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接舆歌

楚狂接舆歌

作者 无名氏
作品名称 《楚狂接舆歌》
作品出处 《论语》
目录导航

作品信息

   【名称】《楚狂接舆歌》
   【年代】 先秦
   【作者】 不详
   【体裁】歌谣

作品原文

   楚狂接舆歌
  版本一:出自《论语. 微子》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①,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②!
  今之从政者殆而③!
  版本二:出自《庄子. 人间世》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 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 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版本三:出自 皇甫谧 《 高士传》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相同部分)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却曲却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 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 无用之用也。

注释译文

  版本一:
   【注释】
  ①谏:止住,挽救。
  ②已:罢休,停止。
  ③殆:危险。
   【译文】
  凤凰呀凤凰呀!
  为什么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劝阻,
  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
  罢休吧罢休吧!
  现在当官的有多么危险!
  版本二:
   凤鸟啊,凤鸟啊(指大道)!怎么就到了如此德衰礼坏之地步呢?未来的繁荣不能期待会出现,过去的兴旺也没办法再追回。天下有道,兴隆繁荣是圣人(也指大道,后同)成就之功;天下无道,灾连祸结,也是圣人在那里艰难支撑时日。正如今日之天下,仅仅能勉强躲避大灾大难,福庆之事象羽毛那样轻,想去接受它却又飞了;灾祸之患比大地还要重,想去躲开它却怎么都躲不开。过去了、过去了!往后就靠仅有的这点德性了;完结了、完结了!在被划好的轨迹上奔趋!昏暗无光使我看不清,但不妨碍我的前行!曲曲弯弯使我行动不便,但也不会伤害我的双足!”
  译文存在争议,此为其中一种。
  

作品鉴赏

  这首《 楚狂 接舆歌》,始见于《 论语·微子》。后来 司马迁写《 史记》,将其录入《 孔子世家》中,“谏”下增一“兮”字,“追”下增一“也”字。另外,在《 庄子· 人间世》中,也有一首同名的歌,系敷衍《 论语》中的这一首而成,增至二十八句。“ 楚狂”,是楚国佯狂的一位隐士;“ 接舆”,原义为迎着孔子坐的车,并非“楚狂”的名字。《 庄子》中将“接舆”定为楚狂的名字,其实是一种误解。先秦典籍中提到“楚狂”的著作甚多, 《庄子》中除 《人间世》外,又见于 《逍遥游》、 《应帝王》。又 《杨子》、 屈原《 九章·涉江》等也都涉及。至晋代, 皇甫谧作《 高士传》,始称其姓陆名通,不见其载籍依据,当系杜撰。
  全歌六句,计分三个层次。开头两句为第一层次。是对孔子的讽刺。凤鸟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只在 政治清明时才会出现。孔子曾说:“ 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论语·子罕》)此以“凤鸟”指孔子。“德之衰”,是说 美好的品德愈来愈少, 品德修养愈来愈差,凤鸟不像凤鸟,孔子不像孔子了。凤鸟本该在政治清明时出现,而现在世道昏乱时竟然也出现了,以此讽刺孔子到处奔走、求为世用的不合时宜的所作所为。 疑问副词“何”字的运用,更增强了对孔子的作为表示怀疑与否定的分量。中间两句为第二层次,是对孔子的规劝。“往者”句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已无法劝阻;“来者”句说,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避免,是要孔子知错改过、避乱隐居的意思。两句合起来,重点落在后一句上,与成语“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的意思正好相当。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次,是对孔子的警告。“已而”是劝孔子别再 一意孤行,相当于今人所说的“算了吧”、“罢休吧”。什么原因呢?“今之从政者殆而”,这虽是泛说当今从政的人处境险恶,又是专门唱给孔子听的,主要用意还在于警喻、提醒孔子。
  从歌词大意中不难体察到歌者的出世思想。因为有了这首 《接舆歌》,“楚狂”、“接舆”成了后世佯狂避世的一个典型。后世文人常自比“楚狂”、“接舆”,以表示自己的隐居不仕或 放诞不羁,如:“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 吴融《灵宝县西测井》),“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世随 渔父醉,身效 接舆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等等。 《论语》中说,孔子听了这首歌,下车去,准备和楚狂交谈,楚狂赶快避开,孔子没有谈成。从不同的处世态度来说,两人即使交谈了,也是不可能谈到一起去的。孔子 周游列国, 备尝艰难险阻,道不得行,“累累若 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而并不退缩、后悔,正是有鉴于天下无道,希望力挽狂澜。正如他所表白的:“天下有道,丘不易也。”( 杨伯峻《 论语译注》的译文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楚狂接舆歌》主要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楚狂的出世狂者的形象,同时,也让读者想见站在他对面的一位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与命运抗争的积极入世的强者形象——孔子。这大概也是《论语》、 《史记》中记载楚狂故事的一点用心吧。
  从文学的角度着眼,这首《楚狂接舆歌》虽说不上有多高的艺术性,但它是出现较早的一首楚地 民间歌谣,与早期其他 楚歌如 《 渔父歌》(又名《 孺子歌》、《 沧浪歌》,见 《 孟子·离娄上》)、《 越人歌》(见刘向《 说苑·善说》)、《 徐人歌》(见刘向《 新序·节士》)等一起,是我国古代的一大 文学体裁 楚辞的 滥觞,其在文学史(主要是文体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是不应该小看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