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89.5~90℃,蒸气压0.85×10-4Pa(25℃)。溶解度:丙酮 1063g/L,苯580g/L,二甲苯250g/L,甲醇120g/L,水1.79g/L。在弱碱性条件下稳定,对光稳定,在强酸、强碱时不稳定。[1]
亚胺唑:制剂与分析EC、WG、WP如15%可湿性粉剂。
作用机理与特点主要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纫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形成,导致病菌死亡。亚胺唑是广谱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喷到作物上后能快速渗透到植物体内,耐雨水冲刷。[1]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蔬菜、果树、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能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如桃、日本杏、柑橘树疮痂病,梨黑星病、锈病、苹果黑星病、诱病、白粉病、轮斑病,葡萄黑痘病,西瓜、甜瓜、烟草、玫瑰、日本卫茅、紫薇白粉病,花生褐斑病,茶炭疸痰,玫瑰黑斑病,菊、草坪锈病等。尤其对柑橘疮痂病、葡萄黑痘病、梨黑星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藻菌真菌无效。
应用技术亚胺唑属唑类广谱杀菌剂,是叶面内吸性杀菌剂,土壤施药不能被根吸收。田间试验表明,以2.5~7.5g(a.i.)/hL能有效防治苹果黑星病;7.5g(a.i.)/hL能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以15g(a.i.)/l00kg处理小麦种子,能防治小麦网腥黑穗菌;在120g/l00kg种子剂量下对作物仍无药害。每亩喷药液量一般为100~300L,可视作物大小而定,以喷至作物叶片湿透为止。
使用方法亚胺唑推荐使用剂量为60~150g(a.i.)/hm2。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防治柑橘疮痂病用5%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滚或每l00L水加5%可湿性粉剂l11~167g,喷药适期为第一次在春芽刚开始萌发时进行;笫二次在花落2/3时进行,以后每隔lOd喷药1次,共喷3~4次(5、6月份多雨和气温不很高的年份要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2)防治葡萄黑痘病用5%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每l00L水加5%可湿性粉剂100~125g,于春季新梢生长达l0cm时喷第1次药(发病严重地区可适当提早喷药),以后每隔1O~15d喷药l次,共喷4~5次。遇雨水较多时,要适当缩短喷药间隔期和增加喷药次数。
(3)防治梨黑星病用5%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每l00L水加5%可湿性粉剂83~l00g,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l0d喷药1次,连续喷5~6次,不可超过6次。
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2800mg/kg,雌性为3000mg/kg;小鼠(雄、雌)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大鼠(雄、雌)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对家兔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家兔皮肤无致敏作用。鲤鱼LC501.02mg/L (48h),水蚤LC50102mg/L (6h)。蜜蜂经口LD50>25μg/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