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基金会

喜玛拉雅基金会

中文名 喜玛拉雅基金会
创办时间 1990年
目录导航

简介

喜玛拉雅基金会是台湾企业家韩效忠先生于1990年创办的。他年轻时留学美国,曾受益于福特基金会,因此在事业成功之后创办了这一民间基金会。喜玛拉雅基金会是亚太慈善联合会的主要成员之一。近年来,该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是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台湾基金会名录、设立公益网站和公益图书馆等。每年预算大约在1000万元左右。

宗旨

喜玛拉雅基金会宗旨

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成立于1990年,希望在服务公益组织及人才培育的领域,奉献棉薄的力量;期待年轻的一代,不但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而且在人类社会中成为进步的动力,对促进世界文化融合作出贡献

工作重点

•  公益服务:整合公益团体的相关资源,促进社会各界关心公益团体或探讨相关议题,结合学者专家的知识和社会大众的爱心,创造和增加公共利益。

•  信息服务:协助公益团体解决信息化问题,减少公益团体的数字落差,提升公益团体善用信息科技及经营管理的能力。

•  培训课程:学习是成长的源头,迎接信息科技带给21世纪学习方法的冲击以及公益知识的创新、传播、学习的全新面貌。

•  其它汉学、公益慈善、经济金融之合作项目。

研究调查

喜玛拉雅基金会鉴于台湾公益团体蓬勃发展,但却无任何相关数据可供大众查询,因此,自1991年起,即收集台湾基金会相关资料名录,并陆续出版「基金会在台湾」、「台湾主要三百大基金会」(1999-2003),其中,对于各基金会的相关资料均有详细的介绍,由于经年的调查统计,目前该会已经拥有过四千家公益团体的数据,其数据之完整性,为国内首屈一指。

此外,该会于1998年设立「公益信息中心」,提供公益图书馆,公益数据库及其相关研究之服务,并设立「台湾公益信息中心网站」,提供公益团体研究、交流、信息、曝光之专业平台(此网站目前拥有国内公益团体新闻与活动-每星期平均60笔、国外公益团体新闻与活动-共300笔、国内公益团体数据库-超过4,000笔、公益图书数据-超过700笔、公益团体求才广告牌-共1,080笔、公益团体志工招募广告牌-共262笔,以及公益电子报),为目前国内流量最大、最专业的公益网站。

基金会累积历年的研究、调查、收集、统计的能力,以及服务公益团体的经验,竭诚的提供下列的服务:

• 您知道台湾的公益团体专职人员的分布情形如何?他们的素质如何?教育训练的情况如何?

• 董事会的运作情形如何?董事会的组成如何分布?董事会的人数分布?

• 募款的相关计划与数量如何?

• 募款运作的情况如何?如何利用活动造势?如何结合社会大众的相关资源?

• 使用网络的情形如何?有何优势?组织如何因应转变?

• 筹办活动的频率与内容、社会参与度如何?

• 近几年来公益团体因应社会变迁,有何种改变?

• 公益团体的财务状况如何?经费来源?经费使用情况?

• 公益团体使用志工频率与人数如何?

• 公益团体的相关会员管理系统如何?

• 公益团体与国际交流的项目主要为何?等等。

公益图书馆

开馆简史

公益图书馆是由财团法人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所设立,并于87年开始筹备,积极搜集国内外公益团体经营管理图书,期刊以及公益团体出版品等数据,自88年9月30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馆藏资源

该馆现有中外文图书约1300册,期刊约12种,非营利部门出版品400个档案;并提供因特网查询服务,以扩大馆藏资源范围。

馆藏涵盖范围

1. 公益团体之形成、设立与相关法规:组织使命、目标、功能,设置与管理法规。

2. 公益团体与经营管理:董事会,领导与管理形态,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规划与年度计划,财务管理与预算控制,信息管理,公益团体理论。

