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堂瓮堂也称为“瓮池”,位于南京中华门外悦来巷2号,始建于明朝初年,截至目前(2014年)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早的公共浴室,也是中国当今最古老的澡堂。
当初的浴室是在地上砌一个池子,池下埋一口大铁锅,人在铁锅下烧火,烧热整池水。池上盖房,屋顶为半圆形,犹如倒扣的大锅,也很像城门洞。池中热气上升,全部聚集在室内,可保温度。更奇妙的是蒸发到顶部的凝水会沿着穹顶、墙壁流下,而不会滴在人身上。
瓮堂早已名声在外,经常有外地客人在南京游玩之后,还专程来体验这个古董级老澡堂,一边泡澡一边欣赏这座奇特的建筑。
关于瓮堂的身世充满传奇色彩,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
瓮堂是朱元璋造城墙时,为了解决20多万民工洗澡问题,才建的。明朝初期,朱元璋为在南京建都,从全国抽调大量民工来建造城墙。民工们终日劳累,汗湿衣裳。没有地方洗澡,满身虱蚤,浑身疥疮,苦不堪言。朱元璋知道后,向大臣们征询良策。军师刘伯温建议建造澡堂,民工既可以洗澡,又可以换洗衣服;既可以灭除虱蚤,又可以免生疥疮。朱元璋于是就在城墙建筑工地的驻地附近,特地建造了一批形状独特的瓮堂。
由于瓮堂和金陵大报恩寺相邻,坊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瓮堂是附属于金陵大报恩寺的,是供外国使臣、达官贵人们洗澡用的,是明朝最高级的澡堂子。
瓮堂是大报恩寺的“聚恩泉”。据说,明成祖朱棣为了报答生母碽妃的养育之恩,让郑和亲自监理,兴建金陵大报恩寺。金陵大报恩寺建成后,外国使臣、达官贵人都要到这里来朝拜,朝拜前,要先洗澡净身。而净身的地方,就是这个瓮堂。
瓮堂的外形就像倒扣的瓮,“瓮”下面是浴池。
瓮堂瓮堂的外部结构是双连体穹窿形的东、西两个瓮,相距1米。瓮高3.2米,内径4.5米,砖砌,两瓮呈“8”字形紧密相连,堂顶很像馒头状的蒙古包。
瓮顶留有一个窄小圆形天窗便于采光,还可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打开天窗上增筑的4面窗子透气,设计得非常先进。
两瓮内部并不贯通,各自开一狭小的门,仅能容一人出入,还需弯腰。
东侧瓮堂南面开门,上有圆形天窗,墙角处有烧火口,自地下通入邻室;西瓮堂与东瓮相似,下部为仰莲座。
瓮堂设计非常科学合理,砖缝间以糯米汁粘合。圆瓮外形便于聚热,水蒸气触壁遇冷后形成水珠顺圆壁流下,不会滴落。
这个古老的澡堂,不仅科学,还很保温。它的顶由一块一块砖挤压在一起,600多年来从来没有塌过,同时,里面热气很足,不容易跑温还很保暖,瓮堂顶端有出气口,在里面洗澡不闷。
瓮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穹顶下的大池旁还套着一个小池,池下汩汩地沸着热水,水温很高,并非用做泡澡。池上安着木头架子,澡客可以坐在上面蒸桑拿。只一小会就全身毛孔舒张,解乏轻松,有的人蒸得过瘾还会喊上段京戏,唱两句老歌。
竹子做成的“榧子”10:00—22:00
收费:男宾8元(不接待女宾),擦背、下活等服务各6元,热茶2元/杯。
2006年,瓮堂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瓮堂瓮堂自建造以来,从未修缮过;由于年岁久远,其中的一个瓮,后来已经不用了,变成了仓库。
2013年末瓮堂停业准备修缮,但修缮方案需要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后,提交到江苏省文物局,获得批准才行。目前,具体修缮方案尚不明确。
2014年2月,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文物局暂无任何新的保护、维修方案,鉴于“瓮堂”周围还有两三处文物保护单位,“瓮堂”所在区政府打算统一规划后制定保护方案。
2013年末,瓮堂停止对外营业,在大门边上附公告:因内部调整,暂停营业,敬请互相转告。何时营业,另行通告。
2014年2月,南京城内一座存活了600多年的澡堂“瓮堂”最终不敌时代变迁,关门歇业。[2]
对于老南京人来说,“瓮堂”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澡堂记忆,还保留下了明代传承至今的澡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