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

中文名 电车难题
属性 思想实验
别名 有轨电车难题
提出者 菲利帕·福特(PhilippaFoot)
目录导航

发展历程

1967年,菲利帕·福特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中,首次提到了“电车难题”。这个思想实验,可以追溯到伯纳德·威廉姆斯提出的枪决原住民问题:假设一个植物学家,有天到一个独裁国家游玩。当地独裁者逮捕了20名无辜的印第安人,以涉嫌叛乱,全部判处死刑。但是这个独裁者提出一个建议,身为客人,如果这个植物学家亲手枪决其中一个印第安人,其他19个人就可以因此被释放。这个植物学家是否应该亲自枪决一位,以拯救其余19人,还是拒绝动手,坐视这20个人都被枪决?

主要内容

原始版本

电车难题电车难题假设在一个电车轨道上被绑了5个人,而它的备用轨道上被绑了1个人,又有一辆失控的电车飞速驶来,而你身边正好有一个摇杆,你可以推动摇杆来让电车驶入备用轨道,杀死那1个人,救下5个人。你也可以什么也不做,杀死5个人,救下1个人。眼看电车就要驶入那片区域了,你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杀死1个人,救下5个人,还是杀死5个人,救下1个人。或假设一个法官或裁判官,面对暴徒的威胁,要求将某个人视为一宗罪行的罪魁祸首,判他有罪,暴徒威胁,若不这么做,他们将会对这个社区的某个区域,进行自己的血腥复仇。这个人是否应该为此负责还不清楚,但是这个法官发现,要避免流血的方法,就是捏造证据,让这个人被判死刑。在这个例子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另一个例子,一个飞机驾驶,发现飞机即将要坠机,他必须决定,要不要躲开一个比较多人居住的区域,让飞机撞进一个比较少人居住的地方。类似的相近例子还有,假设一个电车驾驶,他面对两个轨道,只能决定走其中之一;有五个人在其中一条轨道上工作,在另一条轨道上只有一个;电车进入的轨道上,如果有任何人,都会注定被杀。在前述暴乱的例子中,暴徒有五个人质,所以,在这两个例子中,都是一个人的生命,跟五个人的生命之间的交换。

修改版本

你站在天桥上,看到有一台刹车损坏的电车。在轨道前方,有五个正在工作的人,他们不知道电车向他们冲来。你想过自己跳下去,但你的重量和体型不足以让电车出轨。这时你发现一个体重很重的路人,正站在你身边,你发现他的巨大体形与重量,正好可以挡住电车,让电车出轨,不至于撞上那五个工人。你是否应该动手,把这个很胖的路人从天桥上推落,以拯救另外五个工人,还是应该坐视电车撞上那五个工人?

      

内容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实验过程

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研究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来观察受试者如何做出选择。

心理学家大卫·纳瓦利特领导了这项研究。147名受试者头戴虚拟现实设备,置身3D模拟场景中作出选择。这些受试者的皮肤上均连接电极,用以测量他们的自主反应。当人类面对压力的时候,神经系统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反应。在测试中,有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因素——潜在受害者看见车厢开过来的时候尖叫。

纳瓦利特和他的团队发现,再次有90%的人会选择杀一个人救下其他5个人。在147名受试者中,有133人拉下转换轨道开关,11人没有按下开关,还有3人虽然按下了开关但是却又按了回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更为实际的结果。

有趣的是,在模拟中情绪受刺激较大的人——基于皮肤上电导率的测量——不太可能选择撞那一个人。更冷酷、精明的人在撞上一个人时会尽可能快地把车开过去。

 

横向实验

研究人员还另外做了一次实验,改变了实验内容:列车行驶的轨道前方只有一个人,要想救这个人,必须改变轨道,而另一条轨道上有5个人。换句话说,此时的受试者不得不选择消极、克制的行动:只是让火车继续开下去,让车轮压过这个人。再一次,这一组人中,90%的选择了救五舍一。相比剩余10%的人,这90%的人情感受到的刺激没有那么强烈。

在146名受试者中,94人没有按下开关,35人按下了开关但是又按了回去,只有17个人按下开关,让5个人魂断轨道。在按下开关的人中,有8人表示没有注意到备用轨道上有5个人,有些甚至为此道歉。所以88.5%的参与者认可更为实际的结果。

总之,可以控制情绪的受试者,会选择谋杀1个人救下剩余5个人。

不过,研究者指出,仍有些因素限制了他们的研究。首先,虚拟的现实世界仍是虚拟的:杀一个虚拟的人不会承担任何法律后果。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当研究者问被调查者是否会用自己的双手将一个人推入轨道而拯救剩下的5个人,只有大约一半的人表示会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表示:“我们不想弄脏自己的手。”

 

