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及荣誉
教学生涯
王如坤1970年从教,在近30年的教育教学中,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和实践,在差生教育上探索实践了“严、爱、抚、诱、导”的情感导教法。在教学上探索实践“实(知识)、活(教法)、讲(师生共讲)、读(三读)、悟(思考领悟)、练(多写多练)”的六字教学法,使学生“读说写思能”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成绩显著,其优秀教案(全册)三次被评为徐州市三等和二等奖,并被推广和采用。他组织的“黄石文学社”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学生作品发表百篇以上,10多次荣获市以上作文辅导奖,10多次荣获全国作文大赛辅导奖、园丁奖。他3次被邀出席在北戴河·桃花源举行颁奖大会和夏令营辅导员。并5次被市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全国奖20余次,共写教育教学论文10万余字,分别被《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学研究》《中学生写作》《徐州教育科研》等10多家刊报采用。另有《语文教学中教师美育主导作用》《中学生写作心理探折》等10多篇论文被载入《全国语文教学研究新成果大全》和《优秀论文集》中,参编教育教学及知识性书籍多种。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园丁,也是一位学者,是教育战线上的多面手,硬笔书法、绘画多次获市优秀奖、二等奖。文学创作作品8万余字,6篇中篇报告文学被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大型报告文学丛书《历史的使命》采用,有20多篇作品被《中国电力报》《扬子晚报》《中国农村电气化》《徐州日报》采用,并有多篇获优秀奖。因此他被10多家报刊特聘为员、特邀记者及编委。他的成绩是用汗水浇灌和培植起来的,正如中国演讲家、教育艺术家李燕杰先生给他的题词所云“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其业绩先后被编入《教坛名师传》《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语文名师传》《中华当代名人辞典》等。
70年代初面临蓝印花布消亡的关键时期,他从火堆中抢救了百余片祖传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印花版,像宝贝一样保存珍藏。他精心研究,传承祖传的传统印染技艺,不仅复制凿刻祖传的老印花版,而且在传统文化的骨髓中注入了新时尚的元素,设计凿刻了150余种蓝印花布印花版,拓宽了蓝印花布的范围,丰富了蓝印花布纹样的内涵,体现了蓝白艺术的精华。2002年,他恢复了家庭的大染坊,纯手工印染,使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再现人间。邳州蓝印花布凭着粗犷、简练、淳朴、亮丽的地方花纹特点,散发着蓝香,显现着诱人的魅力及亲和力,使人们重温了那蓝蓝的记忆,圆了那蓝蓝的梦,陶醉于那蓝蓝的色,白白的花......
2008年邳州蓝印花布被列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春被江苏省列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及传承人。2008年10月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宝马集团等60余家学术机构、新闻媒体的学者、专家、记者组成的“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一行,前来染坊进行参观、采访,给予高度评价;并通过电台、报刊、网站等做了详细的报道。2009年邳州电视台又进行了专访,拍摄了《王如坤和他的蓝印花布》专题片,在中国·北京地方电视台专题片参赛中获银奖,2010年又获“五一工程奖”。他的作品被国内20多家院校、博物馆收藏,10余次参加市、省和国家举办的非遗作品展演会、博览会,多次参加中国非遗高层论坛。为了蓝印花布技艺的普及,他主编出版了《邳州蓝印花布》一书,建立了邳州蓝印花布艺术展馆。
他又是民间脱胎纸塑地戏面具制作的传承人。纸塑脱胎地戏面具为国内一绝。他继承了祖辈纸塑傩戏、地戏面具技艺,使已绝迹60余年的地戏面具绝技活重返人间。走进他的作坊,就像进入了面具博物馆。不仅有神道佛、将相人、丑角儿、动物面具,也有京戏、地方戏面具及脸谱。他继承民间传统美术,面具主体夸张,性格突现,色调主体对比强烈,品种近200种。其技艺繁琐,是集雕刻、糊塑、粉妆、打磨、彩绘、染色、刷漆、编扎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流程30余道。代表作品有关公、钟馗、项羽、包公、张飞、孙悟空、仙女、七品芝麻官、虞姬、济公、龙头、狮子头、羊头、虎头等。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娱乐等诸多文化的内涵,可用在室内祭祀、家庭避邪和宾馆装饰。他的印染和面具作品多次获省内、国内金奖。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间艺术家,而且是一位善于研究的学者和收藏家,他研究民俗和收藏民俗,其藏品有数千件,从六千年的古陶器到明清民国时期民间杂件用品,历史延续绵长。藏品多、时间跨度大,走进他的家庭就是走进了民俗博物馆和民间艺术馆。他著有50余万字的《邳州民俗》和《邳州方言》,主编了《岔河镇志》,并担任了《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副主编,参编了《邳州政协志》。他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成绩斐然,如《黄石公与张良的研究》、《下邳圯桥考》等,均是国内较少人涉足的研究课题,他以亲临考察的资料证明了黄石公、张良其人其事的轨迹,证明了“黄石公授张良兵书处的圯桥”真实的所在地,均为国内独家见解,有一定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民间艺术家、收藏家和学者型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