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山

中文名 马东山
职业 书法家
主要成就 国际“牡丹杯”书画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书法展评”二等奖被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出生日期 1956年1月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马东山,1956年1月生, 河南开封人。毕业于 河南大学美术专业。现为当代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青岛金石书画院名誉院长,吴昌硕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教育书画协会理事、开封市书画教育协会副会长、开封宋都书画研究会书画研究部部长,沈阳艺海拍卖代理中心艺术顾问。从教于开封市老干部大学。多年来从事书画教学工作,参与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艺术》教材的编写,注重 博采众长,广学精区,力求苍茫古雅的艺术风格,既能悦人耳目,又可震撼人心,学书从汉隶人手,后上下求索,追古求今。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河南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家墨海弄潮展、全国中青年书画百家精品展,获国际“牡丹杯”书画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书法展评”二等奖。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展中获一、二等奖,并被有关单位和书画爱好者收藏,被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辞条辑入《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名人大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世界华人年鉴》、《中国当代书法名家辞典》、《中日书法家作品集》、《 河南省22人墨海弄潮集》、《中国百杰书画家精品集》、《世界名人录》、《新世纪书画四百家》、《21世纪实力派书画精品大辞典》等。

社会评价

古都写新意 挥毫闻墨香

——访著名书法家马东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书法的道路上,马东山一直努力着。

小的时候,马东山并不明白什么是书法艺术,他只是觉得毛笔字写出来好看,孩子的猎奇心理让马东山对书法产生了浓郁的兴趣。遗憾的是,他只能跟着亲邻学写一些基本的东西。等他稍大一点,又赶上动乱年代,没有办法接触帖子,他便常常去有碑刻的地方,用纸把碑文拓下来,回去后照拓片练习,这一练就是几年。

恢复高考以后,马东山考上了河南大学美术系,学习绘画的同时,马东山依然苦练着自己真心喜欢的书法。由于环境的因素,马东山能够接触到的东西多了起来,篆学周、秦,隶习两汉,楷、行、草书取法晋、唐,并兼习历代名家法帖,这一切让马东山如鱼得水。在马东山看来,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写字只是把字写漂亮就行了。书法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艺术符号、形体艺术、框架艺术。书法更能感染人,让人看了以后产生愉悦、激情。这正是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根本所在。也就在这时,马东山明白了什么是书法艺术这个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

马东山曾受著名书法家牛光甫、李逸野先生悉心指导。牛光甫先生教他如何把字写的厚重、宽博,离传统比较近。李逸野先生则教他如何把字写的大气、如何创新,给人以艺术的想象力与活力。对于马东山的领悟力,两位老师都赞赏不已,牛光甫特题写“听涛阁”三字相赠于马东山(书房名字),可见恩师对马东山之器重和厚爱。

自身悟性极高的马东山得名师指点过后不但思想有了重大改变,书风也一变再变。马东山草、隶、行、楷诸体皆善,正如他所言,书法家要具备驾驭多种字体的能力。他早年嗜草书、章草,书风恣肆汪洋,飘逸出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的平和,逐步由显崛转入平正。马东山主要写隶书,他说隶书比较大众化,更贴切人民的生活,能够让人一看便感受到书法的文字美和艺术美。

马东山的书法作品有一种苍茫古雅之气,外貌拙朴、内蕴奇巧,结体随意性大、组合错落有致、体方势圆,大气磅礴。细细观之,就如在读一篇传颂千古的奇文,久而弥香。

在多年的书法练习中,马东山总结出:“书法作品应以继承古人为主,在创作中,传统七八,个人占一二足矣” 马东山认为仅有传统就会陷入古人的泥潭里,只注重现代,作品又会显得轻浮、狂野,缺乏深度。所以书法家的任务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风格。谈及当今书坛,马东山沉重的说:“当代书坛有点乱,古人临一本帖,可能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当代书家则缺少这种沉下来下功夫的精神。”

依依书画情

大学毕业后,马东山被分配到开封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画画是我的半个专业。”马东山开玩笑说。虽然在书法上名气更大一些,但他的美术成就依然不可小觑。从事教育工作的马东山平时工作比较繁杂,时间受约束。但一有空闲他必定会去写生。平时画一下身边的花卉、城市风光。假期就去外地写生,张家界、黄山、泰山等名山胜地都是他经常踏足的地方。马东山说:“画画要到生活中去,凭空捏造的东西离生活太远,很难被人接受。”正是深入生活观念和寄情山水思想马东山的绘画作品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祖国山水的意境。

马东山的绘画颇见功底。画山则崭绝峥嵘、峰峦重叠,画水则曲折回流、悠然意远,画花则清新高雅、淡浓相宜。云则氤氲、林则葱郁,美在马东山笔下无处不在。马东山认为书画是同源的,学书法的至少也要懂一些绘画知识。中国是先有文字的,是一个从象形文字转入绘画的漫长过程。不同之处在于,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抽象艺术,给人一种抽象美;而绘画是一种巨象艺术,展现出来的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美。绘画很贴近生活,书法则更有想象力。为什么说书家要学一些绘画呢?马东山说“绘画从构图、从布局、从大感觉上比书法更完备。”绘画也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中国的人文、哲学等理念也常常通过绘画艺术来表现。书法、绘画、诗歌的所谓意境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书画家通过作品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创作观念和对时代的真切感受。古往今来,书画家们都是在书写时代。具备时代气息、能表达自己所处时代生活的作品,才会历久常青、才富有历史气息,而脱离时代,缺乏时代感的作品,也就毫无生命力可言。

悠悠赤子心

朴素的衣着,憨厚老实的面容,动作拘禁而不善言谈。初见马东山,我根本就没想到他就是那个二十年前就加入中国书协的书法家。直到交谈之后我才明白,原来马东山把时间都用在做学问上了。读诸子之书,广博精取,踏踏实实做学问。临百家之帖,习人所长,淡泊名利搞创作。马东山守着艺术家独有的寂寞,在寂寞中反省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不被利驱使、不为名诱惑,老老实实的为社会提供精神食粮。在当代浮躁的艺术界,急于求成、名利心重的人不少,像马东山这样的确是少之又少。这也是马东山作品深刻的原因。

马东山说自己喜欢书法展,也喜欢参加书法大赛,因为书法展可以把你的优缺点完全展现在群众面前,别人会提出中肯的建议,有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这样你会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把字写好的激情。“真金不怕火炼”人民群众就是检验书法家是否是真金的烈火。

对于书画传承问题马东山忧心忡忡。“复兴国学,书画是其中的重点,学习书法美术,是终身受益的事情,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会写毛笔字?又有多少会画中国画?”马东山拿自己所教的学校举例子:“书画教育推广很难,学生把上高中考大学作为自己的全部,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学习书画。”.平淡的语气间,马东山对下一代的关心,对中华书画艺术传承的担心自然流露。

马东山曾做过一首叫“笑傲”的小诗。诗曰:华山试论剑,成败云水间。弹琴起仙心,挥毫唱新篇。寥寥数笔,既有意气风发的的豪气,又见成败得失,宠辱不惊的豁达,更有对未来的展望与希冀。仅以此作为本文的收尾,也期待马东山能用一支笔书写出更加华美的篇章!

个人作品

《山水中堂》,《牡丹横幅》,《梅花》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