其他研究

1.亲情选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也针对“电车难题”做了两个研究。在研究中,研究者把性别、年龄、血缘关系和潜在的浪漫关系等因素加入其中,据此观察男性和女性对道德问题的不同反应。

在第一项实验中,共邀请了239名男子和413名女子,他们的年龄在15-86岁之间,平均年龄31.23岁。研究者根据性别、年龄、血缘设计了32个不同版本的“电车难题”情景。

其中一个情景如下:一辆电车失控,前方有5个人被一名精神病患者绑在了轨道上。幸运的是,你可以按下转换轨道开关,救下这5个人。不幸的是,有一个人被绑在了备用轨道上,而那个人是你20岁的堂弟。

研究者假设参与者不想按下按钮,因为备用轨道上的是一名年轻人,年轻人总是被认为应该活得更长。总体而言,53%的参与者选择按下开关,救下5个人。但研究者发现,当血缘关系越近,受试者就越不愿意按下换轨开关;当备用轨道上的目标越年轻,受试者也越不愿按下开关;相比男性,女性受试者更不愿去按下开关舍弃那个孤独的目标。

2.性别选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第二项实验中,研究者从一所公立大学中选择了956名学生,其中352名男生、604名女生,他们的年龄介于16-27岁之间,97%的人在18岁到22岁之间。

研究者把“电车难题”演绎出了12个版本,将版本中的人的年龄设计得与受试者相仿。

其中一个场景如下:风和日丽的一天,你沿城中纵横交错的电车轨道散步。走着走着,听到后边来了电车,你走出轨道。当电车接近时,你听到了惊叫声,发现车上有5名男子,和你一样大的年纪,他们在呼叫救命。刹车失灵的电车加速,将要发生碰撞导致乘客死亡。此时,你会拉下转换轨道操作杆吗?

总体而言,66%的受试者会选择按下转换操作杆,牺牲一个人,救下5名乘客。与第一项研究不同的是,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选择拉下操作杆方面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受试者在面对被牺牲的会是恋人时,显然是不情愿的。

所以,实验的结论正如研究者预期的那样,如果被牺牲的人年轻、有血缘关系、或者是现在的配偶,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愿意选择牺牲1个人救另外5个人。

相关问题

先救母亲还是妻子

 与电车难题相近,中国有个“落水难题”。

 中国的男人经常被这样一个经典难题所难倒:老娘和老婆两个人同时掉进河里,你是先自己的救老娘还是先救老婆?有聪明而又理性的男人回答说:“距离哪个近就先救哪个”。但是出题的人立刻就会否定说:“题目要求是两个一样近!而且先救哪个,另外一个就一定会淹死。”于是又有聪明而浪漫的男人回答说:“先救老娘,然后与老婆一起去死。”这个回答从男人的角度上来说,似乎是完美无缺的,既尽了孝道,又忠于爱情。但是从老婆的角度来说,这个回答不满意,“这个薄情的人居然为了救老娘而忍心让我死!”!从老娘的角度来说,这个回答也不满意,“你这个不孝之子,居然为了老婆,连老娘也不管了!”

心理学讨论

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在面对第一个状况:可以切换轨道,让电车撞上一个人,或是不切换,让电车撞上五个人时,都会选择切换轨道。但是在面对第二个状况:亲手把路人丢下天桥,让电车出轨,以拯救五个人,或是不动手,让电车撞上五个人时,大多数人又会选择不动手。显示人类拥有的道德直觉,在第一个状况中,像是功利主义一样运作,而在第二个状况中,则像是道德义务论者。

经由fMRI扫描,大多数人在第一个状况中,脑部使用一般的区域来运作;但在第二个状况中,则会动用到情感判断的部分。情感判断部位受到损害的脑伤患者,进行这项实验时,在第一个状况中,与第二个状况中,都会以功利主义方式,决定牺牲一个人,以拯救五个人。[2]

电车难题

空地上的奶牛

定时炸弹

爱因斯坦的光线

特修斯之船

伽利略落体实验

猴子和打字机

中文房间

薛定谔的猫

缸中之脑

电车难题之母

电车难题

空地上的奶牛

定时炸弹

爱因斯坦的光线

特修斯之船

伽利略落体实验

猴子和打字机

中文房间

薛定谔的猫

缸中之脑

词条图册

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2010年10月3日,在其90岁生日之际去世。她是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坚持勇气、智慧、节制这些美德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道德的基石。

正是“电车难题”使之成为学界一颗耀眼的明星。那是1967年,她发表了一篇名为《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的论文,她用一系列例子分析了道德导致的有意和无意的结果,去做和允许去做,支持还是拒绝之间的区别。在其中她提到了 “电车难题”,司机是要舍一救五,还是什么也不做呢?如果要救5个人,医生必须杀死1个病人移植他的器官给这5个人,他会怎么做呢?借助这些问题,福特希望澄清跟堕胎有关的道德问题,她还把类似的方法用于安乐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