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当他们希望了解社会生活时,《三联生活周刊》相对权威的一周资讯梳理,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既有采访深入、报道角度新颖、阐述透彻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类新闻,又有高雅、前卫、风趣的文化生活类小品,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周刊。有着新经济中成功的新媒体之称的《三联生活周刊》,既在中国社会主流阶层拥有了固定和忠实的读者群,受到中国各类专业知识分子,包括中国传媒业同行的热情肯定,也得到了国际、国内汽车、IT、家电、金融、房地产和医药、保健等行业知名
企业的青睐,保证了杂志广告发布的品牌层次和忠信度。
包括封面故事、热点新闻、社会、经济、文化、考古、科技、人物、国际、评论、专栏、特别报道、环球要刊速 览、生活圆桌、声音、娱乐。其中“声音”栏目凭借其独特的编辑手法和各种各样或严肃或幽默的观点吸引了不少读者,成为比较有特色的栏目。主打栏目“封面故事”追踪社会热点,做深入详尽的评述,从不同的角度采写新闻,以引起人们从不同层面理解和诠释社会热点。或纵向,或横向,你都可以找到你所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叙述。“生活圆桌”这个栏目很生活化,没有崇高的神圣的为国家为人民这样一种空泛的观点充斥其中,很有层次感,它的文化品位比小资更正统,巧妙地迎合了它的目标受众的文化层次和思想倾向。《三联生活周刊》首先在坚持做好“封面故事”“生活圆桌”等品牌栏目的基础上,在“考古”、“文化”等栏目中加入一些简短的知识背景介绍,减少受众因为专业知识缺陷而造成的读解障碍。《三联生活周刊》的栏目设置紧扣目标受众的需求,赢得了由不同审美情趣的小众组合起来的庞大受众群。
总编辑:樊希安
副总编辑:潘振平
主编:朱伟
副主编:李鸿谷,舒可文,苗炜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初步放开,人们突然发现竟然还有像《时代》、《新闻周刊》这样影响世界的新闻杂志,而中国的新闻周刊几乎处于一种空白状态,很多新闻界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到了一个需要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的时代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三联书店主办的《三联生活周刊》1993年正式创刊。 创刊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从钱钢、徐友渔、朱学勤到杨浪,纷纷在《三联生活周刊》败走麦城。复刊、休刊,上任、辞职,《三联生活周刊》四易其主,被人戏称为“主编杀手”。1995年,在困局中,朱伟,一个文学期刊编辑,接下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交椅。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三联生活周刊》的风格正日渐形成,但是从幼稚到成熟,它也走过了一个振荡迷茫期。从它的选题和风格,能够直接体会到这一波三折的变化。从刊期上,由最初的月刊到1996年的半月刊再到2001年的周刊;从编辑方针上,从报道重大事件到制造新闻再到给新闻注入文化血液;从内容风格上,从小资到煽情再到强调厚重的文化思想含量。最终,《三联生活周刊》确立了文化新闻的路子,这种风格从此成为它内容上的立足之本。
2000年,《三联生活周刊》的风格日臻成熟,其显著特色是文化性与新闻性并重,力求使新闻具有历史的品格,并使文化具有当下的活力。2001年,《三联生活周刊》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由半月刊变成周刊。变成周刊以后,《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和发行开始迅速上升,实际上《三联生活周刊》真正走出困境正是从2001年变成周刊以后开始的。2003年的广告收入一下跃升到1800万元,从此《三联生活周刊》在经济上彻底走出困境。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收入达到3000万元,不仅成为时事新闻类刊物中的佼佼者,而且成为我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期刊。[5]
《三联生活周刊》在内容上的运作是非常市场化的,比如说每期的封面故事都有几个备选主题,编辑部会和各地的经销商进行充分沟通,经销商会选出他认为最有价值、最好卖的一个主题,然后编辑部在尊重经销商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每期的封面故事。像《三联生活周刊》做的张艺谋、张国荣等人的题材,影响都比较好,特别是2004年“直击张艺谋”的精彩报道,成为《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个经典案例。
《三联生活周刊》的发行比较有特色,在京、沪、穗3个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由杂志社自办发行,其他地方则交给不同的区域代理商发行。《三联生活周刊》的适销量始终控制在60%到70%左右。《三联生活周刊》的经营状况相当好。《三联生活周刊》正在努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多元化的赢利模式,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2010年,《三联生活周刊》的经济效益又有大幅提升,期均发行量2010年度达到75万册,广告年度总收入达到9690万元,利润增长15%以上,保持了连续十年利润增长。
