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二叉蚜

梨二叉蚜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同翅目
中文学名 梨二叉蚜
分布区域 北京、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四川、台湾等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胎生蚜

体长1.9~2.1mm,宽约1.1mm左右,体绿、暗绿、黄褐色,被有白色蜡粉。体背骨化,无斑纹,有棱形网纹,背毛尖锐、长短不齐。头部额瘤不明显,口器黑色,基半部色略淡,端部伸达中足基节,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6节,端部黑色,第5节末端具感觉孔1个。各足腿节、胫节的端部和跗节黑色。腹管长大黑色,圆柱状,末端收缩。尾片圆锥形,侧毛3对。

有翅孤雌胎生蚜

体长1.4~1.6mm,翅展5.0mm左右。头、胸部黑色,腹部淡色,额瘤略突出。口器黑色,端部伸达后足基节。触角丝状6节,淡黑色,第3~5节依次有感觉孔18~27个、7~11个、2~6个。复眼暗红色,前翅中脉分2叉,足、腹管和尾片同无翅孤赃胎生蚜。

椭圆形,长径约0.7mm左右,初产暗绿,后变黑色有光泽。

若虫

类似无翅孤雌胎生蚜,体小,绿色,翅若蚜胸部发达,有翅芽,腹部正常。[1]

发生规律

1年发生20代左右,生活周期为乔迁式。以卵在芽附近和果台、枝杈的缝隙内越冬,于梨芽萌动时开始孵化。若蚜群集于露绿的芽上为害,待梨芽开绽时钻入芽内,展叶期又集中到嫩梢叶面为害,致使叶片向上纵卷成筒状。落花后大量出现卷叶,半月左右开始出现有翅蚜,5-6月份大量迁飞到越夏寄主狗尾草和茅草上。6月中下旬梨树上基本绝迹。秋季9-10月间,在越夏寄主上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回梨树上繁殖为害,并产生性蚜。雌蚜交尾后产卵,以卵越冬。[1]

防治方法

1、在发生数量不太大时,早期摘除被害叶、集中处理,消灭蚜虫。

2、抓好开花前喷药防治。此期越冬卯全部孵化、而又未造成卷叶时应喷药,药剂种类及浓度10%虫啉(一遍净)3000~5000倍液,20%速灭杀丁1000~1500倍液等。

3、保护利用天敌。蚜虫天敌种类很多,当虫口密度较些?没必要喷药时,保护利用天敌的作用很明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