3. 公益团体运作:赞助款规划、分配,方案企划与执行,公益团体联盟合作。

4. 经费财源之取得:公益团体之公共关系,赞助来源,募款策略、伦理。

服务对象及范围

• 该馆以服务公益团体专业工作者,新闻媒体编采人员、政府主管机关以及大学社会科学相关系所师生为对象

• 该馆采会员制(初次办证请携带身分证件),提供会员馆内免费阅览、馆外借阅、参考咨询、图书馆利用指导、阅读指导及推广活动等服务。

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五 自上午九时三十分至下午五时止(国定假日休馆)。

会议场地租借

出借对象:

以公益团体及学术研究单位综合办理各种中小型会议、学术研讨、讲座活动等为主。 

使用时段:

限周一至周五8:30 - 17:30(上午场次8:30 - 12:30;下午场次13:30 - 17:30)。

申请作业:

租借会议室需与该基金会行政部门洽办,填写会议场地租借申请表,并预先熟悉环境,经确立登记后请于使用前七日完成现金缴纳、划拨或汇款(划拨或汇款后请将单据传真至该会),兹为该会保留场地凭证。申请单位付款后,因故无法如期办理活动,最迟于会议前二天告知,选择展延至当年度使用完毕,或办理退费(退费将酌收20%手续费)。

注意事项:

1. 租借单位须自行布置及复原场地,并维护公共区域之清洁,所有场地指引、接待等工作概由租借单位负责,该会不另行安排服务人员。

2. 除事先已经预借的器材用品(液晶投影机、录放机)外,计算机、文具等概由租借单位自行准备。

3. 未经同意请勿擅接灯光或电器用品,以维护安全。

4. 该会提供免费传真及自助影印服务,A4每张2元 B4,A3每张4元,如须使用请洽服务台人员汇办。

5. 租借单位可使用图书馆区的计算机上网、OFFICE软件、打印服务(A4每张5元)。

6. 会内禁止吸烟,免费提供饮用开水,会内禁止食用任何餐点,会议结束请将自行将垃圾集中并放置指定定点。

7. 与会人员活动区域以申请的会议场地为限。

8. 会议室不提供悬挂任何布条,研讨室提供ㄧ处悬挂,(数量:1条;规格:约2.5公尺/两边各留1公尺的绳子做固定用途),张贴海报或标语请现场勘查。

9. 使用该会会议室场地或器材等,如因人为因素造成损坏,租借单位应负责修理复元或按价赔偿,若自行携带其它器材,应先告知。

10. 自用宣传物品等会后,均需自行携回,该会不予保管。

喜玛拉雅基金会保留场地租借申请之同意权。

资讯服务

喜玛拉雅基金会长期致力于加强公益团体运用信息科技之资源与能力,除了持续性的与公益团体合作进行各种客制化信息科技开发项目,如内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库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外部动态网站的规划与架构之外,也提供产品化的公益团体信息化系统,如公益团体内部管理系统(NPOPortal)、以及公益团体网站建置系统(NPOWeb)等,降低公益团体能运用信息科技的门坎,避免资源与人力的重复投资与浪费。

公益团体信息化系统:

1. 公益团体内部管理系统(NPO Portal)

2. 捐款、捐物管理系统 (DMS)

3. 个案管理系统 (CMS)

4. 志工管理系统 (VMS)

5. 会员管理系统 (MMS)

6. 活动管理系统 (AMS)

公益团体信息化项目服务:

1. 外部动态网站规划、建置与维护

2. 内部管理网站规划、建置 与维护

3. 内部网络作业平台租用

4. NPO专业应用软件

5. 非营利组织网络建构与运用咨询

6. 软硬件相关设备咨询

7. 信息科技人力培训与咨询

公益慈善合作专案

1.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Philanthropy (CSP),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International Fellows Program(国际研究员计划)

纽约市立大学Center for the Study of Philanthropy从1988年开始,专门为非营利部门的年轻学者或实务工作者,提供领导才能训练之“国际研究员计划”课程。在为期三个月的研习中,研究员必须学习美国以及国际公益事务,以及拜会非营利部门的代表,并且确定研究报告。在2001,2002,2003以及2004年,喜玛拉雅基金会协助台湾五名研究员参与此计划。

2.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Elizabeth Luce Moore Leadership Program

