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为你出版“第一本书”
序:别开生面的文学沉思
第一辑:她/他的存在,提醒我们
家庭怎样才能跟上天才的方式
关于萨乐美,我能讲些什么
光影中的杜拉斯
黑塞的居住地
露天的生活与思考
第二辑:我们的内陆
隐秘盛开的写作
来自平原的声音
李锐:从厚土到银城
你的命运就是你的写作
为自身和历史
虚构写作与思想的旅程
写作能改变一个人吗
一些悲哀是由人性本身所致
什么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三辑:开始的方式
谁在妨碍他们的想象力
追溯当代文学及批评的背景
生态文艺学:一种眼光和行为方式
如果回到现象中来
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
第四辑:在阅读中相遇
曾经发生的阅读
美丽与尴尬
回忆:音乐与命运
生命和诗的错过
2004年冬天,在阅读中相遇
二、家庭怎样才能跟上天才的方式?
艾尔默?莫德在《托尔斯泰传》里总结道:“可怜的女人!她多年来竭尽全力地履行她的职责。如果她是嫁给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庸的丈夫,她可能是一个模范妻子和母亲。所以如果她在经受她力所不及的考验时垮了下来,让我们不要过分苛刻地判断她。”这位托尔斯泰作品英译本的权威翻译家及研究专家,站在优势的男人的立场上简单化地原谅了她,权威或历史的逻辑往往就是这样,希望人们不要转移视线,让隐匿的东西永远隐匿起来。
索妮亚作为宫廷御医的女儿,像她周围所有同时代的小姐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生性爱好文学艺术,写过小说,画过波良纳的风景画,能弹奏高难度的钢琴曲,很有艺术天赋及组织能力。十八岁就放弃了大都市生活的一切快乐消遣,随丈夫乘一辆轻便旅行马车,来到波良纳。取代她生活过的金碧辉煌的克里姆林宫的,是一座幽暗的院落,取代那些愉快的客人们的,竟是一些过路的香客。年轻的妻子是不太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但是那时有强烈的爱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在丈夫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个男人无论阅历、年龄(托尔斯泰当时三十四岁)、眼界和地位都比她优越。
在托尔斯泰长女塔尼娅的回忆录《往事如烟》里,可以看出:这个家庭里的孩子都曾受过最完备的教育和培养。生活平静而幸福。父亲是一家之长,所有的人都无条件地服从他。托尔斯泰的内心失去平衡后,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家庭的生活。
多少年来,这个家长一直在引导他们,可是突然,这一切都得改变,需要走另一条新的、完全陌生的道路。这使母亲尤其感到痛苦和震惊,她困惑不解,张皇失措。她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如此完美的、她感到十分幸福的生活毁掉。
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被破坏了,代之而来的是争吵、眼泪和相互责备。为什么要这样?他究竟有什么权利一定要我们改变这种多年来他使我们习惯了的生活?母亲就是这样责备的。我们孩子们对发生的事情并不怎么理解,只是为父母的不和而痛苦,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们。
他很少同我们谈起他的信仰。他独自一人改造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思想发展的过程我们一无所知,一旦出现在我们面前,已经是成果本身了,对这一结果我们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他的论点只能使她们惊讶,而无法使她们信服。
很可能,是他的某种羞怯的心理阻止了他将自己最珍视的思想去告诉我们。也可能,他害怕强迫我们。强迫我们违背自己的良心。
《往事如烟》托尔斯泰和他的妻子也都为相互理解做过很大的努力,但最终分歧越来越大。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引路人,举着灯火走得太远了,妻子被周围的人群、环境和习惯左右着,不能走得更快一些。事实上,索妮亚在很年轻时就竭尽全力想从精神上接近这个天才丈夫。“如果说我不能站得和他一般高,那也要保持一个对他有所理解的高度,就这我已深深感到自己的无力了。”她依从丈夫的观念,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譬如十三个孩子中有五个夭折,因为在波良纳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那里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她特别喜欢音乐,但总是克制自己不沉迷于其中,因为她害怕音乐唤起心中的某些感情,使她不能回到现实中来。她告诉自己:做天才的忠诚温柔的妻子,做众多孩子的慈爱的母亲,是自己的天职。她在许多方面都压抑了自己。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此。
这个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名著,在小说中对男女情感、婚姻、家庭有深刻理解的大作家,面对生活中的爱、性和婚姻时,有更强烈的困窘,尤其是集中暴露了男人对待妻子时的弱点。譬如,很早托尔斯泰就意识到:“……她还年轻,我身上有很多她不理解,也不喜欢。为了我,她在许多方面压抑了自己,她会不知不觉把这一切牺牲记到我的账上的。”(托尔斯泰1865年日记)但是他并没有鼓励或帮助妻子,从为他服务的生活里挣脱出来,发展自己的爱好,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他在《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部具有浓郁自传性质的著作里写到:妇女的真正工作是生养子女;不是模仿那些特权阶级的男人,而代之以“在银行、政府部门、大学、科学院和艺术工作室里的”虚伪的工作。这部书以对多产的母亲的颂词而结束:“多产的母亲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一桩危险、费力和自我牺牲的事,她将在责任、服务和无私的道路上指导人类。”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他的妻子生了十三个孩子,差不多每隔一年半到两年就有一个孩子出生,而且还要亲自哺乳,身体几乎难以恢复。而他自己既不耐烦,也没有时间去操劳那些孩子,因为他要跟苏格拉底之类的大人物作精神上的接触。看来这个19世纪的天才思想家,在某些生活观念方面,也不能超越他的时代,太男权中心主义。
他热爱真理和精神,他的爱最终是指向上帝的,当婚姻、亲人成了他自我完善之路上的障碍,他会越过去。对于托尔斯泰来讲,婚姻意味着什么呢?是爱情的篇章,也是结束无比痛苦的一切诱惑的手段,结婚还不到一年,他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夫妻生活使他变得愚钝了,他为自己这利己的生活方式受到良心的谴责。家庭生活的喜悦整个地吞没了他,使他忘记了他早就认识到的“真理和精神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