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名:皇姑屯站
历史站名:沈阳站(京奉铁路初期);皇姑坟站
历史建成时间:1907年
现站房建成时间:2003年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天山南路21号
位置:京哈线,距离北京站700千米(京哈线);距离哈尔滨站549千米(京哈线);距离沈阳站3千米(沈皇联络线);距离沈阳北站3千米(北皇联络线);距离大成站4千米(大成线)
隶属:沈阳铁路局
等级:二等站
业务: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 货运:仅办理整车路用货物发到。
京奉铁路皇姑屯站和皇姑屯地区
皇姑屯站 在沈阳皇姑区的南部有座火车站,它就是皇姑屯车站。随着 1928年“皇姑屯事件”的爆发, 东北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帝国主义的关东军分子炸死在“三洞桥”处,皇姑屯成为世界所瞩目的地方。当年,自以为平安撤回奉天的张大帅在遥望着奉天城高大巍峨的怀远门时,谁又能料想到在通过日满铁路的三洞桥下时,被关东军埋在桥墩上的巨量炸药所炸身亡,尽管一路上戒备森严,但还是百密一疏。 1907年,京奉铁路从新民通到现在的皇姑屯车站,当时名字叫京奉铁路终点,后来又将终点站向北市场延伸,京奉终点改为奉天总站。当时除了日满铁路外,奉京铁路始唯一一条通往关内的铁路交通线,也是东北一条完全用民族资本修建起来的铁路。为当时主政东三省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巩固东北实力,发展东北经济并向关内扩张势力范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皇姑屯车站当时名为皇姑坟车站,后又恢复为皇姑屯车站。清朝末期到中华民国初,当时的沈阳市除沈河、和平两区有建筑外,其余地方几乎都是菜园子、荒地、水泡、乱石岗,而皇姑屯由于铁路的开通,又是终点,所以经济比较发达,商贾云集。仅商号、货栈、药房等有30多家。饭庄、油坊表店、银匠铺、刻字社、照相馆、邮局等多处。其中山竽(音)栈是张作霖的买卖,解放后改为“天山路第一小学”。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当时皇姑屯的小学,都是沈阳市皇姑地区较早的学校,规模也较大。皇姑屯商会小学建于1904年,校董事长是皇姑屯商会会长、裕同货栈老板孟树增,此人录近了《满州名人词典》;皇姑屯扶轮小学建于1913年,是京奉铁路局为皇姑屯和皇姑屯修车厂的子女们创办的公办学校;皇姑屯普育小学,是一位姓王的老私塾先生办的学堂,影响较大,现在仍有以普育学校名字命名的胡同叫普育里。皇姑屯还有“皇姑坟”、“积善寺”等,每年4月18日和逢五、逢十都有庙会。 由于当时的繁华,加上车站地处交通发达,东临当时繁华的北市场商业区和三洞桥东侧的奉天总站货场和张作霖开办的奉天纺纱厂,南靠日满铁路货场,西向渐有工业雏形的铁西区,都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北靠进出山海关的陆路要道,也是著名的皇家御路,现在的华山路,当年清朝为皇帝回盛京城祭拜两座祖陵所修筑的。所以在围绕皇姑屯车站附近聚集了大批由关里逃荒来的山东、河北及河南的“闯关东”的人们。他们一户一家地盖起简易的窝棚,逐渐形成了以籍贯为链带的聚居的棚户区。那时的老乡关系胜过血缘,彼此帮助和依靠贫苦度日。克俭、华山和亚明等棚户区就是那时开始形成的,这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祖籍在关内的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