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高尔基文集作 者:高尔基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ISBN: 9787511703408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元
《日读日新枕边书·高尔基文集》所选的《童年》、《我的大学》可以当做高尔基的自传。童年的悲惨遭遇,稍大一点流落他乡,复杂纷乱、五光十色的社会就是高尔基最好的课堂,就是他的大学。社会这个大课堂教他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暴虐和荒淫,体会到劳动者的苦难和艰辛。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成了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作者:(苏联)高尔基 译者:李玉祥
童年
在一间狭小而又阴暗的房间里,我的父亲穿着一身白色衣服,瘦长的身子直挺挺地躺在窗下的地板上……
我的大学
我就要去喀山大学读书了。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圆我上大学的梦……
鹰之歌
辽阔的海滩一望无垠,岸边的海水懒洋洋地叹息着,远处则在淡蓝色月光的照耀下悄悄地进入了梦乡,与蓝色的天空融为一体……
伊则吉尔老婆婆
我是在离阿克尔曼小镇不远的,一个名叫比萨拉比亚的海岸听到这些故事的……
因为烦闷无聊
一列客车像条巨大的爬虫,不断地冒出一团团浓厚的灰色烟雾,消失在草原尽头的那一片金黄色的麦海之中……
二十六个和一个
我们在一起的二十六个人,是被锁在阴冷、潮湿的地窖里的二十六架活机器。我们从早忙到晚,在地窖里揉面团,制作“S”形面包和干面包圈……
海燕之歌
在苍茫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狂风席卷着乌云,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昂然地飞掠而过,像一道黑色的闪电……
人
那如烟的往事,在我心力交瘁的时刻,便会浮现在我的记忆中,使我不禁心灰意冷,我的思想也被琐碎无聊的俗事纠缠着,混乱不堪,挣脱不开……
流冰
七个工匠正在城对面的河上,忙碌地修补破冰用的三棱墩。寒冬来临时,城郊小镇上的居民把它拆去当柴烧了……
女人
风儿飞驰在草原上,高加索群山的悬崖峭壁被风吹打着;山脊如庞大的风帆,大地咆啸着,仿佛在蔚蓝色无底的深渊疾驰,将风儿撕碎的云絮抛在身后,云絮的放,无奈力不从心,于是便哭泣、呻吟起来……
书
在公园里,有一座古老的小别墅,在它的院墙边有一堆垃圾,是从这屋里清理出来的,我在这堆垃圾里发现一本破旧的书……
一个人的诞生
这事发生在饥饿的一八九二年,故事的地点是在苏呼米和奥查姆奇列之间的科多尔河畔……
高尔基,俄罗斯著名作家,于1934年担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帮助斯大林创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方法。其现实主义作品的基本主题是:一方面坞地揭露沙皇俄国的罪恶,批判剥削者和市侩的卑劣灵魂;另一方面又以真挚的同情,传达出底层人民反抗的呼声。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失业工人、农民、流浪者以至乞丐、小偷和妓女等处于最下层的人们。
高尔基虽然不能同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一流作家相提并论,但他审察生活的能力、塑造人物性格的才能以及对俄罗斯“底层”社会无与伦比的知识,都是使他赢得巨大声誉的重要因素。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书摘
在一间狭小而又阴暗的房间里,我的父亲穿着一身白色衣服,瘦长的身
子直挺挺地躺在窗下的地板上。
他光着脚,脚趾头都张开着,手指也无力地弯着,温顺地搭在胸前。他
快乐的眼睛就像两个黑洞紧紧地闭住了;安详的脸黝黑,龇着牙咧着嘴,仿
佛在吓唬我。
母亲赤裸着上身,系着一条红色的围裙跪在他身边,用那把我常常用来
锯西瓜皮的梳子,为父亲梳理着头发。
母亲用低沉、嘶哑的声音自言自语着,眼泪从她那肿大了的眼睛里不停
地流出来,仿佛融化了的冰水滴簌簌地向下掉。
外婆紧紧拉着我的手,她的体形胖胖的,大脑袋上有一对大眼睛,鼻子
上的肌肉松弛得令人可笑。她也在哭,浑身颤抖,弄得我的手也抖起来。
这种阵势我从没见过,我的心里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恐惧。
外婆使劲地想把我推到父亲身边,我感到又害怕,又别扭。
我弄不懂外婆反复对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快,孩子,和爸爸告别吧,他还不到年纪,可是他要死了,你再也不
能见到他了,亲爱的……”
我一向相信外婆说的每一句话。尽管她现在穿一身黑衣服,显得脑袋和
眼睛都特别的大,看起来挺奇怪,也挺好玩。
小时候,我得过一场大病,父亲看护着我,可是后来,我外婆来了,改
由她来照顾我了。
“你是哪里的呀?”我问道。
她回答:“尼日尼,坐船来的,不能走,水面上是没法走的,小鬼!”