国际教育协会自1995年开始,即展开 “Elizabeth Luce Moore中华妇女领袖计划”,每次共有八个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NPO领域妇女领袖,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美国学习之旅,同时,拜会美国NPO领域之妇女领袖。此计划不仅提供参与者与美国建立网络,并且让中华妇女领袖增加彼此交流,分享经验之机会。喜玛拉雅基金会于2002年协助国际教育协会在台湾推动该计划。

3. 参加Conference of Asian Foundation and Organizations – CAFO (亚洲区基金会及民间组织议会)

亚洲区基金会及民间组织议会(CAFO)于1996年成立,由亚洲十一个国家之各种不同型态的机构组成,包括:赞助型以及运作型基金会、执行以及中介型机构、研究协会及个人。其主要任务为:藉由信息及专业知识的分享、加速机构的结盟、相关议题的倡议以及规划替代性区域发展模型,达到发展亚洲公民社会之愿景。喜玛拉雅基金会于2000年开始参加CAFO所举办的活动。

4. 参加Asia Pacific Philanthropy Consortium (APPC)

亚太平洋公益联盟为一开放性之网络组织,其任务在增进亚洲公益团体之质与量。因此,亚太平洋公益联盟主导之计划,强调增进公益团体之法律、规则以及财务之架构;提高大众对第三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强化亚洲之资源运用以及发展公益机构与人力资源之运用。喜玛拉雅基金会于2000年,开始参加APPC所举办的活动。

5. 协助Asia Foundation(亚洲基金会)在台湾推动Give2Asia计划

Give2Asia是由亚洲基金会赞助并全力支持,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的机构,其目的在强化美国对亚洲的公益事务。G2A范围包含亚洲二十多个国家,其理想不仅要消除国际捐赠的法律藩篱,更企望提供美国赞助者亚洲NPO可靠的信息,使其公益行为更有绩效。喜玛拉雅基金会于2001年协助美国亚洲基金会在台湾推动G2A的Taiwanese-American小区计划。

6. 协助Asia Society建立Asia Social Issues Program (ASIP)网站

亚洲社会于1999年开始亚洲社会议题项目(ASIP),此项目为一多元计划型教育项目,主要在加强美国与亚洲NPO、企业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藉由研讨会、任务学习以及媒体动员,加强美国大众对影响亚洲重要议题的关切,并且了解亚洲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及提供美国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式。

7. 参与「台湾公益团体自律联盟」

基于保障捐款人权益、强化捐款人对公益团体之信心,协助公益团体拥有公平合理的生存发展空间,喜玛拉雅基金会将结合残障联盟、联合劝募协会、医疗改革基金会、洪建全基金会、台湾亚洲基金会等公益团体,共同筹组设立「台湾公益团体自律联盟」,希望藉由推动公益团体自律与他律(立法)的积极作为,共同营造良善的公益团体生存发展环境。希望藉由「台湾公益团体自律联盟」(以下简称公益自律联盟)的成立,让参与组织用高标准来自我要求以展现责信之外,也普遍认为应加速立法,保障捐款人基本权益。

汉学合作专案

1. 参与「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赞助海外汉学研究

自1997年起至1999年喜玛拉雅基金会参与「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海外汉学研究, 主要合作项目包括:

(1)学术机构补助案;

(2)研究计划案;

(3)编着出版计划案,对象则遍及欧美与澳洲主要大学汉学学者。

1997年合作补助个案:

1.学术机构补助案 

澳洲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hair in Chinese Regional Culture(with Emphasis on Taiwan)

2.研究计划案 

法国科学研究中心 Centre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France)

Religion and Societies in South China:The Mei/Lu Networks

3.编着出版计划案

(1)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USA)

"Modern 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

1945~A Translation Serie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aiwan Fiction and Poetry"

(2)剑桥大学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SA)

"Shitao, His Late Life and Art Tropologies of Modernity Painting

Around 1700," by Jonathan Hay

1998年合作补助个案:

1.研究企划案 

(1)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The Rise in Single Parent Families in Taiwan:Implications for Policy Development"

(2)法国远东学院 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France)

"Water Contro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n North China"

(3)英国牛津大学 Oxford University (UK)

"Local Society and Government in the Qing Dynasty"

