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保护协会

大自然保护协会

建立时间 1951年
英文名 TheNatureConservancy
英文简称 TNC
目录导航

成长历程

  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 是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民间组织,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协会已进入美国十大慈善机构行列,位居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非营利民间组织前茅。目前仅美国本土而言,协会拥有1600多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00万英亩,遍布50个州。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以及亚太等30个国家管护着超过1.02x108英亩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协会在全国有400个办公室,员工人数达3800名,拥有会员上百万,约20000多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国内情况

  1997年,协会开始进入中国。经前期全面考察,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最终将云南滇西北选定为协会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首要实施地。在与云南省政府合作编制了“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之后,协会在滇西北的老君山、拉市海、梅里雪山、香格里拉和高黎贡山北段开展并实施了一些具体的保护项目。北京办公室的设立,标志着协会在中国更大范围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大自然保护协会在中国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民间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为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宗旨使命

  使命:通过保护代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群都赖以生存的陆地和水域,来实现对这些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的保护。

  宗旨:保护所有的陆地和水域,使具有全球生物多样性代表意义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得以永续生存繁衍

 

 

保护方法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里程中,协会奉行非对抗的工作原则,并逐步发展了一套全面、注重策略和实用性、并以科学为基础的保护工作方法:自然保护系统工程。藉此方法,甄选出了那些最具有保护价值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陆地景观、海洋景观、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

TNC在中国

       全国性保护项目 

       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

       2、保护区早期调研项目

  3、森林多重效益项目

  4、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

    5、长江保护项目

       滇西北保护对策

       1、国家公园项目

  2、替代能源项目

  3、湿地保护项目

  4、滇金丝猴保护项目

  5、绿色建筑项目

  6、环境教育项目

  7、高山生态系统保护项目

价值准则

        品德高尚、诚实正直 

  协会将在机构从事的一切活动中坚持最高的道德操守和职业标准,并在此过程中对我们的使命负责、对公众负责。

  以人为本、尊重传统

  持久的保护成效取决于民众与合作伙伴的积极参与;我们努力保护的自然系统也是他们的生存和生计之所在。我们尊重当地社区的需求、价值观念与文化传统,并致力于营建互惠互信的合作关系。

  团队多元、兼容并蓄

       我们深知,协会领导层和员工团队在文化背景和信仰上的多元化是我们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功的保证。我们对员工的招聘和培养都将体现出我们机构的全球化特征和多元包容性。

       协会一体、互相支持

       我们的优势与活力在于我们以协会一体的方式开展工作。尽管我们的员工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我们都为一个共同的使命而努力。我们珍视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这是保障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

  从长计议、讲求实效

  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我们采用现代最好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创新精神,遵循“非对抗”的工作原则,制定针对复杂的生态保护问题的、可以产生广泛和持久效果的创新方案。 

愿景目标

  愿景:协会期望一个拥有健康的森林、草地、沙漠、河流和海洋的世界;一个珍视自然系统与人类生活质量关联性的世界;一个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世代长存的世界。

  目标:与合作伙伴携手,到2015年,确保地球上每种主要生境类型的至少10%的区域得到有效保护,让我们保护环境。

环境教育项目

项目背景

       目前协会项目区的当地群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生态保护的参与程度还较低。该项目与从事环保教育的国际机构、当地政府、教育机构和社区合作,在协会项目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

项目目标

       提升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激发社区群众对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群众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配合、支持协会其他项目的开展。

项目工作、战略等

一、滇西北绿色旅游推广中心

 

       滇西北绿色旅游推广中心项目是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嘉吉公司的资助下,由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和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实施的一个公益项目。推广中心目前设在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42号。

       项目旨在通过展示滇西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唤起公众对滇西北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探索将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爱国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融入旅游体验的有效途径;引导公众选择绿色旅游方式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推广中心”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区、相关支持单位的众多代表和嘉宾参加了开幕仪式。为了使推广中心实现可持续的顺利运行,该中心与丽江当地大学院校签署协议,建立志愿者项目,为推广中心提供日常接待及解说服务。

       截至2006年12月,推广中心已经正式向公众开放一年多,并已经接待了16万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受到了公众的充分肯定及赞扬。

二、自豪环境教育

 

       该项目和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瑞尔中心 (RARE )合作,与政府部门、学校和当地社区一起,在老君山开展以滇金丝猴为标志性物种、以自豪促环保为理念的自豪环境教育项目。老君山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非常 丰富,在此地区开展环境教育,对该地区和整个滇西北乃至云南省都具有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示范作用。该项目运用市场营销的宣传理念和手段,通过社区群众共同参 与的演讲、座谈、各种形式的表演、传唱歌曲,散发环保主题徽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基本的环保知识、理念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传 递给当地民众,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参与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项目示范阶段的实施时间为 2003年9月-2006年6月,示范点选为老君山地区的石头乡和黎明乡与滇金丝猴栖息活动比较近的村寨,项目覆盖的人口约15,000人,包括8个村委 会,8所完小和两所中学。项目试点的第一期工作结束后,2005年1月份项目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项目成效评估工作。从回收问卷的分析结果看,项目 区的受众群体在生态保护知识、环保意识和行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项目的实施让项目区更多的学生和 社区群众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并以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滇金丝猴为自豪,将自己对家乡的责任感转化为具体的保护行动。同 时,他们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家乡存在的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如偷猎、不合理砍伐森林、不合理开发、不可持续的林副产品采集等。现在他们更进一步地理解 了国家的天然林禁伐政策的重要意义。例如,项目区已有1个村委会完善了社区资源管理的体制, 以更合理和有序地利用和管理薪柴、建房木材和非木质产品等资源,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个村选择松茸为优先保护对象进行合理的利用与管理,而他们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模式还将作为示范在其他村社推广;项目区的每个学校都成立了“地球小助手”环境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环境保 护的活动,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对周围的人员宣传环保知识,并带动其他学生、家人和群众一起参与到促进保护和监督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活动中来,如对偷猎、 滥砍滥伐等行为的监督等。这个小组在项目结束后将继续存在,并成为学校的特色,使学校成为真正的绿色学校。

       示范项目结束后,项目范围将扩展到其他滇金丝猴主要栖息地,如迪庆州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等地区。

       此外,瑞尔中心计划在中国选出一所大学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开设一个汉语区的自豪环境教育培训中心,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环境教育工作者。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支持下,瑞尔中心已经结束了对中国的大学评估,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筹备工作。

 

三、 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教育项目利用学校教育,将自然保护的目标、社会公正、适度发展和社区参与融入到师生的个人使命之中。其总体目标是为了巩固社区与协会在滇西北项目区共同取得的生态保护成果。除帮助当地农村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外,项目还力图缓解保护对象面临的各种威胁因子。

 

       从2002年12月起,云南省林业 厅、丽江市和玉龙县教育局、林业局、环保局、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当地学校等合作伙伴与协会一起,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位置,制定了教学大 纲。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制定师生“地球小助手”教学日志来教育孩子们关爱所有的生命,探索不破坏大自然的能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并宣传自己取得的成就。

 

       2003年,项目在拉市海的南尧、海西、新荣和文海4所小学和德钦民小实施了“地球小助手”培训课程,并利用小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及编写的照片故事分别在南尧、海西、新荣和德钦民小举办了4次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图片展览; 同时,还在拉市海和德钦两个项目点举办了7次可持续教育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也包括自然保护区和政府工作人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