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白色链霉菌
拉丁学名:Streptomyces albus
链霉菌属,白色链霉菌种
形态特征: 孢子丝紧密或松敞螺旋形,含10-50个孢子。 孢子球形至卵圆形,表面光滑。
蔗糖硝酸盐琼脂:气丝絮状至粉状,白色至雪白色。基丝无色。在大部分 培养基内无可溶色素。
葡糖天冬素琼脂:气丝白色(而非如瓦氏记载灰色变为微褐色)。基丝无色。
甘油天冬素琼脂(ISP)、无机盐淀粉琼脂(ISP):气丝白色或黄白色。基丝反面无色至淡黄色。
淀粉琼脂:气丝白色。基丝无色至淡黄色。
营养琼脂:一般无气丝。
酵母精麦芽精琼脂(ISP)、燕麦粉琼脂(ISP):气丝白色或黄白色。基丝反面无色至淡黄色。
马铃薯块:气丝白色。基丝地衣状,乳脂色。
明胶液化强,无可溶色素。牛奶胨化快。淀粉水解随不同菌株而异。 硝酸盐还原。不产生类黑色素、 酪氨酸酶和H2S。有时有特征性霉味。
利用 D-葡萄糖、 D-木糖、 D-果糖、 D-甘露醇;对 L-阿拉伯糖、 棉子糖利用报道不同;不利用 蔗糖、 鼠李糖和 肌醇。
根据文献记载,一些菌株产生抑制 革兰氏阳性细菌和 分枝杆菌的白放线菌素(acti-nomycetin),另一些 菌株产生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 酵母和 丝状真菌的硫藤黄菌素(thiolutin)或者其他 抗生素,如多烯抗生素—— 内霉素(endomycin), 广谱抗生素——阿尔玛菌素(almarcetin)、杀稻病菌素(imoticidin)等。白色链霉菌也是ε-聚赖氨酸的产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