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为阿赫默德·汗。中心在设阿利加尔。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后,穆斯林受到残酷镇压,处于贫穷落后的困境。为了振兴印度穆斯林社会,阿赫默德·汗高举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大旗,在政治、教育、宗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认为,与英国统治者建立融洽的关系,是穆斯林复兴的首要条件,遂于1858—1870年发表了《印度起义的原因》、《基督教徒进餐仪式》及《圣徒之言》等多部著作,以消除穆斯林与英国统治者之间的仇恨心理,促进双方宗教、文化的交流。他还致力于在穆斯林中发展现代教育。1861—1875年,他创建了英语学校、科学协会和阿利加尔英国—东方伊斯兰教学院,普及现代教育,介绍西方科学文化。1880—1895年,他发表了六卷本《古兰经注释》,以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观点对《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重新做了解释,证明伊斯兰教与理性和科学相一致。1882年他提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是“两个民族”,并于1886和1888年先后成立了穆斯林教育会议和印度爱国者联合会,与国大党分庭抗礼。其改革运动受到正统派乌拉马的批判,但在穆斯林中产阶级和青年学生中产生巨大影响,是印度穆斯林近代史的转折点,为巴基斯坦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