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平

彭玉平

中文名 彭玉平
主要成就 全国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
专业方向 文学
职务 博士生导师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彭玉平,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中山大学破格晋升教授,2003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被列为广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千百十工程),2011年获全国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2012年被聘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诗文评的体性》(北京大学出版社)、《人间词话疏证》(中华书局)、《中国各体文学学史·词学卷》著作多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多次。

正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乐语研究》、《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等2项,同时担任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项目负责人和一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子项目负责人。

学术兼职: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古代文论研究会理事。研究专业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侧重词学研究。[1]

开设课程

本科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三)、词学研究

硕士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诗文理论研究

博士课程:中国古代典籍研究、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古代文论、古代诗文专题研究[2]

学术讲座

讲座题目 时间 地点
1 漫谈“文人相轻” 2004-10-18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 得意忘言与中国古代诗歌 2006-11-16 韩山师范学院
3 得意忘言与中国古典诗词 2007-06-26 惠州学院丰湖校区
2008-12-10 中山大学北校区
4 中国古典诗词之神韵 2010-11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讲坛262期
2012-03-13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5 王国维与梁启超 2010-11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讲坛第263期
6 生命悲歌与诗意吟唱 2007-12-20 中山大学怀士堂
7 生命悲歌与文学经典 2011-10-28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华传统文化节开幕式讲座
2012-06-05 广西民族大学
8 追寻中山大学的文化足迹 2011-10-17 中山大学中文堂▪校史活动月之“校史讲座”[1]

主要著作

讲座题目 时间 地点
1 漫谈“文人相轻” 2004-10-18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 得意忘言与中国古代诗歌 2006-11-16 韩山师范学院
3 得意忘言与中国古典诗词 2007-06-26 惠州学院丰湖校区
2008-12-10 中山大学北校区
4 中国古典诗词之神韵 2010-11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讲坛262期
2012-03-13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5 王国维与梁启超 2010-11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讲坛第263期
6 生命悲歌与诗意吟唱 2007-12-20 中山大学怀士堂
7 生命悲歌与文学经典 2011-10-28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华传统文化节开幕式讲座
2012-06-05 广西民族大学
8 追寻中山大学的文化足迹 2011-10-17 中山大学中文堂▪校史活动月之“校史讲座”[1]

个人作品

《中国各体文学学史·词学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

《诗文评的体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诗文评的体性·封面诗文评的体性·封面

《人间词话疏证》,中华书局2011年人间词话疏证·封面人间词话疏证·封面

《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国古典诗学研究

《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

《唐宋名家词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唐宋名家词导读唐宋名家词导读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彭玉平评注),中华书局2010年人间词话人间词话

《白雨斋词话》(陈廷焯著,彭玉平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词话

《山高水长——中山大学文化研究》(吴承学主编,彭玉平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詹安泰文集》(吴承学、彭玉平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詹安泰文集詹安泰文集

《宋辽金元文学史》(与罗斯宁合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苏辛词精萃》(与刘兴晖、袁志成合选评),花城出版社2008年

《中国诗学》(第二),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

《中国文体学研究丛书》(吴承学、彭玉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加编写著作:

《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北京师院出版社1992年

《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7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独立,教辅,14万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呻吟语译注》、《围炉夜话译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1]

科研项目

●词学史上的“潜气内转”说《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王国维与陈寅恪的结构、文体与文学观念《文学遗产》2012第6期

●境界说与王国维的语源与语境《文史哲》2012年第3期《2012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马来亚大学2012年8月版

●《人间词话》英译两种平议——以李又安译本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

●“群”与孔子《诗》学之关系《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9期转载

●唐圭璋先生与近现代词学源流与谱系《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5期转载

●生命悲歌与文学经典《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5期转摘

●《清嘉道年间女性的诗学研究》序聂欣晗《清嘉道年间女性的诗学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明清桐城方氏家族及其诗歌研究》序宋豪飞《明清桐城方氏家族及其诗歌研究》,黄山书社2012年

●《人间词话》简评《词学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论寄托》简评《词学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忧与生来讵有端:王国维词与其人生哲学之关系∥《文史知识》2012年“诗词中国特刊”

