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中文名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目录导航

具体内容

入学政策

“十条规定”要求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同时,要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随机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作业规定

“十条规定”对于作业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同时指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考试要求

对于考试,“十条规定”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两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同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补课现象

对于违规补课现象,“十条规定”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对于教辅材料的购买要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的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其它要求

另外,“十条规定”还要求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

规定细则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阳光入学

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实行信息公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

均衡编班

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零起点”教学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不留作业

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

规范考试

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等级评价

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一科一辅

教辅材料购买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严禁违规补课

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

保持体育锻炼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强化督查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1]

主要目的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就是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减负工作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切实把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

引发争议

家长担心跟不上

为了可以进入一所优秀中学,从课业到特长,加班加点学习成了家常便饭。看到孩子这么小就这么忙碌,家长也心疼。但孩子们现在轻松了,到了升初中的时候怎么办,这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担忧。

有的家长根据之前的实际经验来看,减负的结果是换汤不换药。过去一直喊减负,结果孩子一个班也没少学,无论是哪个升学阶段,都得拿考试成绩说话。减负让人轻松不起来。

在减负十条出台之前,有的学校就实行“快乐教育”,每天没有纸本上的作业。但家长担心孩子初中跟不上,就天天自己给孩子留作业。即使减负规定出台,也没多少人遵守。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许多家长也表示无奈。

老师担心成空谈

能不能减下来,规定能不能落实,是许多一线教师对于减负规定的疑问。当高考的指挥棒牢牢掌握着孩子的命运时,减负似乎真的成了空谈。

减负十条出台后,这确实是这么多年减负工作中,步子迈得最大的一次。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教师蒋礼说,希望教育部门能真正加强监督,把措施落到实处,还孩子们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在蒋礼看来,不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不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学生还是会“每分必究”,负担仍然减不下来。“从小学到高考,这是一个连续性非常强的教育过程,小学减负了,中学课程仍然不变,家长怎么能让孩子放下负担?”

校长担心砸招牌

长春市一位小学校长直言,现在很多学校追求升学率违反“减负令”,校长担心“减负”把学校的牌子砸了,负不起这个责任。同时有的学校里学生成绩与教师绩效工资密切相关,老师负担减不下来,学生的负担又怎能减下来?

长春市一位基础教育处处长坦言,其实中小学减负是个顽症,年年都在抓,年年都抓不好。按道理来说,应该中小学一起减负,但是现在“减负”十条只针对小学,是不是就给人一种错觉,中学就可以“不减负”,可以加量作业了?当问到是否会按照“减负”十条去落实时,这位处长表示,各省都不出头,但各省也都不会落后。

专家担心无效果

“在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情况下,减负不可能一蹴而就。”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杨卓说,“减负缺的不是形式主义的口号目标,而是有真实效果的实际行动。”

“负担过重,不仅让处在发育期的孩子身体劳累,还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教授董青华说,“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更多偏重的都是儿童的认知层面的成绩,而对于儿童心理层面的关注长期缺位。”董青华说,现在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接触的事物要比过去复杂很多,波及心理层面的影响更加深刻,巨大的压力和关注缺位,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专家们认为,减负是个“一揽子工程”,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情,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然这个规定可能和过去的许多减负政策一样最终被架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