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
车牌代码 吉A
所属地区 长春市
地理位置 长春东北部
火车站 长春站、长春东站、长春北站、长春西站、长春南站
行政区类别 国家先导区
电话区号 +86-0431
面积 1232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就是系统整合长春经开区、长春高新区、宽城区、二道区、九台市、德惠市等空间及产业资源,建设沿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确定的哈大线一级轴线发展的这一区域。该区域目前101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面积12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7.5平方公里,预留建设用地核心面积300平方公里。2007年11月,中共长春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积极打造北部新城、南部新城和西南工业区、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将系统整合经开、高新、宽城、二道、九台、德惠等空间及产业资源,建设沿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确定的哈大一级轴线发展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使之成为长春主动融入长吉图开放合作区的前沿阵地。

一、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总体概况

(一)空间布局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位于长春市东北部,其规划范围确定为米沙子镇以南,雾开河以西、伊通河以东、长吉南线以北区域,包括宽城区大部、经开北区、高新北区、德惠米沙子工业区、九台经济开发区及二道部分区域。空间规划为:“一核、双轴、多组团”。

一核为:由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长春高新区超达北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九台卡伦工业区组成核心区,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

双轴为:将哈大线方向设为工业生产轴,将沿长吉方向设为生产生活轴,按双轴线进行开发建设。

多组团为:长东北先导区有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长春高新区超达北区、长江路经济开发区、二道经济开发区、九台经济开发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宽城区北部新城、空港服务区、宽城区北湖生态区、长春陆路干港10个组团。

(二)区位情况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区位图该区域位于东北亚六国、东北四省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处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确定的“三纵五横”经济发展轴带布局的核心区域。

二、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合作

东北亚地区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政治影响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具有特殊意义。东北亚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扩大双边多边合作。在长春市举办的东北亚博览会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政府交流的政治、经济平台。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必将促进中、日、韩、朝、俄、蒙六国的政治、经济交流,为把长春打造成为东北亚政治、文化、经贸、开放交流中心之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007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将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和平台。针对解决东北地区发展共性问题建立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将为东北地区提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载体,以开放带动改革,以开放促进振兴,以开放推动东北区域的协调发展,必将全面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三)加快吉林省和图们江地区的开放开发

图们江地区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区之一,我省在这一地区具有独特的人缘、地缘优势。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使之成为长吉图开放带动合作区的起步区和先导区,将使长春成为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最大的腹地城市,将会形成以长春、吉林等腹地城市经济为支撑,图们江区域为开放前沿,珲春为开放新门户的东北整体开放新格局。同时,加快长东北先导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长吉一体化步伐,使长吉经济区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引擎,带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吉林省的全面振兴。

(四)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大长春

目前,长春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规模较小,仍处于集聚发展的阶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春市的发展仍将走集中城市化的道路,建设以大长春为核心的城市集群。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必将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使长春成为带动能力强,辐射功能多的大长春。

(五)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长春市面临着东北区域发展中大连、沈阳、哈尔滨在同一区域的同构竞争,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和最大经济城市,长春市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在国际环境,经济总量,开放程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将进一步打造对外开放的平台和载体,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将为长春市在新一轮东北地区发展中提供新的契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国家政策,抢占先机,使长春成为东北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之一,使长春能够成为破解东北问题,带动东北地区产业持续升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总体设想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开放开发为核心,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紧紧围绕着东北亚合作、东北振兴、图们江开发三大主题,积极探索内陆城市扩大开放的新体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模式,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的新机制,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道路,努力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长春全面振兴的新增长极,构建我市面向国际,国内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二)总体目标

用5—10年的时间,把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打造成东北亚的开放高地、东北地区的资本高地,长吉图区域的产业高地,在长春的东北部再造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三)功能定位

——先行先试的试验区

——产业企业的集聚区

——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示范区

——生态和谐的新城区

(四)总体方针

——开发长东北

——振兴吉林

——服务东北

——面向东北亚

(五)发展战略

——国家战略。将长东北先导区纳入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吉图开放合作区总体发展战略中,以世界眼光、国际水准、现代理念、战略高度,全力谋划长东北、规划长东北、建设长东北。

――聚焦战略。最大限度地集中各种要素资源向长东北先导区集聚,聚万众之心,纳各方之策,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长东北区域的开发建设。

——创新战略。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探索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突破。以创新的思维,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城市建设管理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构建创新型城市。

――产业集群战略。坚持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土地集约,引导产业向长东北区域进行集聚。按照产业链和产品链打造各类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集群。

――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合作,打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发展平台,通过开放提升存量、培育增量,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六)主要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最大限度激发长东北先导区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长东北先导区建设。

――坚持产业集聚、项目引领、产业支撑,大幅度提升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

――坚持环境优先,促进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坚持示范先导,实施重点突破,充分发挥核心区的辐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七)开发模式

坚持量力而行、重点突破的原则,采取以区为主,点式布局,滚动开发模式,由各建设主体进行先期开发建设,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

