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孵非鲫

口孵非鲫

动物界
中文学名 口孵非鲫
目录导航

口孵非鲫简介

口孵非鲫口孵非鲫中文名: 口孵非鲫

拉丁名: Oreochromis spp.Gunther

英文名: Tilapia,Mouth-brooding Cichlid

中文异名: 罗非鱼、福寿鱼、非洲鲫、越南鱼、吴郭鱼、丽鲷

目: 鲈形目

目拉丁名: Perciformes

科: 丽鱼科

科拉丁名: Cichlidae

鉴别特征

体中等大,侧扁,长椭圆形,全长100-250mm。头中等大,吻短钝,口前位。由于有数个物种,例如奥利亚口孵非鲫Oreochromis aureus、莫桑比克口孵非鲫O.mossambicus(Peters)及尼罗口孵非鲫O.niloticus(Linnaeus)等被广泛引进作杂交养殖,故在分类上造成一定困难 。

原产地

撒哈拉沙漠以南、南非以北的江河湖泊。

中国分布现状

由于不耐低温,只能在中国南方(包括台湾)自然分布。

扩散原因和危害

1957年,莫桑比克口孵非鲫从越南被引入中国养殖,尼罗口孵非鲫是于1978年从非洲引进华东,而奥利亚口孵非鲫于1981年引入。这几种口孵非鲫引入我国用作养殖信用,后从鱼塘逃逸到野外。它们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由此可沿海岸线扩散到沿海江河中;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耐低氧及污染环境,因此在华南地区已野化为常见种。口孵非鲫都有强烈的地盘及护幼习性,经常形成巨大种群,排挤甚至杀死较弱小的当地鱼种。对土著鲤科鱼类影响最大,在湖泊和湿地还会影响水鸟的生存。

控制方法

暂无控制方案。由于休闲性水族养鱼业的兴起,可以预计口孵非鲫及其他丽鱼科物仍会继续扩散。建议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选择性和对当地生物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影响;还可在生态价值高的湖泊进行清除,例如用专门的诱食笼。建议我国立法禁止所有引进口孵非鲫到非原产地天然水体的计划。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