2004年出生的三浦元选手是第一个在同一届世界悠悠球大赛上获得双组别冠军的人。
5A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2003 | Rafael Matsunaga ( 巴西) | 沼上诚 ( 日本) | Shingo Terada ( 日本) |
2004 | 沼上诚 ( 日本) | Rafael Matsunaga ( 巴西) | Shingo Terada ( 日本) |
2005 | 中村麻耶 ( 日本) | 沼上诚 ( 日本) | Andrew Lin ( 新加坡) |
2006 | Dana Bennett ( 美国) | Jake Bullock ( 美国) | A J Kirk ( 美国) |
2007 | Tyler Severance ( 美国) | 松浦豪( 日本) | Dana Bennett ( 美国) |
宫村宗纯 ( 日本) | |||
2008 | 松浦豪( 日本) | Sterling Quinn ( 美国) | 井上拓磨 ( 日本) |
2009 | 井上拓磨 ( 日本) | Miguel Correa ( 美国) | Tyler Severance ( 美国) |
2010 | 松浦豪( 日本) | Sterling Quinn ( 美国) | Miguel Correa ( 美国) |
2011 | 松浦豪( 日本) | 井上拓磨 ( 日本) | Samuel Scott ( 美国) |
2012 | 松浦豪( 日本) | 井上拓磨 ( 日本) | 石原弘康( 日本) |
2013 | 松浦豪(日本) | Tyler Severance(美国) | Samuel Scott(美国) |
2014 | 松浦豪(日本) | Jake Elliott(美国) | 石川空(日本) |
2015 | Jake Elliott(美国) | 松浦豪(日本) | 石川空(日本) |
2016 | 松浦豪(日本) | Jake Elliott(美国) | 石川空(日本) |
2017 | 井上拓磨 ( 日本) | 竹内尚也(日本) | 石田英雄 (日本) |
2018 | 石川空(日本) | 石田英雄(日本) | 阿部恭大(日本) |
AP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
2002 | 长谷川贵彦( 日本) | 三居弘典 ( 日本) | Shingo Terada ( 日本) | |
2003 | Mark Montgomary ( 美国) | Tomiyuki Watanabe ( 日本) | Dave Bazan ( 美国) | |
2004 | Tomiyuki Watanabe ( 日本) | 川田祐( 日本) | Jennifer Baybrook ( 美国) | |
2005 | 长谷川贵彦( 日本) | 三居弘典 ( 日本) | Tomiyuki Watanabe ( 日本) | |
2006 | 川田祐( 日本) | Tomiyuki Watanabe ( 日本) | 石黑友也 ( 日本) | |
2007 | 石黑友也 ( 日本) | 岩仓玲 ( 日本) | Steve Brown ( 美国) | |
2008 | John Higby ( 美国) | 岩仓玲 ( 日本) | Tomiyuki Watanabe ( 日本) | |
2009 | 岩仓玲( 日本) | Tomiyuki Watanabe ( 日本) | 三居弘典 ( 日本) | |
2010 | Shaqler ( 日本) | Atsushi | 岩仓玲 ( 日本) | 长谷川贵彦( 日本) |
John | ||||
Kuri | ||||
Woodz | ||||
2011 | 长谷川贵彦( 日本) | Justin Weber ( 美国) | 三居弘典 ( 日本) | |
2012 | inmot!on (瑞士) | Ivo Studer | 长谷川贵彦( 日本) | Tomiyuki Watanabe ( 日本) |
Jan Schmutz | ||||
2013 | Spination(日本) | Tomiyuki Watanabe | 段志敏(台湾) | Chang Tsu-Wei(台湾) |
川田佑 |
注:2014年开始,AP组除了冠军外,其他参赛者不排名次,但是新增额外奖项的设立。
年份 | 冠军 | 最佳艺术奖 | 最佳创意奖 | 最佳风趣奖 | |
---|---|---|---|---|---|
2014 | Spination(日本) | Tomiyuki Watanabe | Spination(日本) | 段志敏(台湾) |
|
川田佑 | |||||
2015 | Shaqler ( 日本) | Atsushi Yamada | BEAT POIN’T (日本) | WHO Theater ( 台湾 ) | Shaqler ( 日本) |
John Ando | |||||
高田柊 | |||||
Takeshi Maruyama | |||||
2016 | Tomoyoki Watanabe(日本) | Old Skool Famous(日本) | |||
2017 | inmot!on (瑞士) | inmot!on (瑞士) | |||
2018 | Old Skool Famous(日本) | 大西翼 | TR-Yo Team (马来西亚) | Old Skool Famous (日本) | |
其他
女子组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2014 | Tessa Piccillo (美国) | Julia A. Gutowska (波兰) | Corli du Toit (南非) |
2015 | 王筱雯 ( 台湾 ) | Betty Gallegos ( 墨西哥) | 鸟田蕾亚( 日本) |
2016 | Betty Gallegos ( 墨西哥) | Tessa Piccillo (美国) | Stephanie Haight(美国)[1] |
2017 | Tessa Piccillo (美国) | Betty Gallegos ( 墨西哥) | 王筱雯 ( 台湾 ) |
2018 | 王筱雯(台湾) | 康妮(中国) | 鸟田蕾亚(日本) |
40岁以上组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2015 | Kiyoshi Kawamura(日本) | 陈文辉 (香港) | Isaac Kanarek (墨西哥) |
2016 | 长谷川贵彦(日本) | Steve Brown(美国) | Richard Cobb(美国) |
2017 | Steve Brown(美国) | Jose Madrigal (美国) | Dale Oliver (美国) |
2018 | 鸟田幸嗣(日本) | 黄文健(香港) | 长谷川贵彦(日本) |
特殊花式组(注:此组别只产生冠军)
年份 | 冠军 | 冠军提名 | 冠军提名 |
---|---|---|---|
2015 | 石川空(日本) | Zachary Lytle(美国) | TAKE-Iguchi(日本) |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1932 | Harvey Lowe ( 加拿大) | Joe Young ( 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