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朝正德年间,这里就曾是
即使英雄辈出,但距离威海市中心仅4公里的戚家庄在建市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是一派乡村风貌。一位戚家庄居民说,那时村里还全部是土路明沟,一到下雨天,阴沟里的污水就会外溢在路面上。80岁的戚家庄居民戚富轩回忆说,当年村里人要想买东西、洗澡等,就只能沿着只有2车道的青岛路骑车或步行到威海去,而“进城”就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目睹了自身的简陋和城市的繁华,久居城边的戚家庄人对城市的渴望显得更为迫切。老居民苗延亭回忆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青岛路实施拓宽改造,戚家庄家家户户的劳动力甚至还在上小学的孩子都跑来打石头、拉土坯,支援工地建设——对他们来说,这条路承载着他们和城市贴得更近的梦想。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戚家庄附近开始建起了一座座工厂——威海市直属的轮胎厂、铅笔厂……还有村里自己创办的大理石厂、汽修厂、加工厂……建市几年后,戚家庄周边早年的荒地已是厂房林立,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苗延亭回忆说,当时哪家人要是能在效益好的村办工厂上班,可是一件非常“展扬”的事情。因为这不但意味着从此脱离了“按年纳粮”的农民生活,更可为全家挣得不少收入。
这些引进的企业为村庄带来了不小的变化。村里的泥泞土路消失了,一条条宽敞整齐的水泥路出现了;周边的菜园或荒地消失了,一栋栋居民楼出现了;远处常年散发腥味的滩涂消失了,整齐美观、极富文化气息的威海公园出现了……村庄的面貌在悄悄改变,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村民们住进了楼房,开上了私家车。
昔日为戚家庄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各类企业,近年来也完成了历史使命,纷纷迁离这片土地,这里正由昔日的厂区变成一片适宜人类居住的人居福地。按照市政府城中村改造计划的统一部署,随着今明两年最后一片平房区的拆迁完成,一大片高档的多功能综合社区“海韵华府”将在这里崛起,国际知名的零售巨头入驻,设施完备的现代化老年公寓、幼儿园、小学、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的不断崛起,以及西侧山岚旅游项目的兴建,将使这一区域出现巨大的变化。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美丽、充满魅力的城市新社区将出现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