近期以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长春高新区超达北区、长江路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基本形成起步区主体功能区。

中期以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长春高新区超达北区、九台卡伦工业集中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基本形成核心区主体功能区。

远期以整个长东北规划区区域开发为重点,全面完成建设目标和任务。

(八)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先导区建设分“三步走”。

第一步:起步阶段(2008—2012年),核心区骨架基本拉开,起步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

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2013—2020年),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核心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

第三步:成熟发展阶段(2021—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带动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先导区基本建成。

四、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建设内容

根据功能定位,建设不同类型的功能区。

(一)制造业集聚区。

按照长春市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以光电子、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业、材料、能源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的新型工业体系。

产业布局为:南高、北轻、西汽、东装

——南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

——北部:发展轻工业、都市型工业

——西部:发展汽车产业、轨道客车产业

——东部:发展装备制造业

——西南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产业

——东北部:重点发展玉米生物化工、农用机械、专用车、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化、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冶金铸造、都市工业十大产业,形成十大产业集群。

1、产业定位。

——玉米生物化工:将依托大成集团延长产业链,发展下游产品,重点建设大成100万吨化工醇项目,规划建设长春玉米工业园,年加工玉米达到1000万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玉米生物化工产业基地。

——农用机械制造业:利用长拖的品牌、技术平台等,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在九台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产业园建设,主要生产玉米收割机、水稻收获机、大中小型拖拉机、开发水稻插秧机,近期目标是实现年产拖拉机9万台,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远景目标是实现产值300亿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农业机械产业基地。

——专用车、电动车制造:在全力支持一汽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差异化地方整车项目。在经开区专用车园区内,全力建设中兴、恒力等地方整车,重点发展电动汽车、SUV、低速车、特种车等与一汽差异化的整车,力年差异化整车达到20万辆,实现产值400亿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

——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在提高光学元器件开发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电子、机械、生化交叉融合的技术研究,走光机电一体化、软硬件相结合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路子。以整机、仪器仪表等终端产品生产促进带动元器件和原材料的生产,大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工程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机电产品、LED绿色照明产业,力争实现产值500亿元,充分利用长春市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平台,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生物产业:以玉米生物化工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医药和中医现代化等产业,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充分利用长春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平台优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生物研发、制造、服务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紧紧抓住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发节能灯、节能锅炉、节能材料等多种节能环保产品,大力开发各种新能源、新材料,年产值实现200亿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冶金铸造:积极发展铸造、锻造等工业原料供应基础产业,建设铸造产业园。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争取台塑集团150万吨不锈钢项目的落地,积极发展不锈钢下游产品,建设完整的不锈钢产业链,年实现产值3000亿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制造产业基地。

——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充分利用东北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开发人参、大米、林产、中药草药等绿色有机食品,在现有的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上,提高绿色食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增加绿色食品的品牌,扩大绿色食品的规模。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年实现产值200亿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新型建材:大力发展与消费品市场相衔接的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型材、陶瓷、塑钢等新型建材产品,引进南方建材产业的产业转移,实现产值100亿元。

——都市型工业:大力发展各种轻工产业,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服装、家具、包装、工艺品、装饰材料等各种轻工产品,年产值500亿元以上,形成各类轻工产品集群。

2、产业布局。

——长东北赛得工业区,重点发展玉米生物化工、玉米经济。

——长东北超达工业区、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长东北长江路工业区,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轻工产业。

——长东北英俊工业区,重点发展基础装备制造业、生物与中医药产业。

——长东北卡伦工业区,重点发展农用机械,新型建材产业。

——长东北米沙子工业区,重点发展冶金铸造产业。

——长东北滨湖经济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

(二)国际陆港区

构建国际中转港口长春支线港,实行海关、商检、边检相关设施一体化,港区内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仓储、商贸交易等。

——改造升级长春铁路货运口岸,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占地24万平方米,吞吐量是30万标箱以上。

——建设长春出口加工区,迁移长春铁路编组站至米沙子,规划面积远期10平方公里的集保税、物流、出口加工等功能的出口保税物流区。

——建立以港口为基础的多边国际物流操作机制,构建东北地区国际运输、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操作平台,实行海关、商检、边检、设施等一体化运作,实现陆港区与港口联动。

(三)现代物流区

创新物流业态,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信息一体化物流体系。依托长春龙嘉空港、长春陆路干港,建设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于一体,面向东北区域和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保集聚中心。

——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统一开放、运转高效的制度平台,建立相适应的财税、金融、保险、涉外等体制机制。

——建设玉米生物化工产品物流基地、农用机械专用车物流基地、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物流基地及空港精细物流基地,建立与十大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物流企业。

——针对东北亚各国不同需求,建立轻纺、食品、装饰材料、家电、家俱等轻工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四)生产性服务商务区

