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靴日记:小型闪光灯的创造性应用》中,乔把我们带到一个个拍摄场景之中,热情地与我们分享他无数佳作的布光秘诀:他毫无保留地向大家坦陈他运用这些小小的热靴闪光灯时的心路历程——时而风趣幽默,时而严肃认真,但又总是引人入胜,不管拍摄的是长城上的体操运动员。还是沼泽里的鳄鱼,抑或是穿过时代广场的消防车,他总是能够运用这些小型闪光灯让照片熠熠生辉。
对于摄影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光。有超过三十年为《国家地理》、《时代周刊》、《生活周刊》、《体育画报》等杂志工作的经验,乔·麦克纳利对光了如指掌。他懂得如何描述光、调整光、渲染光、控制光、引导光。最重要的是,他懂得怎样创造光——通过小小的热靴闪光灯。
作者:(美国)乔·麦克纳利 译者:何大鹏
乔·麦克纳利是世界著名摄影大师,“百名对摄影最具影响力的人”,2008北京奥运会十位摄影师之一。他还是柯达公司“在线传奇人物”和尼康公司“镜头背后的传奇人物”。 乔的客户包括《体育画报》、《ESPN》、《国家地理》、《生活》、《时代周刊》、《财富》、《纽约时报杂志》、《商业周刊》、《滚石》等畅销杂志,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Target连锁超市、索尼、通用电气和PNC银行等著名公司和机构。 乔曾获得Alfred Eisenstaedt最佳杂志图片奖、国际年度图片奖、世界新闻图片奖,以及《传播艺术》等著名杂志颁发的各种数不清的奖励。 他最著名的项目是《FacesofGroLmd Zero》(灾难中心的面孔)巨幅宝丽来照片集,该项目被认为是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从艺术角度做出的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回应。
第1章 先利其器
用什么、为何用、何时用3
来点这个,来点那个30
握法39
第2章 单灯
给灯找个位置46
鳄鱼出没49
坏就是好51
门口的光线54
重回沼泽56
请调到“i-TTL”频道61
爬上屋顶67
怎样给栅栏布光70
低成本赛场布光75
制造日出78
光像一片羽毛80
预闪神父84
“光之必杀”87
怎样为精灵布光93
让现场光离开现场97
在灯前放点东西100
爸!103
80加20就是好光线106
蕾丝闪光110
闪灯策略113
光与窗户116
追梦的Hakeem119
高速同步带来好景深125
生命的闪光127
夏威夷撑架船135
闪光不是非得照人139
湖水中的脸144
停车场的一盏灯149
窗外的一盏灯153
花园中的一盏灯156
第3章 双灯或更多
改过自新的纹身恶女160
滤色片166
30秒快速肖像装备168
你有床单吗?172
窗户的光线是美丽的175
柔顺的光181
在威尼斯185
废墟里的舞者188
就在纸上193
影子人198
森林中的脸202
动态范围之舞207
拍出花样211
尽善尽美215
光的对话219
团体照222
后街惊魂229
上帝说要有光234
第4章 许多灯
怎样为闪光灯接生240
一面墙的闪光243
北方的光246
闪光的树253
怎样在后院搭建影棚259
不要照亮它,照亮它的周围266
魅力四射268
再来点完全不同的273
海滩布光274
大飞机有大学问279
与城市的骄傲同行283
附录:这些按钮是干嘛的
插图:
光充分地投射到主体上需要的最短时间。
现在我们进入高速同步模式。在某些机型上,闪光能够实现与1/8000秒的快门同步!神圣的闪电啊,蝙蝠侠啊,它是怎么办到的?!!
在高速同步模式下,闪光灯在整个曝光过程中进行脉冲闪亮,能量输出并不是一次完成的。拿棒球来打个比方吧。普通的同步就好像一次本垒打。一次击球,一次跑垒,飞出墙外,记分板上又多一分。高速同步就不同了,闪光灯的能量是一点点输出的。一次跑位,偷到一垒,一次犯规,再一次失误——一步步地努力,最后还是得到一分。
准确地说,闪光灯在这个很快的曝光过程中是持续以脉冲形式输出能量的。这些小撮光线分批穿过快门叶片,最后的闪光效果就是这样积累形成的。最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奇妙效果——正午时分拍摄的照片,太阳却可以在画面中欠曝!
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能量。闪光灯的力量因此大为减弱,换句话说就需要更大的光圈或更近的闪光距离。(工作距离缩短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使用多灯组成灯组。)这样做会很有意思,特别是在光线非常强烈的场合值得一试。
很高兴在《瞬间的背后》出版一年后为大家介绍麦克纳利的又一力作。首先要特别感谢本书编辑的再三催稿,才有了这本在各位读者热情期待中踩着风火轮赶来的中文版。
与前作一样,本书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一系列花样翻新的麦氏私房菜。直接翻到第31页您将会看到作者自曝操刀过程。如果您已经读过《瞬间的背后》,这本升级版的菜谱一定会让您继续发烧,穿插其间的手绘布光草图一定会让您大呼过瘾。
另一位《国家地理》摄影师麦克山下在回答影友“如何能够快速提升摄影水平”的问题时说道“参加一次摄影大师举办的短训班”。但除了这种价格不菲、难得一遇的面授机宜之外,另一种效果接近却又成本低廉的捷径也许就是通过这样一本手把手带我们深入摄影台前幕后的书与作者神交了。麦克纳利这次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他化繁为简的风格,让抽象的摄影技巧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
反过来讲,这本书也是从事摄影教育和写作的摄影师的好教材。毕竟英文原版的销量和作者本人网站上排得爆满的培训日程证明了麦氏教学法的成功。相信国内的专业读者也一定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一窥外国同行成功的门道。
让我们一起期待麦克纳利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