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中文名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类型 木石结构的多室墓
目录导航

墓葬位置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是首次发现完整的墓园建筑,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所发现的高规格陵墓当中,保存最完整、结构最清晰的一座墓园建筑。

墓葬风格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发现墓园、排水设施及墓祠等建筑基址,是迄今青藏高原发现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墓道中发现殉马坑,为研究古代青藏高原丧葬制度和宗教观念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墓葬保存了大量精美遗物,部分遗物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证明都兰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墓葬形制

发掘的2018血渭一号墓,发现了完整的墓园和墓祠建筑基址,这在热水墓群尚属首次,其中茔墙、封土、回廊、祭祀建筑、照壁、木门道、照墙等也都属首次发现,刷新了对热水墓群的认知,也初步明确了该墓葬的整体形制。可以说,2018血渭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所发现的高规格陵墓当中,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一座墓葬。

墓葬组成

2018血渭一号墓的部分出土文物2018血渭一号墓的部分出土文物墓园建筑由茔墙、封土、回廊和祭祀建筑组成。茔墙平面近方形,东西33米,南北31米。其中,茔墙有排水设施,这说明墓园有明确的规划设计理念。茔墙之内有方形封土,封土四周用土坯包砌,东西26.57米,南北24.78米。回廊介于茔墙与封土之间,是围绕封土的通道,北侧茔墙上发现有出入的门址。回廊的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的绕墓供奉和祭祀的真实存在,为其提供了考古学证据。茔墙东北隅有祭祀建筑,由两座石砌房址(编号F1、F2)组成。房址平面均呈长方形。一号房址F1东西10.9米,南北9.84米;房址北墙开门,门外侧有曲尺形石砌照壁,房址内地面上发现有羊肩胛骨,以及插入地面的木柱,初步推测或与墓葬祭祀相关。二号房址F2,位于F1西北侧,东西5.58米,南北5.53米,房址东墙开门。

墓葬地下部分由墓道和墓圹组成。墓道位于墓圹的东侧,台阶状墓道,墓道内发现有殉马坑,呈南北长条状,南北长6.6米,东西宽1~1.13米。坑内殉有六匹马,是杀牲祭祀丧葬仪轨的重要证据。墓圹平面呈近方形,墓圹四壁发现有生土台阶,上铺青石碎块。目前考古发掘了二层台、三层台,台阶均不太规整。

墓圹填土中发现殉人。在墓道与墓圹衔接处发现照墙遗迹,系用土坯垒砌。发掘出土大量文物,有藏文木简、金银带具、饰品,丝织品、皮革、漆器、绿松石、水晶等。

出土文物

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铜器、丝织品、皮革等珍贵遗物,并发现了一枚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银质印章。印章显示,墓主人是吐蕃赤德祖赞时期的吐谷浑王。

荣誉记录

2021年2月25日,入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名单。[1][2]

2021年4月13日,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

相关报道

2021年9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考古》杂志2021年第八期,刊发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撰写的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工作简报。简报表示:根据遗物的形制特征,结合出土木材的树木年轮测定年代为744±35年,可以推断2018的血渭一号墓的年代大致为公元8世纪中期,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统治时期(公元704-755年)。简报提到:印章的出土,为墓主人身份的认定提供了重要信息。根据印文释读可知,墓主人可能是阿柴王,阿柴是吐蕃人对吐谷浑的称呼,阿柴王即是吐谷浑王。根据印章的内容,结合敦煌文书《阿柴纪年》(残卷)记载,初步推定墓主人可能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他的母亲就是吐蕃的墀邦公主。[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