坐船!在水上不能走!啊,真是太可笑了,真有意思!
我家的楼上住着几个染了头发长着大胡子的波斯人。地下室住着贩羊皮
的卡尔麦克老头儿。顺着楼梯,可以滑下去,如果摔倒了,可以就势翻个跟
头,向下栽下去。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十分熟悉的,可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从水上来的人
。
“那我为什么是小鬼呢?”
“因为你多嘴多舌!”她笑着说道。
她讲起话来亲切又舒畅,从那一时起,我就喜欢上这个和气的老人了,
我希望她带着我立即离开这间屋子。
因为我在这里实在太难受了。
母亲的哭号让我心神不安,她从来也没有这么软弱过,她一向是严厉的
。
母亲身体很强壮,人高马大,手劲儿非常大,她总是打扮得干干净净的
。
但是现在衣服歪斜凌乱,乱七八糟的。以前的头发梳得光光的,贴在头
上,像个亮亮的大帽子,现在都垂在赤裸的肩上,把脸部也遮没了,她跪在
那儿,有些头发碰到了睡不醒的爸爸的脸。
我站在屋子里好半天了,可她看也不看我一眼,只是一个劲儿地为父亲
梳着头,眼泪使她泣不成声。
门外头站着些人,有穿黑衣服的乡下人,也有警察。
警察不耐烦地吼道:“好啦,快点收拾吧!”
一阵风吹来,将挡窗户用的黑披肩给吹了起来,抖抖有声。
这声音让我想起了一次父亲带我去划船的事。忽然天上一阵雷响,吓得
我大叫。
父亲大笑起来,用膝盖挡住我,大声说道:“别怕,‘葱头儿’,没事
儿!”
想到这儿,我忽然看见母亲正吃力地从地板上站起来,可却没站稳,仰
面倒了下去,头发散在了地板上。
她紧闭双眼,脸苍白得发青,也如父亲似地龇露出牙齿,厉声说道:“
滚出去,阿列克塞!关上门。”
外婆一下子跑到了角落里的一只箱子后面,母亲在地上打着滚儿,痛苦
地叫着,把牙咬得咯咯地响。
外婆看着她在地上爬着,听着她快乐地说道:“噢,圣母保佑!”
“以圣父圣子的名义,瓦莉娅,要挺住!”
我被吓坏了,她们在父亲的身边爬来爬去,来回碰着他,但他一动不动
,似乎还在笑!
在地板上她们折腾了很久,母亲有好几次站了起来,但是又倒下了;外
婆则像一个黑皮球,推着母亲滚来滚去。
在黑暗中,我忽然听见一个孩子的哭声!
“噢,是个男孩,感谢我主!”
P1-2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高尔基(1868-1936年),俄罗斯作家。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城,出身于中下层阶级,青少年时代在贫困中度过。在列宁、斯大林时代被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是惟一全面反映十月革命前后两个时期的苏联作家,也是当时最重要的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1892年写的小说《马卡尔·梦德拉》。作者以浓郁豪放的浪漫主义笔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刻画了两个性格坚强的人物形象——左巴尔和拉达。对他们来说,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自由。他们彼此相爱,但他们更爱自由。在爱情、生命、自由三者之中,他们选择了自由而抛弃了爱情乃至生命。
高尔基这篇作品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俄国革命前夜人民精神的觉醒,人民对沙皇黑暗统治的反抗。作者号召人民起来打破奴隶的枷锁,争取做自由人。
本文集所选的《童年》、《我的大学》可以当做高尔基的自传。童年的悲惨遭遇,稍大一点流落他乡,复杂纷乱、五光十色的社会就是高尔基最好的课堂,就是他的大学。社会这个大课堂教他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暴虐和荒淫,体会到劳动者的苦难和艰辛。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成了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的基本主题是:一方面无情地揭露沙皇俄国的罪恶,批判剥削者和市侩的卑劣灵魂;另一方面又以真挚的同情,传达出底层人民反抗的呼声。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失业工人、农民、流浪者以至乞丐、小偷和妓女等处于最下层的人们。
高尔基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格调,比起同时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来,有明显的新特点。如果说托尔斯泰的作品有“撕下一切假面具”的批判深度,契诃夫具有不动声色、冷酷而忧伤的风格,那么高尔基则是用仇恨的熊熊烈火,力图把整个旧世界烧个精光。青年高尔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对它的憎恨,无疑要比同时代的俄罗斯作家们深刻、强烈得多。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