(4)英国大英图书馆 British Library (UK)

"The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 Database Expansion"

(5)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Chines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Chinese Dialects in Southeast Asia, Hong Kong and Taiwan:Their Recent Development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2.编着出版计划案 

俄罗斯科学研究院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Russia)

"Chinese Statehood and Soviet Politics in China:The Period of the Pacific War, 1941-1945"

1999年合作补助个案:

1.学术机构补助案 Institutional Enhancement

(1)马德里自由大学 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 (Spain)

"Development of an Official Degree in Chinese Studies"

(2)澳洲麦克奎尔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Lectureship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and Medicine"

2.研究计划案 

(1)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A Visual Sourcebook for Chinese Civilization"

(2)法国高等应用研究学院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France)

"Divination, Science, and Society in Medieval China"

(3)德国文化科学研究所 Kultur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 (Germany)

"Chinese Historical Culture: Annotated Sources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cal Thinking from the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3.编着出版计划案 

(1)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USA)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巴黎利氏大学 Institut Ricci de Paris (France)

"Le Grand Ricci (Le Grand Dictionnaire Francais de la Langue Chinoise)" 

2. 持续办理〈中华文明的二十一世纪新意义〉系列学术研讨会

〈中华文明的二十一世纪新意义〉系列学术研讨会,系由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所推动的一项大型汉学计划,自2000年9月1日起,以每五年为一期持续执行,预计每年召开二次学术研讨会,探讨中华文化的成就及其在二十一世纪所蕴涵之新意义。该计划礼聘台湾大学黄俊杰教授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李弘祺教授担任计划主持人,并敦请由“中央研究院”李亦园院士担任义务顾问。

(1)、简介

该计划之拟定系着眼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德泽深厚,是人类缔造文明经验里,一段辉煌灿烂的史诗。随着人类文明进入第三个千年,全球经济板块的移动与重整,以及「全球化」价值影响的与日俱增。中华文化究竟应该如何与今日世界的价值衔接?并且贡献于当前的世界?在二十一世纪绝对有重大的意义和需要!而中华文化在面对近代价值的挑战时,如何找寻应变、努力创新,重新解释中华文化的思想传统,使得可以载负现代的价值?这种「世纪性」的课题是本计划的研究重点。

该计划因研究范围广袤,课题甚多,为求涵盖面之周延与研究观点之多元,将以系列学术研讨会之方式进行,邀请专精中华文化各分枝领域之学者撰写论文,每次会议以发表20篇论文为原则,论文之撰写以一般受过大学教育之读者群为对象,兼顾学术性与原创性,并充分注意论文之易读性(readability)。每篇论文尽量吸纳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论文研究主题之研究成果,在会中由全体与会学者,充分交换意见后再修改定案,编辑成专书出版。

(2)、网站

为进一步推广计划之成果,喜玛拉雅基金会建立了「中华文明二十一世纪新意义」网站(https://www.himalaya.org.tw/21century),其中对于会议的议程、学者的相关背景、论文、会议相关信息、合作单位等均有详细的介绍。此外,对于会议的总结讨论,亦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读者可以自行下载,了解会议的精采内容。

(3)、探讨范围

该系列研讨会暂定探讨之主题如下,待研究工作实际展开后,将做进一步之调整与修正。

1.中华文化与东亚世界

2.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间的对话与互动

3.中国社会的家庭关系与人际伦理

4.信仰、宗教与社会实践

5.人、人格与教育

6.修养、身体观与传统医学

7.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8.逻辑与思维方式

9.政治思想与社会实践

10.科技与伦理

11.企业组织与管理行为

12.文学与美学

13.艺术传统及其现代意涵

14.饮食文化

(4)、课程

2002年9月,已于台湾大学将开设二学分之通识教育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课程特别重视思想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对中华文化价值系统及其现代意义,获得较为全面之理解。课程讲授内容涉及中华文化传统中之儒学、美学、史学等领域之重要问题,并分析这些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价值之激荡,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明二十一世纪新意义。而该计划之论文集一、二册「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与调融」为上课教材重要参考书籍。