●龚自珍与常州词派(与习婷合作)《求是学刊》2012年第4期

●《王国维全集》的编纂:历史回顾、当下需求与后续寻访《学术研究》2012年第10期

●王国维词学研究的困境、转境与进境——彭玉平教授访谈录(彭玉平、黄春黎)《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1期

●论词之“哀感顽艳”说《文学遗产》2011年第4期

●王国维哲学、宗教观念与“人生”诗学《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4期(2011年5月3日)第20版转摘

●论陈寅恪的生命诗学《中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四期转载

●《人间词话》手稿结构论《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

●新发现王国维致沈曾植手札七通考释《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词学史上的“尽头艳语”论(与王卫星合作)《求是学刊》2011年第5期《高等学校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摘转

●王国维《文学小言》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考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王国维与陈寅恪文化遗民心态辨析∥《广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论西汉的论体文创作(与刘石泉合作)《烟台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的标序与圈识《词学》第25辑(2011.6)

●私谊与追思:王国维与陈寅恪《传记文学》2011年第8期

●人间词话手稿疏证自序《诗词学》第二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人间词话手稿疏证跋《诗词学》第二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康熙与清初文坛序黄建军《康熙与清初文坛》,中华书局2011年

●王国维与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王国维《词录》考论《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

●论王国维与沈曾植之学缘《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沈曾植之词学思想《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文学遗产》(网络版)2010年1期

●杜诗变调与词体内质——以《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为考察中心《阅江学刊》2010年第4期

●清代词学的《诗》学话语(与陈桂清合作)《烟台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人间词话手稿札记(二)《国学学刊》2010年第2期

●人间词话手稿札记(三)《国学学刊》2010年第3期

●人间词话手稿札记(四)《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第2期

●从《人间词话》手稿的征引文献看其词学渊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1辑

●王国维对《人间词话》手稿的删订略论《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4期

●海山居集序《诗词》2010年第14期

●人间词话手稿四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静庵藏书目》与王国维早期学术《复旦学报》2010年第4期

●论王国维隔与不隔说的四种结构形态及周边问题《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

●被冷落的经典——论《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在王国维词学中的终极意义《文学遗产》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花间集序》与词体清艳观念之确立《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高等学校学术文摘》2009年第3期摘转

●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复旦学报》2009年第5期《文学遗产》(网络版“论文选粹”)2011年第2期转载

●论叶恭绰的清词编纂与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王国维与梁启超《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文学遗产》网络版2010年2期转

●王国维与龚自珍《汕头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收入《龚自珍与二十世纪诗词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一个文本的战争《河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7期摘转

●朱光潜与解读《人间词话》的西学立场《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文史知识》转摘

●岭南文化:文化受容与文化转境(笔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人间词话手稿札记(一)《国学学刊》2009年第3期

●《人间词话》:从文本疏通到价值认同《词学》第21辑(2009年6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解说与辩难:三四十年代《人间词话》范畴研究《词学》第22辑(2009年12月)

●陆机《文赋》之用心考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8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梁启勋《词学》与王国维词学之关系《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二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关于《静安文集》的一桩公案《清华学报》2009年第1期《文学遗产》网络版2009年第1期转载

●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校订并跋《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关于《殷虚书契考释》的一桩公案《中州学刊》2008年第6期

●俞平伯与《人间词话》的经典之路《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许文雨《人间词话讲疏》研究《词学》第19辑(2008年6月)

●蒲菁《人间词话补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3期

●以忠实之心著朴实之文——评《中国诗论史》《光明日报》2008年6月10日

●陈钟凡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之创立《岭南学》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不要轻易对诗歌说“不”《当代诗词》2008年第3期

●宋代家族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拓荒之作《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民国时期的词体观念《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一期转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1期摘要转载

●倚声之源流与体制考论《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2期摘登

●陈廷焯〈骚坛精选录〉初探《文学评论丛刊》2007年第2期

●音情之悲与词体之尊——李清照〈词论〉新探》《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6期摘登论点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王国维诗学与词学之关系——兼论晚清“诗话”对“词话”的介入方式及其学术意义《词学》第18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李清照论词的故实与富贵态略释《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甄综百家学说,别裁词论历史《汕头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邱世友教授的词学研究业绩《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倒卷百年研究,缫演学术经典《中国文学研究》第8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词学的古典与现代《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诗馀考《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选本编纂与词学观念《学术研究》2006年第7期

