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周末诸子辨论学术,咸有科条,故治一学辨一事,必参互考验以决从违。之言曰:“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之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倍,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曰:“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此即名学之精理。而亦曰:“古之为道术者,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是则古人析理,必比较分析辨章明晰,使有绳墨之可循,未尝舍事而言理,亦未尝舍理而言物也。故推十合一谓之士,。不易之术谓之儒。。汉儒继兴,恪守家法,解释群经,然治学之方,必求之事类以解其纷,如及郑康成所言是也。立为条例以标其臬。如曰:知其分科条别贯所附,明其义之所审。何氏曰:隐括使就绳墨。而贾逵、颖容治左氏,咸先作条例。或钩玄提要而立其纲,如郑康成。或远绍旁搜以觇其信。如许君及说。故同条共贯切墨中绳,犹得周末子书遗意。及宋儒说经,侈言义理,求之高远精微之地,又缘词生训,鲜正名辨物之功,故创一说或先后互歧,此在程朱为最多。立一言或游移无主。宋儒言理,多有莽无归宿者。由是言之,上古之时,学必有律。汉人循律而治经,宋人舍律而论学,此则汉宋学术得失之大纲也。[1]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内容。
此文出自《刘师培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曾改名光汉,江苏扬州人。生于经学世家,自幼濡染家学,打下厚重学问基础。起初科场颇顺,连中秀才、举人,但1903年会试失利。此后投身革命,在上海主笔《警钟日报》,发表大量针砭时政、阐扬革命之作;同时成为《国粹学报》主要撰稿人,其学术论著大多发表于该刊上。1907年赴日本,在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和《天义报》等,民国建立后,先任教于四川国学院,191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教授。1919年病逝于北京。一生著述宏富,于经学、小学、校勘学、史学、文学等领域和交融中西的新学问方面,皆有重要成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