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建立于1960年,隶属于上海市政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院分别被评为中国十大智库和全球十大智库,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我院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从战略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政经济和安全问题及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为中央政府和上海政府提供国际事务方面的咨询意见;通过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进行合作课题研究和互派访问学者,与海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加强相互了解;推动政府、媒体和社会民众对世界趋势及主要热点问题的了解。 我院现有研究人员和科辅人员共逾80人,其中30人为资深研究人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公开发行《国际展望》(《Global Review》)
学术双月刊,每年出版《国际形势年鉴》,并不定期发布研究报告。
此外我院专家每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论文并出版专著十几本。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从战略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及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国别和地区研究、国际热点问题、全球性议题等诸多领域。 其主演领域为:
国际战略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所 经济比较研究所 外交政策研究所
台港澳研究所 信息动态研究所 美洲研究 日本研究 亚太研究
俄罗斯中亚研究 西亚非洲研究 欧洲研究 南亚研究 世界经济
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研究 世界宗教和文化研究 国际妇女比较研究
世博研究中心
近来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科研实力持续进步,承担了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并在国家重大课题上有了新的突破。
国家课题:
· 联合国改革与我国对策研究 承担人陈东晓
· 中美国际危机共同管理:从台海危机到扩散危机 承担人杨洁勉
· 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 承担人俞新天
· 日本福田康夫内阁的对外关系调整及中日关系发展前景研究 承担人廉德瑰
· 体系改组与规范重建——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对策研究 承担人杨洁勉
· 限容和创新:气候变化两大挑战的综合研究 承担人 于宏源
上海市课题:
· 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的对外文化战略 承担人俞新天
· 新世纪影响中日关系--长期稳定的基本问题及其对策 承担人吴寄南
·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 承担人俞新天
· 美国太空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承担人吴莼思
· 变革中的东盟与中国关系 承担人马孆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获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硕士学位、美国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硕士学位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政协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上海市杰出专业人士”的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上海社科优秀专著和论文奖。主持过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社科项目、外交部课题、国台办和市台办课题等。近年的主要专著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分析与探索》(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7年版),《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对外政策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世界格局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挑战》(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国际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9·11”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国际合作反恐:超越地缘政治的思考》(合著,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大合作:变化中的世界和中国国际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大整合: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版),《大磨合:中美相互战略和政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国际体系转型和多边组织发展:中国的应对和抉择》(主编,时事出版法社2007年版),《大体系:多极多体的新组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著作丰富,以下仅是研究院部分出版的专著。
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央相关部门的殷切关怀下,在历任上海市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未来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在以往的成功中。我们将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精神,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我院的硬件虽有明显改善,但还远没有到位,我们要力争二期工程早日立项开工。当然相应的软件建设也须跟上。人才培养是更艰巨的任务。今后我院不仅要继续大力培养在相关国际问题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员,而且从智库的长远发展来说,我院还必须注重培养对国内相关问题掌握话语权的专家,诸如民族、宗教、海洋、气候、能源以及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这样才会使本院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这要求我们认真做好新老传承工作。我们将在以往所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竭尽全力,争取实现2011~2020年规划所确立的目标,为更好地行使智库的社会责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