●詹安泰词学体系研究《词学》第17辑(2006年11月)

●论詹安泰的中国文学史学《论衡》第三辑(2006年8月)

●现代文学中的古典情怀《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王国维“三种境界”说新论《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选本批评与词学观念《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端木埰与晚清词学《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端木埰〈宋词赏心录〉探论《学术研究》2004年第8期

●朱祖谋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梦窗词研究《词学》第15辑(2004/11)

●文学史编纂与文学史理念《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4期

●论文人相轻《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沉潜考索之功,高明独断之学《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陈廷焯词学综论《中华文史论丛》总第7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解读传统文学与承续文学传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第4期

●明清目录中“〈文心雕龙〉子书说”考论(与梁穗雅合作)《文献》2003年第3期

●朱祖谋《宋词三百首》探论《学术研究》2002年第10期

●嵇康的论体文与魏晋学术之关系《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从《论寄托》到“专言寄托”—评詹安泰先生《花外集笺注》《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1期

●文体形态与文体研究的学术空间——评吴承学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从历史形态到理论形态——兼评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当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兼评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刊《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复旦大学2000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话”体文学批评的肇端——重估《六一诗话》的价值和地位(与杨金文合作)《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本然追问(与杨金文合作)《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转载

●魏晋清谈与论体文之关系《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

●“中国文学批评史”称谓的多重指涉及相互关系(与杨金文合作)《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训诂学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之关系(与杨金文合作)《学术研究》2001年11期

●中国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古代目录学之关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陈廷焯正变观疏论《词学》第1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逻辑基点与形态特征《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居今探古 古为今用——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第1期

●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学术研究》1999年第3期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的词境与心境臆说《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1期摘要转载

●陈廷焯的词学理论与批评实践《论衡丛刊》第1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旨永神遥论小品《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

●王士祯与赵执信关系考辩《学术研究》1998年第5期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吴承学合作)《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从传统形态诗文评到现代形态批评史《中国文学研究世纪回眸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陈廷焯沉郁词说解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宋元诗社与宋元文化《文学遗产》1997年第6期

●古典文学中的听觉意象与审美鉴赏《广州师院学报》1997年第5期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与吴承学合作)《复旦学报》1996年第6期《与历史同行——复旦大学(1978—1998)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陈廷焯前期词学思想论《中国韵文学刊》1994年第2期

●论王渔洋评《诗品》之“极则”《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

●汉魏六朝论文主题的历史演进《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陈廷焯词史论发微《词学》第11辑 1993年11月

●陈廷焯词学渊源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1]

获奖情况

●《宋代乐语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一般项目

●《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11FZW024),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后期资助项目

●《晚清民国文体学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体学史”(吴承学主持)子项目负责人

●《晚清与民国词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项目

●《晚清与民国词学体系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04)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资源库》,“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

●《中国传统文论的学术渊源》,广东省2002年“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中国文学批评史网络课件》,中山大学博学工程2004年项目[1]

访谈评价

●论文《魏晋清谈与论体文之关系》获首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

●论文《民国时期的词体观念》获第四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

●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获广东省第六次优秀社会科学三等奖(1999)

●《中国古代文学资源库》获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二等奖(2008)

●《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获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中南地区优秀教材一等奖(2007)

●获中山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

●获中山大学黄桂清奖(1999)

●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

●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第二批‘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省级名单(2006)

●获2011年全国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

●受聘2012年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词条图册

1、《彭玉平:有情风万里卷潮来》,《中山大学校报》2011.12.23

2、彭志良:《直待凌云始道高——诗话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玉平》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网

3、2012中文系寻访队:《路在何方?——寻访<詹安泰文集>编撰者彭玉平教授手记》,中山大学网

4、《“他要在旧文体中创出一条新路”》,《南方日报》2012.11.28

5、黄长怡:《诗的国度里,需要更多的诗词教育》,《南方都市报·文化报道》,2008.9.2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