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楂

云南山楂

中文名 云南山楂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Rehd.,1931 
浅裂组
被子植物门
别称 山林果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亚目 蔷薇亚目
亚科 苹果亚科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云南山楂云南山楂(5)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黑灰色,枝条开展,通常无刺;小枝微屈曲,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二年生枝暗灰色或灰褐色,散生长圆形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无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稀菱状卵形,长4-8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稀疏不整齐圆钝重锯齿,通常不分裂或在不孕枝上少数叶片顶端有不规则的3-5浅裂。幼时上面微被伏贴短柔毛,老时减少,下面中脉及侧脉有长柔毛或近于无毛;叶柄长1.5-4厘米,无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8毫米,边缘有腺齿,早落。

伞房花序或复伞房花序,直径约4-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梗长5-10毫米,花直径约1.5厘米;萼简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或三角披针形,约与萼筒等长;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白色;雄蕊20,比花瓣短;花柱3-5,子房顶端被灰白色绒毛,柱头头状,约与雄蕊等长。果实扁球形。直径1.5-2厘米。黄色或带红晕,有稀疏褐色斑点;萼片宿存;小核5,内面两侧平滑,无凹痕。花期4-6月,果期8-10月。该种的特点为枝上常无刺,叶片多卵状披针形,有圆钝锯齿,不分裂;果实扁球形,熟时黄色带红晕。[1]

生长环境

云南山楂生长在海拔1500-3000米的松林边灌木丛中或溪岸杂木林中。[1]适宜生长的气候带主要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年平均温度为11-17℃,最冷月平均温2-8℃,最热月平均温19-21℃,极端最低温-5至-8℃,低温持续时间般在10天以内可以正常生长。比较耐干旱,抗逆性较强,在中国云南半年干旱半年雨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年降雨量一般要求在650-1300毫米。最热月气温过低的地区,不适宜栽培云南山楂,温度过低,不能满足果实生长发育的温度,往往果实小,营养物质不足,风味不佳。但花期若没有零度左右的低温条件,花芽不能正常分化,生长发育同样不良,不能开花结果。因此,适宜在低温过程的地区生长。

云南山楂适生的土壤主要是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及山地紫色土等。以酸性红壤(pH值5-6.5)地区分布最多,在沙壤及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长势旺盛,植株高大,寿命长,产量高。反之生长不良,出现早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昆明、红河州和楚雄州)、贵州、四川和广西等地。[1]云南山楂云南山楂

繁殖方法

播种

播种方法:将反复浸晒处理后的种子用条播法直接播入苗床内。每亩播种量以40-50千克为宜。播前开沟深3-5厘米,沟底要平,先在沟底放1.5-2厘米的河沙或细煤渣,再将种子播入,在上面再盖约为种子2-3倍的河沙或细煤渣,然后再盖草席或稻草(松毛),浇透水,这样在播种层给幼苗生长创造了既通透又保湿的良好生长条件,因此,成苗率较高。当年秋末播种的山植籽,第二年6月出圃,苗高50-60厘米。

苗期管理:当山植幼苗长出2-5片真叶时,晚上将覆盖物揭开,次晨太阳出来前又盖上,逐渐地进行锻炼,15天后将覆盖物揭去。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移栽较好,株距10厘米,行距20厘米,也可采取移密补稀的办法。待苗高25-30厘米时可进行摘心,促使幼苗加粗生长。苗移栽后,每半个月喷1/1000的尿素一次和1/1000的硼一次于叶面上,连续各喷4次,交错进行,促进苗木生长。

嫁接

选择砧木:本砧除具有强有力的亲合力和抗性外,还具有丰产、适应性强寿命长、容易繁殖、资源丰富等特点。为了扩大砧木资源,还试用中国云南的小灌木火棘(火把果)作砧木。在中国昆明地区、红河州、楚雄州等地进行过多点试验,均已挂果,证明火棘是发展山楂育苗有前途的砧木。另据中国通海县试验,引种外地良种山楂嫁接在云南山楂或火把果上同样是可行的。

选择接穗及处理:选择优良品种中丰产、健壮的植株作为采集接穗的母树。在母树上采集树冠外面中部发育充实的1-2年生枝条作接穗。供春季嫁接的接穗,应在春节前将接穗采好贮藏于地窖中备用,秋季芽接用的接穗由于气温高,采下后应及时剪去叶片,随采随接,以减少水分蒸发。为了防止品种混杂,应分品种挂上标签。