依托北部新城及空港服务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金融、物流、商务、工业地产、信息等领域。引进高端服务人才、先进运作模式,形成面向东北亚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金融服务。引入金融机构和风险基金,探索设立长东北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和市政建设债券,建立长东北投融资公司和长东北中小企业担保险公司,为长东北建设提供投融资平台。

——商务服务。培育各种咨询、律师、会计、广告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商务中介服务。

——工业地产。积极引进工业地产商,运用市场手段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标准厂房。

——信息咨询。完善基础信息网络,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五)国际国内产业合作区

——立足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对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方式,建设跨国产业园区,与国内发达地区合作,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采取“飞地经济”等形式,建设中日、中韩、中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

——加强产业对接,促进优势互补,建设上海工业园、北京工业园、广东工业园、长三角工业园等国内产业合作园区。

——积极发展境外产业合作,劳务输出、工程承包、资源开发。

(六)生态功能区

——依托北湖和卡伦湖,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示范区。

——实施生态功能建设工程,加强伊通河、雾开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强天然林保护。

——依托莲花山、北湖、卡伦湖等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生态工业链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制定积极的保障政策。

——建立节能环保制度。区域内所有新建项目,建筑及经营活动都要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政策和标准。

五、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建设任务

(一)加强规划指导

1、科学编制规划。按照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加强对规划建设中重大问题的专项研究,建立系统的规划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完善规划公示制和听证制,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征集规划方案,编制长东北先导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形成高起点、立体型、全覆盖的规划体系,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2、严格执行规划。加强规划执法和规划实施过程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确保先导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3、依法管理规划。先导区的总体规划必须按法律程序讨论通过,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延续性和严肃性。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功能配套的要求,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将先导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长春城市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尽快形成大交通、大配套的支撑配套体系。加快建设洋浦大街北延长段、远达大街北延长段,东环城路改造、机场快速路等主干路。

2、健全水、电、气、热、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好水电气热管网工程,抓好大型自来水厂、变电站、天然气等源头项目的建设,完善信息工程基础设施。

(三)加强金融创新,探索建立投融资平台

1、由政府和开发区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吸收社会和民间资本股份,组建长东北先导区投融资公司,为长东北先导区基础设建设、土地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2、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以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3、积极争取在长东北先导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将民间资本转化为建设资本。积极吸引和鼓励融资机构和社会各种资本组建长东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

(四)加强体制创新,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1、积极向国家、吉林省申报,争取被国家和省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加强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以开放带动内陆城市发展新模式,以开放带动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模式,以开放带动管理体制创新模式。

3、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推进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重点的土地利用及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以搭建融资平台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以引进和挖掘人才为重点的用人分配机制改革;推进以建立大审批服务体系为重点的监督服务体制改革。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大项目

1、充分发挥长东北先导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承接境外企业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对产业聚集和开放型经济贡献度大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定出台支持产业转移的财政扶持政策、税收扶持政策、金融促进政策、要素支持政策等,加大对产业转移项目的扶持力度。

2、做好100万吨化工醇项目、100万吨聚脂项目和150万吨不锈钢项目的跟踪服务,同时根据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谋划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产业的发展。

(六)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

1、按照项目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要求,在长东北先导区内尽快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特点鲜明,潜力巨大的特色工业园区。

2、近期重点建设专用车、农用机械、玉米生物化工、冶金铸造等四大特色产业园区。远期规划建设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物流保税区)、新能源新材料园区、循环经济区、服务外包试点园区、中小企业发展园区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对进入国家和省级的重点特色产业园区,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区域品牌

制定长东北先导区宣传大纲,充分发挥新闻主流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通过集中宣传、系列宣传、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长东北先导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建设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创新创业的经验和典型等,扩大长东北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长东北先导区区域品牌。

(八)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培训

1、充分依托长春市人才政策,适当放宽长东北先导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型建设项目及其配套企业引进人才的学历和职称条件,创新和落实更加开放、灵活的产业移民政策、人才流动政策和高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在长东北先导区创业和发展。

2、搞好长东北先导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组织先导区干部到国内先进开发区学习考察;请国际、国内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举办各种类型的干部培训班,拓宽干部的视野,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提升人力资本。

六、建设长东北先导区的保障措施

(一)理顺体制机制

1、领导和管理体制。成立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对长东北区域开发进行高位统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办事机构,充分履行指导、协调、服务、促进职能,负责做好先导区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布局、特色园区建设、建设资金使用等,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服务外包,在开发建设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长东北办领导下的“公司制、市场化”运行方式。

2、运作模式。按照“统分结合、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实行“三统三分”的运行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团发展、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由市委、市政府政研室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研究制定促进长东北先导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制定各种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推进长东北先导区的建设步伐。

(三)加强协调配合

1、加强向国家和省里的汇报衔接,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政策支持、项目布点、重大改革先行先试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2、全市各级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全力支持先导区建设。先导区涉及到的各开发区、各县(市)区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服从和服务于先导区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推进先导区建设的强大合力。[1]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总体框架方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