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云

中文名 刘跃云
主要成就 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累迁礼部侍郎。
出生地 江苏武进人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刘跃云,字服先,刘纶之子,江苏武进人,清朝官吏。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累迁礼部侍郎。六十年,充会试副考官,以校阅失当下吏议,左迁奉天府府丞,罢归。嘉庆四年,召为大理寺少卿,迁工部侍郎。上御门,跃云误班未至,左迁内阁学士。复授兵部侍郎。休致,卒。

        殿试例糊名,跃云对策,高宗亲置上第,喜曰:“此刘纶子,不意朕竟得之!”及视学江西,有清名。高宗意乡用,以忤和珅,主会试,坐浮言,黜。仁宗召起,老矣,终不竟其用。

生平概况

        刘跃云(1736~1808),字伏先,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科张书勋榜进士第三人。

        乾隆三十一年,刘跃云考取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三十五年,刘跃云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乾隆三十七年,经部引见,他已36岁且食俸五年,乾隆皇帝钦点他为中允。乾隆四十三年,刘跃云累迁为中允,同年,出任礼部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九年,又迁为内阁学士,提督江西学道。乾隆五十七年,刘跃云升为礼部侍郎,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乾隆五十九年,出任江西乡试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刘跃云官至奉天府丞兼学政。同年,出任会试副考官。这一年,乾隆帝85岁大寿,特赐乙恩科。窦光鼐为正考官,升任礼部侍郎的刘跃云与瑚图礼为副总裁。经过严格审阅,将归安的王以衔、王以軻弟兄二人分列第一、第二。因兄弟二人同时中式,一时引起议论。经过乾隆帝复试、殿试,刘跃云嫌疑得以澄清。         嘉庆九年,刘跃云官至尚书。嘉庆十三年(1808)刘跃云去世。

职务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乡试顺天举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殿试时须弥封姓名,乾隆帝亲自将刘跃云试卷置于鼎甲,放榜后高兴地赞叹:“此刘纶子,不意朕竟得之!”

        三十八年(1773年):翰林院编修,充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         四十一年(1776年):翰林院编修。升右春坊右赞善,寻改任左春坊左赞善。         四十二年(1777年):升右中允。         四十三年(1778年):改左中允。         四十四年(1779年):升右庶子。         四十五年(1780年):改左庶子,以左庶子署理日讲起居注官,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充武会试正总裁。         四十六年(1781年):翰林院侍讲学士。十月初二日,升詹事府詹事,充文渊阁直阁事。         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以詹事差任江西学政。五月十三日,迁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五十二年(1787年):内阁学士,兼经筵讲官。二月二十二日,升工部右侍郎。九月,充武会试副考官。十二月十七日,以署理朱圭任改礼部右侍郎。         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五日,实授礼部右侍郎。七月九日,改礼部左侍郎。         五十四年(1789年):以礼部左侍郎差任福建学政。九月十四日,以丁母忧离职。         五十七年(1792年):二月服阙,署理礼部右侍郎。七月,充山东乡试正考官。八月七日,授礼部右侍郎。         五十九年(1794年):六月,以礼部右侍郎充江西乡试正考官。         六十年(1795年):三月,以礼部右侍郎充会试副考官。四月,以校阅失当革职,以四品京堂补用,仍带革职留任。随后补授奉天府丞兼学政。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得恩诏开复革职留任处分,进京引见,仍照旧任奉天府丞。         四年(1799年):擢大理寺少卿。         典试锦州府时倡议修建文庙,并作碑文;有清操亮节之官声。

        五年(1800年):正月十八日,擢礼部右侍郎。         六年(1801年):正月二十三日,改礼部左侍郎。七月二十五日,改工部左侍郎。         九年(1804年):工部左侍郎。七月八日,降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十年(1805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月十七日,升兵部右侍郎。五月十六日,改兵部左侍郎。六月十四日,以原品休致。         十三年(1808年)卒。诰授荣禄大夫。与刘纶父子两人为官七十年,“无一亩之宫、半顷之田”。

著作

        《贻拙斋诗文钞》、《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 校书         唐,刘恂《岭表录异》、宋,程俱《麟台故事》、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十卷附录二卷》、宋,韩淲《涧泉日记》

家庭及关联

        父: 刘纶 

        兄:刘图南 

弟:刘召扬 妻妾

        正室:许氏,敕赠安人,晋赠夫人。庠生许崇栻之女。 

        继室:张氏(1736年-1808年),诰封夫人。云南直隶州知州,署大里府同知张附凤之女。 

子女

        长子:刘逢吉,许氏出。早卒。 

        次子:刘逢美,许氏出。早卒。 

        三子:刘逢源,张氏出。早卒。 

        四子:刘逢恩,张氏出。早卒。 

        五子:刘逢嘉(1768年-1806年),张氏出。四品荫生考授主簿,报捐盐运司知事。 

        六子:刘逢庆(1770年-1827年),张氏出。山东候补府经历。 

        七子:刘逢春(1781年-1805年),张氏出。候选县丞。 

        八子:刘逢运(1783年-1806年),张氏出。娶吴玉纶之女。文林郎,貤赠奉政大夫、安徽候补知县加四级。 

        长女,适溧阳庠生黄晋锡。 

        次女,字吴县姜廷灿(姜晟子),未嫁而卒。 

        三女,适山西浮山张氏。

师友 翁方纲亲善

        乾隆四十六年,翁曾为刘跃云铭潘耒七星砚。铭曰:“刘子校经,太乙降精。其光荧荧,化为七星。影入砚屏,来乞我铭。我与青垣眼俱青。”

        乾隆五十九年,翁作诗呈跃云,“两间房,一坡上,恰容两行帐,赋呈青垣宗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