嫁接方法:根据云南的气侯特点,多在立春前后10天内嫁接,成活率较高。方法以枝接中的劈接为主。芽接以倒削贴芽接为主。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嫁接后管理:枝接后应及时抹除砧木蘖芽。芽接在一周后进行检查,已成活的应将砧木上部的枝剪除,让接芽萌发,待展叶后在接芽上方0.5厘米处剪除砧木,随时除去砧木上的蘖芽,这样可加速抽梢生长。

栽培技术

选苗

从生长健壮、结实早、产果多、果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母树上采种育苗。选择根系完整、茎干光滑粗壮、发育良好、芽饱满、无病虫危害的一级苗上山造林。提倡用嫁接苗,因嫁接苗比实生苗一般可提前三至五年开花结果,还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若是已经栽种实生苗,可选用优良山楂接穗进行坐地砧嫁接改造,这样也可达到早实、优质、丰产之目的。

整地

新建立云南山楂丰产园时,必须对园地进行全面翻挖整地,最好是用机耕或用牛犁。清除杂草,消灭害虫,为云南山楂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坡地种植山楂需开设台地。以利保土、保水、保肥。

定植

栽植时间:云南山楂是落叶果树,在水灌溉的地区,立春前栽种最好,成活率高,生长快。在缺水无灌溉条件的山地,可在雨季栽种,但在雨季结束时需进行地膜覆盖,每树塘用一平方米的塑料薄膜将种植塘盖严,并用土压实,以利保温、保湿。

栽植方法:定植塘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80厘米或1米×1米×1米的圆筒形或方形。用15至20千克农家肥做底肥,将表土和农家肥拌和放入底层,底土放在上层并踩实。定植时苗木要扶正,定植深度以根颈高出地面2厘米为宜不能过浅或过深。裁好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使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

栽植密度:应根据地势、土壤、气候、品种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方,株行距稍大些,山地或丘陵、土层较浅,土壤瘠薄的地方,株行距要小些。总的原则是以树冠长到最大的时侯,每棵树都能充分得到阳光,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便于田间管理为宜。矮化密植的株行距可采用3米×3米或3米×4米等规格。这样的种植密度,管理工作要跟上,经营强度较高、投资稍大,但可提前受益,提前达到盛果期,亩产量亦较高。若管理跟不上,易衰老。进行林粮间种的山楂园,株行距可采用8米×8米或5米×10米等规格。具体选用那种密度,要根据经营管理水平、间种方式、栽植品种而定。

抚育

中耕除草:云南山楂树苗,每年需进行二至三次中耕除草,让一些害虫曝晒死亡或被鸟吃掉。同时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为云南山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増施有机肥:增煎有机肥是促使云南山楂健壮生长和早实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年应进行两次施肥,第一次施肥在5-6月结合挖土盘进行,这时云南山楂正是生长和结实的旺盛期,在土壤内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树的生长和果实膨大,保证云南山楂连年丰产。第二次施肥可在11-12月进行,施肥数量视树的大小而定,在树冠投影下挖施肥沟,沟深20-30厘米,有机肥施下后再覆盖上土,这次施肥是为满足云南山楂翌年生长和开花结实的需求。

间种:在云南山楂园地间种矮秆作物、绿肥和药材,不但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和光能,增加收益,而且通过对间种作物的经营管理,顺便也就抚育了山楂树。间种以豆科作物为好。此外,还可间种绿肥如紫穗槐、光叶紫花苕、苜蓿及小冠花等。

整形修剪:合理的整形修剪,不但能使树体骨架牢固、健壮,而且可以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关系,促使幼树早结果;多结果,到盛果期能获得高产稳产。此外,合理修剪还能改善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同等条件下,经过修剪的云南山楂,结果枝平均着生花芽2-3个,果枝健壮,花芽饱满,每个花序平均有果6-8个,最多达16个,而末经修剪的云南山楂,结果枝平均着生花芽只有1个,果枝细弱,花芽瘦小,果小,每个花序平均有果仅2个。因此,在种下云南山楂后,从幼树开始就应该注意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

主要价值

营养

云南山楂木材结构细密,质略重,可作细木工用。[1]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10克山碴果实含有维生素C97.56毫克,是苹果维生素C含量的18倍,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钙、磷、铁等。

药用

云南山楂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实中所含维生素C、酒石酸、山植酸、柠檬酸、黄酮类、类脂、贰类、解脂酶等,具有消积、散淤、防暑、降温、提神、醒脑、增进食欲的功效,特别是果实内含黄酮类和三菇类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疗效,并有一定的防癌和抗癌作用。

经济

木材结构细密,质略重,可作细木工用。[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