2017年,《三联生活周刊》力推旗下新媒体品牌松果生活,至今已经聚合了500多位“生活家”和300多家机构,发布了4000多场线下活动,主办50多场品牌活动。
《三联生活周刊》将新闻与文化和生活融合为一体。关于《三联生活周刊》一直强调的“生活”二字,主编朱伟说:“我们说的是一种生活观,作为一个新的时代里生长的新型的知识分子,在这样新的时代里他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观。”
《三联生活周刊》强调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析相组合的方式,一周信息作深入追踪,将文字、图片与资讯有机组合。密度和内容的含金量高,尽量在有限空间内安排丰富的阅读内容。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流。这就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风格。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来自母体的文化特质,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知识分子情调。
《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韬奋先 生的创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6]以“供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
1995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周刊的传统,于1月14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它的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
除封面故事,独家的社会、财经、文化、网络深度报道外,另设一周时事,一周社会,财经,文化,时评专栏及环球要刊速览、读者来信、新闻人物、生活圆桌、声音等特色栏目。
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析相组合的方式,对一周信息作深入追踪,关注新时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以独特的编辑理念,将文字、图片与有关资讯有机组合。密度和内容的含金量高,尽量在有限空间内安排丰富的阅读内容。
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 ,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流。
内文使用国际大型周刊用纸—60克进口轻涂纸(LWC),由国内最好的印刷厂印刷, 172页全彩,每期有新闻图片、漫画、示意图等百多幅,价格比原双周刊时降幅达34%,不仅质量高,而且在同类刊物中接近最低价。
《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而《三联生活周刊》Android手机客户端则很好的将其延伸到掌上阅读人群中。周刊的内容丰富,涵盖生活中各个角落,并且圆桌栏目中的许多小品文也很新颖诙谐。只是在浏览过程中,经常会触发弹出功能键,因为用户无论是静止按住屏幕还是上下拖动屏幕,只要时间达到都会弹出功能键,与其他软件静止长按才会有效略有区别。
《三联生活周刊》采用时下流行的极简界面设计,打开后首先显示的是7条配有大图的头条,不过不会自动滚动,用户可以滑动屏幕来切换。其中在首条和末条配图位置,会分别显示“点击刷新”和“点击回溯”按钮。
点击头图或文字内容来查看文章,文章页界面同样采用简洁风格,上下滑动屏幕浏览文章内容,左右滑动屏幕则可以切换上/下篇文章。当文章中图片的左下角有红色“+”号时,会放大显示图片。下方的功能键,由左至右分别是微波分享、设置、字体大小及设置喜欢,用户可以通过长按屏幕来开启或关闭功能键。
现场新闻
现场新闻栏目中,包含了社会上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用户拖动新闻列表至顶端会自动刷新,拖动列表至底部则会自动载入更多之前的新闻。最上方的两枚按键分别是返回首页和打开设置。
地图新闻
地图新闻是将新闻按地区分类,不过不是区县级,而是洲级的,其中中国与亚洲的独立开来的。点击地图上的相应洲,即可在下方显示对应区域的新闻,并且新闻标题下方还会显示其具体的国家和城市。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新闻,比如南极洲就没有新闻。
圆桌
圆桌也是个很有趣的栏目,《三联生活周刊》的“生活圆桌”栏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你可以在这里读到许多有趣的生活小品,或俏皮幽默,或讽刺谩骂。而《三联生活周刊》客户端的“圆周”栏目则不仅包含了“生活圆桌”,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新奇有趣的新闻,是个寻找乐趣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favourites
favorites栏目类似一个收藏夹,当读者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打算标记一下方便今后再看,可以长按屏幕调出功能键,点击右下角的心形收藏按钮。之后就可以在favorites栏目中方便的找到收藏过的文章了。如果不再需要收藏谋篇文章,只需长按文章标题即可删除,也可以在阅读是再次点击收藏按钮取消收藏。
优点
1、界面清新,简单易用;
2、内容丰富,不拘于新闻类文章。
缺点
长按功能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