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创始人刘明敏想装修自家房子,找了老家的工长。装修过程中竟发现整个装修队的人都是自己认识的老乡,有些还是他的初中同学。整个工程下来相处愉快,并且只收了他很少的钱。之后这群工人老乡找到刘明敏,提出希望他能用他多年的互联网经营为工人们做些事情的想法。
刘明敏便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市场调研,他发现了一些更有趣的数据:在装修行业,国内一年有4万亿的市场,但即使把中国TOP100的装修企业加起来,算上工装,都占不到整个市场的10%。那就说明,这个市场极其分散、混乱。从农民工这个角度来看,中国2.6亿的农民工。刘明敏将他们分为三类:工厂型的农民工、餐饮和服务业的农民工、以及装修类的农民工。其中,装修类的农民工是最少的,大概占比10%左右。但这10%的农民工的收入却占到这个群体的30%,这其实让刘明敏很惊讶。2013年最好的一位工长挣了90万,而且还是税后。即使是普通工人,人均月工资也差不多在1万左右……
在传统场景,工人找活主要通过三个渠道:
1、挂靠在家装公司;
2、向工长俱乐部缴纳会员费(2万-5万/年),以获取业主联系方式,俱乐部并不促成交易,接活成本过高又让工长无可奈何;
3、熟人介绍,占到约70%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装修人群有其特殊的属性:
1、凭借沟通能力接单,不一定是靠过硬的手艺;
2、难以改造,市场混乱的情况下习惯“见机行事”;
3、具备消费能力但缺少消费信息来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十分(微信号jiashifen8)应运而生了。在这里,工人不仅仅是一个漂泊的异乡客,他们有个温暖的大集体,穿上了统一的工服,分发了符合标准的称手工具。
无论是传统家装公司、工长俱乐部、路边游击队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家装公司,不同的只有运作方式,真正去到业主家中施工干活的都是那同一批人——家装农民工人。家十分将广大家装工人整合起来建立在线档案,直接展示给业主,可以更直接的了解为自己房子施工的工人情况,为工程质量多一道把关。
通过家十分平台担保和监管,相比路边游击队又多了一份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的4个环节(水电、泥木、油漆、竣工),分别支付总款项的30%+30%+30%+10%,另外将项目总额的10%作为质保金。施工结束后业主满意方将10%质保金交付工长.[1]
家十分设计了装修时间轴功能,业主可在每个时间节点进行记录,上传照片,写装修日记。对于忙碌的上班族而言,工长可以配合完善时间轴,报告进度,业主可以查看工地情况,验收确认并付款后才会进入到下一阶段。另外,业主可以利用日记清单功能记录装修全过程,包括请工人的花费,以及建材、家居方面的支出,结合户型、方案,可共享他人
家十分自创立以来,由于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受到互联网行业中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知名互联网创业媒体36氪、微媒体联盟、中国网等都对家十分及创始人刘明敏进行了深度采访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