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莲

高雪莲

中文名 高雪莲
任职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学历 博士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1991.09-1995.07,北京农业大学(后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2.1998.09-2001.07,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3.2002.01-2002.09,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日本语培训基地,培训日语。

4.2002.10-2006.04,日本国筑波大学社会科学专攻博士课程,获博士修了证书。

5.2010.09-2013.07,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

工作经历

1.1995.09-2015.06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管理科学系

2.2015.06-今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1]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科技社会学;

研究旨趣包括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等。[1]

主讲课程

1.本科生:网络经济

2.硕士研究生:科学技术社会学专题

3.博士研究生: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1]

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

1.高雪莲,精神家园的迷失:远离自然的儿童游戏,《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0期。

2.高雪莲,完美的“铁笼”:规训“在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3.高雪莲、元旭辉,对参与式发展中群体决策的反思:一个心理学视角的分析,《领导科学》,2014年第4期。

4.高雪莲,失落的童年:乡村幼儿教育之殇——柳溪村幼儿教育现状考察,《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5.高雪莲,基于技术体制视角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演变——以台湾中小企业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1期。

6.高雪莲,意大利产业集群演进模式的探讨及启示——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调研世界》,2011年第10期。

7.高雪莲,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组织运行模式探讨——以河北省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9期。

8.高雪莲、奉公,"三制一体"的构建与金融危机的解困-基于科技创新的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6期。

9.高雪莲,我国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模式与绩效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4期。

10.高雪莲,上海张江与台湾新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案例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5期。

11.高雪莲、奉公,日本农业技术引进的历程及模式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

12.高雪莲,网络化与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研究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2期。

13.高雪莲、翟启江,基于钻石模型的产业集群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张江、新竹与筑波的案例,《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11期。

14.高雪莲、奉公,拟成果购买制与后期资助项目的比较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7期:42~48(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5.高雪莲,互联网促进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5期。

16.高雪莲,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及影响分析——基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实证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4期。

17.高雪莲,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案例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第1期。

18.高启杰、高雪莲、申建为,《农业推广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1月。

19.高雪莲、高启杰,美国的农村家政推广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8年第9期。

20.高雪莲,论互联网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导刊》,2008年。

21.高雪莲,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22.高雪莲,论综合性集群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8期。

23.高雪莲,论地区产业集群的运作模式及其社会功能,《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7期。

24.高雪莲,酿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研究,《中国酿造》,2008年第8期。

25.高雪莲、高启杰,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第3期。

26.高雪莲,董仲舒的社会政治思想刍议,《人文学术研究》,2007年第10期。

27.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8.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的启示,《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第1期。

29.高雪莲,我国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以河北省元氏县为例,《中国教育改革》,2005年第2期。

30.高雪莲,河北省元氏县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1.高雪莲,我国小城镇建设模式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2.张大勇、张蓉、高雪莲,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与农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第3期。

33.奉公、高雪莲,精准农业-用信息技术改善资源利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年第6期。

34.高雪莲,大学生素质教育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1]

出版著作

1.《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

2.《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参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3.《农业推广学(第二版)》(参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1]

科研项目

1.“河北省顺平县‘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顺平县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及整村推进规划编制”,河北省顺平县政府,2016年1月-2016年6月。

2.“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府,2015年6月-2016年6月。

3.“农村社会变迁的前沿主题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RW010,子课题“农家子弟教育公正问题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

4.“2013年北京市慈善事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市民政局项目,2014年1月-2014年6月。

5.“农业产业集群成长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QJ041,2012年1月-2013年12月。

6.“农村精神病人权益维护及发展的法律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QJ040,2012年1月-2013年12月。

7.“国际生物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发展动态调研”,中国科学院项目,2012年2月-2012年10月。

8.“世界城市背景下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项目,2011年4月-2011年12月。

9.“农村社区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项目,2008年11月-2011年12月。

10.“国家农业科技投入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2QT027,2012年1月-2013年12月。

11.“支持农民组织及农村创新研究”,加拿大IDRC项目,2008年3月-2012年12月。

12.“生物经济与农业经济的关系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项目,2007年12月-2008年9月。

13.“不同类型国家引进农业技术的经验与借鉴”,农业部948项目,2008年7月-2009年12月。

14.“《农业推广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国农业大学项目,2006年1月-2007年12月。

15.“农业社会学”的子课题“农业制度与政策”,中国农业大学985项目,2006年3月-2007年12月。

16.“农民视角的中国农业技术需求供给研究”,中国农业大学985项目,2006年3月-2007年12月。

17. “农业推广组织与制度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大学985项目,2007年1月-2007年12月。

18.“技术对农业发展影响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项目,2007年1月-2007年12月。

19.“东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2006年7月-2007年12月。

20. “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制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2004年12月-2007年12月。

21. “NPOとコミュニティの相补的関系の环境社会学的分析”,日本文部科学省重点研究项目,2004年1月―2006年12月。

22. “农村における责任主体からみた环境保全运动”,日本神戸市企画调整局研究项目,2003年1月―2005年12月。

23. “霞ヶ浦流域における水と人の関わり”,日本茨城県科学技术振兴财団研究项目,2002年10月-2005年12月。

24.“农科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研究项目,2001年1月-2004年12月。

25.“农林科本科人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1年1月-2004年12月。[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