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坎鸭梨果体硕大,单果足有半斤重,色泽金黄透亮,核小肉厚、脆甜多汁,窑藏后其香气更加甘美香醇。黄土坎鸭梨与其它鸭梨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一是黄土坎鸭梨果皮金黄,蜡质多,摸起来手感润滑;二是果肉细腻白嫩,折光糖含量达13~20%,远远超过其它鸭梨(平均为9%);三是全国其它地区的鸭梨都是吃到梨核处酸味渐强,只有黄土坎鸭梨是一直吃到
核心还是甜的;四是果肉不易褐变,放置一天一夜后果肉还是洁白如雪,2002-2003年,经国家食品监督检测中心测定,是因为含有一种“高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对增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大有裨益,这也是黄土坎鸭梨与别的鸭梨相比最独特的地方。
人体是既需要氧化燃烧热量,又需要抵抗细胞被氧化的统一体。人的衰老过程就是人体组织被氧化的过程,“高抗氧”物质可以延缓衰老,因而多食用含“高抗氧”物质多的食物可以延年益寿。黄土坎鸭梨由于多年生长在微量元素丰富的麦饭石矿床上,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含量相当高。据2003年10月14日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黄土坎鸭梨的检测报告,其中:总酸占0.14%,总糖占6.9%,灰份<0.1%,维生素C占4.1%,钙25.0mg/kg,锌0.76 mg/kg,钾958 mg/kg,硒0.01mg/kg,磷38.7 mg/kg。特别是硒,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黄土坎所有的农作物都不同程度的含有“高抗氧”物质,而鸭梨含量最高。
长期食用富硒食品不但抗衰老,而且还有美容的功效。经有关专家实验证明,硒还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癌症患者长期食用可延长寿命。长期食用黄土坎鸭梨还可增强体质,促进血液运动和赋予生命活力,排除体内陈积废物,对经痛、腰痛、肩痛、胃酸过多、寒症、乳腺炎、肝病、肾病、糖尿病、膀胱炎、高血压、便秘等病症都有一定治疗作用。
黄土坎鸭梨生长在巨大的麦饭石矿床上,而“麦饭石”被国内外专家赋予了“健康药石”、“长寿药石”、“神石”等众多美名,可见该石的功效。黄土坎地区的麦饭石不断风化,加上土地湿润,植物容易吸收,尤其梨树根系较深,辐射面大,微量元素吸收量大,这就是为什么黄土坎鸭梨所含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高的主要原因。梨树吸收了麦饭石的溶出物,大部分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光合作用,使树冠面积增大,树根旺盛,树干强壮。麦饭石中含有的钼、锰、锌、铁、硼及稀土等,可使梨树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可提高产量,增加糖度,增加果实的抗氧化力,这就是为什么黄土坎鸭梨切开后数时不褐变,口感不改变的主要原因。
黄土坎地区水土保持良好,雨水较多,年降雨量达650毫米,又紧邻密云水库和不老湖,水源丰富,再加上这里的地下水经植物根须及麦饭石矿床的长期过滤、缓慢渗透,与各种植物、矿物的有益成分融通交流,地球磁场长时间的物理能的富集,使这里的地下水拥有丰富的、天然的、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物质与能量,成为矿泉水的上品。2005年,有关科研机构对麦饭石矿床区域泉水进行了检测,发现了人体所需的十四种微量元素含量都极为丰富。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黄土坎鸭梨独特的品质。
黄土坎鸭梨品味独特,与其生长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黄土坎地区土壤为多类石风化的残坡积物及洪冲积物,属褐土亚类,母质以非碳酸盐黄土母质为主。黄土坎村又坐落在燕落盆地的北边(今密云水库北岸),背倚逶迤起伏的云峰山,日照充足,气候湿润冷凉,昼夜温差大,极适宜鸭梨生长。
如今,以黄土坎地区为中心的鸭梨生产基地,面积已达1.2万亩,共有鸭梨树60万株,总产量达500多万公斤,为京郊首位。
阳春三月梨花开,这时的黄土坎一带梨花似海。一朵朵梨花俏绽枝头,一簇簇、一片片、开满枝,映满坡,如雪之洁、玉之质、云之奇。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的盛景分外醉人,“踏花归来马蹄香,蜂舞蝶飞去不归”的馥郁芬芳使人迷醉。春天的黄土坎梨花似锦,秋天金黄的鸭梨缀满枝头,景象蔚为壮观。规模化的果品经营,使昔日的“梨中之王”,变成了寻常百姓的口中之物,变成了富民强镇的“摇钱树”。
黄土坎鸭梨,这种栽种于明代,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优质果品如今又焕发了新的青春。
据测定:梨的平均含糖量在9%,而黄土坎鸭梨含折光糖量在13%—20%。 目前,以黄土坎为中心的鸭梨生产基地面积1.2万亩,年产650万公斤,窖藏后其香气更加浓郁,芬芳之气飘散数里。
早在明代,黄土坎地区就开始栽种鸭梨,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密云县志》记载:“(密云)鸭梨以黄土坎村为最好,故又称黄土坎鸭梨……到清朝时已驰名遐迩。”相传乾隆年间,清帝乾隆与文武由承德回京,行至杨各庄驿馆,天色将晚,不便再行,于是歇息于此。酒宴过后,地方官员献上各色果品,却都不能引起乾隆皇帝半分兴趣,就在君臣兴味索然之际,地方村正献上黄土坎鸭梨一盘。倦怠的皇帝眼睛一亮:好个金黄如玉、耀眼生辉的果中仙品!细细品来,真是清香满口,甘美如饴,连称“梨中之王”,急呼刘墉作《鸭梨赋》一首。刘墉真不愧为海内奇才,稍加思索,一挥而就,赋曰:“梨之佳者有五美,否则具四恶。四恶为何?曰酸,曰涩,曰有渣,曰多核;美则甜也,松也,大也,汁多而皮薄也。存五美而去四恶者,其唯黄土坎之梨乎!尔乃灵关至味,玄圃奇葩。金桃媲美,火枣同夸。到处有佳梨,而入贡必需黄土坎;世间无美种,而此本出自天界。其大如升,其甘胜蜜。琼浆满腹而剖之不流,玉液填胸而吸之不出。才入口兮辄苏,未经嚼兮成汁。询诸喉而喉曰润,质之口而口曰可。无微不巨,孔融取小而无所用其谦;见热即消,肃宗欲烧而难以投诸火。不识字者,误认为伐脏之斧斤;稍知书者,皆识为太上之灵果。”自此,经乾隆皇帝金口,大学士刘墉亲书,黄土坎鸭梨便成为清廷御用贡品,扬名京城。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一行由承德避暑山庄回京,行至今不老屯镇杨各庄寓馆,天色已晚,便住了下来。当时秋高气燥,大臣献上各色御用果品,都不能引起乾隆的兴趣。就在随行护驾的大臣无可奈何之际,地方村正献上黄土坎鸭梨一盘。倦怠的乾隆眼睛顿时一亮:好个金黄如玉,熠熠生辉的果中仙品!细细品来,真是清脆异常,甘美如饴,连称“梨中之王。”一经金口,黄土坎鸭梨便名扬天下、享誉四海了。享尽天下美味的乾隆皇帝,都对黄土坎鸭梨情有独衷,可见其味道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