目前约三百人选修,课程将全程录像,并公布于网站http://edtech.ntu.edu.tw/course/common/index.htm,以资推广。

2003年3月,并于台北医学大学,针对医学系开设二学分之「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讲座,选修课程,促进医学系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价值系统,该系列出版品亦为上课教材。

3. 参与举办「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研讨会

2003年11月喜玛拉雅基金会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邀请两岸之考古学家在台北聚会,举办新世纪的考古学研讨会,讨论今后考古学之发展方向,尤其,注意多元文化之互动及文化区位与环境生态的关系。

4. Queens Library(皇后图书馆)汉学图书中心计划

纽约皇后区的Flushing,长期以来一直有大量中国人集中居住,而皇后区Flushing图书分馆,则是美国最活跃的图书馆之一,该馆在1998年为顺应小区成长需求,增加国际中心。喜玛拉雅基金会于1997年,以顾问的方式,协助该馆国际中心之汉学图书中心的设立。

金融、经济环保合作专案

1. 委请于宗先院士主持【大陆经济问题探索系列研究】

自1997年10月起,喜玛拉雅基金会委托中国经济企业研究所进行「大陆经济问题探索系列研究」,由“中央研究院”于宗先院士亲自主持。第一期共计五项计划:包括大陆金融制度、国有企业、农业演变、赋税制度与大陆地区不平衡发展之探索等专题,均已陆续完稿出版,供两岸关心学者专家参考.

2. 委请于宗先院士主持【东亚金融危机】项目研究

东亚金融危机于1997年7月首在泰国爆发,瞬息之间横扫东亚各国。喜玛拉雅基金会于1998年中,委请于宗先院士邀请日本、韩国、大陆及东南亚各国十位知名经济学者,共同对「东亚金融危机」进行项目研究,并探讨预防再度发生之途径。

报告完成后受到广泛重视,分别以中文繁体、简体与英文出版专书。

3. 举办环境管理研讨会推广【ISO 14000 环境管理系统】

1997年7月喜玛拉雅基金会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环境管理---迈向企业新高峰」研讨会,推广 ISO 14000 环境管理系统;国内工商界高阶经理八十余人出席。上述研讨会内容,该会并委请华宇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出版「台湾企业永续发展的契机─做好环保取得 ISO 14000 验证」专书供工商企业参考。

4. 翻译出版【生态效益─企业永续发展之所系】专书

环境效率(ECO-EFFICIENCY)或译作生态效益,是企业追求永续发展及保持竞争力的最佳方法,也是永续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概念;由美国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出版的「Eco-Efficiency: The Business Link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书,收录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环保个案,深具参考的价值,该会取得中文版权特翻译出版供国内工商界参考。

5. 分别委托两岸学术机构从事【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经验】专题研究

鉴于台湾开放民营银行所造成广泛深远的影响,喜玛拉雅基金会于2002年下半年特委请两岸重要委学术机构──台北中国经济企业研究所(于宗先院士主持)与上海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姜波克副院长主持)广邀金融界专家学者对【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经验】从事专题研究,先后完成报告并举办研讨会。

6.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举办Asia Vision 21 国际研讨会(2000,2001)

亚洲二十一世纪愿景(Asia Vision 21)是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自1999年起,年度研究暨举办研讨会的计划。主要是为亚洲与美国的企业与政治专家、领袖设计的论坛,讨论区域性的迫切议题,并建立亚洲与美国领袖的关系。2000年3月18-20日在香港召开的第二次研讨会,主要在检视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政治、安全与社会各项议题。2001年3月11-12日,在美国麻州Cambridge所举办的第三次年度研讨会,会议名称为“全球化管理”。此次会议焦点为检视亚洲企业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之挑战,以及对政府与治理之影响。

7. Boston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Economic Culture(波士顿大学经济文化研究所)两项社会科学研究计划

波士顿大学经济文化研究所于1985年成立,其目的在研究文化与社会经济改变的关系。该研究所于1998年推动两项重要的研究计划。“文化全球化”内容为各国家的比较研究,以及探讨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家庭与国家之间-三个华人社会的社会资本与社会变迁”主要是研究大陆、香港与台湾的公民社会机构对社会变迁的贡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