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沟派出所地处重庆市最繁华的解放碑中央商务区。
自1953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民模范派出所”以来,先后获得“人民满意派出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战线廉政爱民先进集体”等140多项各级荣誉,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近年来,派出所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始终“秉承一个所训、实现一个目标、践行两大任务、塑造三种形象”(即:始终秉承“廉政爱民”所训,切实实现“平安解放碑”的目标,努力践行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两大任务,大力塑造民警言行规范、礼仪文明的自然气质形象;塑造刚毅威严、勇猛顽强的执法能力形象;塑造亲民爱民、热情周到的为民服务形象),谱写出新时期人民警察爱民、为民的和谐篇章。
2019年11月29日,公安部决定命名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大阳沟派出所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派出所现有在编警力123人,平均年龄37.5岁。全体民警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研究生46人。自成立以来,先后有22任所长及600多民警在这里工作,派出所年均加班1100余小时,总共排忧解难420000人次,处理急难险情6万余次,利用节假日帮群众解决事情68400次,帮扶1500老人,资助儿童2200余人,民警自发筹建爱心基金30万余元。
——以弘扬传统为法宝,铸就“廉政爱民”不变警魂
1950年建所之初,重庆新生政权尚未巩固,部分居民群众对民警敬而远之,第一代大阳沟民警用“廉政爱民”的实际行动去争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1953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大阳沟派出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爱民模范派出所”荣誉称号。上世纪以来,大阳沟派出所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廉政爱民”精神始终代代相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蕴涵了不同的内涵:建国初期,严厉打击旧社会的残渣余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就是“廉政爱民”;困难时期,公而忘私、舍已为民就是“廉政爱民”;改革开放时期,拒腐蚀永不沾,维护安定团结就是“廉政爱民”;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建设和谐渝中就是“廉政爱民”!60余年来,派出所始终坚持把“廉政爱民”的大阳沟精神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作为政治建警、凝聚警心、服务群众的制胜法宝。
——以政治建警为根本,三项举措强化队伍建设
派出所以政治建警为根本,坚持以“三项举措”加强队伍建设。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大阳沟人,始终秉承“廉政爱民”的历史传统,以不甘居人后的作风争创一流基层派出所。重温历史,传承爱民情怀。让每名新分配到派出所的民警接受“三个一”传统教育。上一堂课,参观荣誉室,重温派出所六十年来红旗屹立的光荣历史;读一本书,阅读集中展现派出所几十年如一日爱民为民先进事迹的传记文学《警魂》;访一批人,走访所里的英模代表、老先进和辖区居民。让“廉政爱民”精神始终薪火相传,指引从警之路。纯洁思想,培育爱民情操。围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和忠诚度,大力培育人民警察“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组织民警到煤矿和长江信号台等特殊岗位进行体验,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下换位思考、磨砺意志;组织领导和民警到星级酒店观摩,掌握礼仪知识、学会微笑服务。珍惜荣誉,根植爱民理念。大阳沟人十分珍惜“60年红旗不倒”至高荣誉,大力根植人人廉政爱民、人人为所争光的理念,派出所创新推行“争光奖”激励机制,在派出所网站开辟“光荣榜”专栏,对为民爱民、为派出所争得荣誉的民警予以网上公示,以典型引路进一步根植全所民警廉政爱民理念。同时建立完善“对照先进找差距”制度,对有损廉政爱民形象的人和事进行公开批评,并责成当事民警对照先进找差距,时刻提醒和鞭策民警不断提高廉政爱民意识和能力。
——以做实群众工作为基础,四法三工程提高群众满意度
群众工作是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核心,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事关公安工作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派出所通过多年“廉政爱民”的警务实践,总结出群众工作“四法”:调解纠纷做到“四得”当好“四员”。即:当好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当好定纷止争的“调解员”;当好为民解忧的“勤务员”;当好维护稳定的“战斗员”。人口管理做到“一卡三关五上门”。即:一张警民联系卡,关爱老人儿童、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知名人士,居民新迁入必上门、刑满释放人员落户必上门、租赁暂住人口登记必上门、群众求助必上门、工作对象帮教必上门。社区入户做到“六个一”。一身警服、一张笑脸、一声你好、一张警官证、一张警民联系卡、一份持之以恒的执着。接待群众方面设立“一区一台”。即在大厅设立了便民服务区,提供了饮用水、医药箱、便民伞、报刊等便民服务;在户籍办理窗口,提供上门办证绿色通道等服务。
为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派出所推出服务百姓“三项工程”,即:“温暖工程”服务社区。每到逢年过节,全所民警集资对辖区的部分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迄今已发放帮扶资金30万余元。“关爱工程”服务耄耋。在渝中区小泉老人福利院建立扶老关爱基地,定期组织走访看望,已累计照顾辖区48户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爱心工程”服务儿童。组织青年民警对辖区困难学生“一助一”活动,已累计关爱困难学生60余人。
——以扞卫平安为目标,两套重拳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
派出所以打造“平安解放碑”为目标,“三套重拳”组合出击,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控制,努力为重庆CBD中心商务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治安环境。优化巡逻力量,强化治安防控。派出所抽调20余名警力成立专职巡逻队,以警情指导警务,警力跟着警情走,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巡逻防范。同时,组织辖区300人的专业社区巡防队,“白天控街区、晚上控社区”,有力震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2013年以来,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8%。打造案侦尖兵,严打违法犯罪。派出所对于突出治安问题和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派出所制订岗位目标考核评比机制,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2012年,派出所超额完成打击任务,同比上升12%。2013年以来,派出所打击、破案、追逃等主要业务指标均列分局前茅。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五项创新再谱和谐新篇
为进一步发扬“廉政爱民”光荣传统,派出所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推出四项新举措,赋予“廉政爱民”新的生机和活力。率先推出全功能社区警务室。在社区建立全功能警务室,通过增强警力、设备配备,进一步将警务平台向群众延伸,实现警务平台前置,把社区警务室建成了“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率先推出“警务QQ”、警务微博。设置“我为社区工作献一计”、“生活麻辣烫”、“远亲与近邻”、咨询台等栏目和话题,加强了警民互动,辖区群众还提出社会治安和社情意见建议,得到辖区群众一致好评。率先推出警务咨询服务台。为避免群众多走冤枉路,派出所在值班前台设置警务咨询服务台,开展“接待群众、开具证明、查询档案、预约服务”,累计接待群众2600余次,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率先承诺365天开门办证。2013年9月开始,针对学生上班族在工作日不便办理各项证件,专门抽调4名专职民警实行全年365天开门办公,方便群众办理证件,累计接待群众2000余次。率先推行警民恳谈会。每月邀请辖区内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企业法人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召开“共话平安?请您建言”警民恳谈会,社区民警每半月邀请辖区内部分群众代表召开一次警民恳谈会,征求工作意见建议,倾听群众呼声,对征求的意见建议,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近两年来,派出所共召开警民恳谈会200余场,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