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殖民

目录导航

简介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代:口传文化时代、印刷文化时代和电子文化时代。现在所处的电子文化时代,既不同于口传时代那种维持权威的双向互动模式,也不同于印刷时代那种带有批判、怀疑和“颠覆”性质的跨越时空的模式,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时代:全球化与民族化、同一化与多元化共存的时代。这样的信息环境如同麦克卢汉在地球村概念中所描述的一样,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与本土化、民族化的冲突

国际传播开始异军突起,成为重要的传播部分,同时由于媒介集团的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信息殖民现象与本土化、民族化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

首先,信息殖民是信息全球化下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

国际传播古已有之,但其在口传文化时代和印刷文化时代因局限于媒介的限制(传播讯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差,反馈缓慢等),并没有在国与国之间或全球范围内迅速地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在电子文化时代,随着因特网等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国际传播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日益体现其影响的扩大。我们的生活同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越来越接近,表现之一就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他国事件的“远距离作用”。

以每隔几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例,随着新当选的总统入主白宫,轰轰烈烈的美国总统大选新闻战终于渐渐平息。从传播学视角分析历次全球瞩目的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可以得出结论:美国在国际上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战。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播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所谓的“议程设置”往往指传播媒介通过集中时间对同一题材的大量报道,起到引导大众兴趣和创造社会舆论的作用,以期达到影响个人认知的目的,其本质就是占统治地位的团体进行信息操纵的过程。而美国正是借助一次次大选成为全球舞台的焦点,这不仅巩固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彰显了美国的社会文化价值。每次有关大选的报道内容从两党内部候选人的角逐到双方竞选伙伴的推出,从候选人之间针锋相对的辩论演讲到游说各州争拉选票,甚至连某候选人骑车摔伤、某人有某种特殊饮食习惯,这些琐碎无聊的“新闻”也堂而皇之地上了各国的媒体,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尤其当竞选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其他各国都严阵以待,全程追踪,并且纷纷开设评论专栏,介绍背景,展望未来。无形中,这一场场“无论谁当选,美国依旧是美国”的竞选被提升和夸大,占据了有限的新闻媒体资源,使其它可能更有价值的信息夭折在信息传播链上。而且伴随而来的还有美国人所崇尚的民主公正、精英主义、主流意识、反恐思想,它们通过无孔不入的宣扬,渗透到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当中,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种种影响。

这种“远距离控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信息的殖民侵略。目前在国际传播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国,美国控制和垄断着当今世界的信息生产和流通,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美国学者弗里德利克认为:“美国在世界上生产、处理、储存、输出的信息最多,这个国家,从电视节目到数据库,支配着全世界的信息。美国通过赢得技术上的优势,今天已成为地球上最发达的信息社会。美国控制着世界上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且将美国的文化和思想深深地渗透到全世界人的意识当中。”

这种文化扩张在1984年12月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1997年世贸组织关于基础电信服务的协议中,在电信被明确定义为和其他商品一样对待的可交易的服务的同时,大众媒介和视听产品则以一句“文化例外”原则被排除在世贸组织管理范围之外。这是因为有能力和美国讨价还价的国家(例如:加拿大、通过欧盟组织起来的西欧国家)已经和美国签订了相关协定的原因。加拿大在1989年“加拿大——美国自由贸易协定”和1993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都获得了保护自己文化产业的许可。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为了从传播产业中获得最大利益,就希望确保“文化例外”条例在美国同其他国家的谈判中不被当作普遍原则来使用。事实上,美国有一系列“文化例外”条例的政策。这一政策旨在“阻止这一因被欧盟而决定的视听政策的扩散,更重要的是,阻止其成为被前苏联加盟国家在与之谈判时所采纳的模式,因为在这些国家里,美国投资者在视听领域占统治优势”。

美国不仅对第三世界国家采取文化侵略,甚至在1999年,加拿大的国家保护民族文化的努力也在涉及美加杂志业的争议中被世贸组织判定为违背了全球贸易规则。

连美国的西方盟友也开始担心美国的文化扩张而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可见这种扩张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当然,在激起其他国家强烈反对之后,美国也在逐步改变其信息殖民的方式,尤其是在“911”之后,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世界传播系统的控制,加强对外宣传,旨在提高传播的接触率和有效性——即通过“公共外交”直接在全球民众中推广其政策。同时,美国政府也试图影响那些敢于发表异见的外国广播电视媒体。最有说服性的例子是卡塔尔的卫星电视网络半岛电视台。从2001年10月至2002年3月之间,美国一改以往政策,美国官员,包括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在半岛电视台上多次露面。目的当然不言而明。另外“911”之后的美国媒介中,“自我审查”使不同意见的公开表达变得相对困难。布什的“你要么站在我们这边要么就是支持恐怖主义”的二分法逻辑,使针对当前世界事务进行的任何批评性反思变得不那么容易。实际上,美国一直有使用娱乐工业为政府宣传服务的历史,美国媒介虽有批评政府的传统,也有在关键时刻乐于为国家宣传出力的历史。例如,二战中美国媒体为盟国所作的战争宣传。所以美国媒体所标榜的“新闻自由”、“民主”等,都只不过是玩弄双重标准的幌子而已。

种种现象表明,在信息时代的国际传播中,不论是基于媒介的自由发展或国家间的战略需要,信息的殖民现象及其中伴随着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移植”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所以,在接受国际传播的信息时一定要有所鉴别,尤其是世界观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由于喜欢新生事物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来自美国的信息往往不加辨别地吸收,往往导致对美国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思想的盲目崇拜,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其次,国际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决定了信息殖民与本土化、民族化的冲突。在电子文化时代,文化信息殖民的表现之一是国际信息贸易的单向性和不平衡性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大国文化的移植和小国弱国文化个性的失落现象,但与此同时,全球化的“对立面”——本土化和民族化却同样突出。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们——他们、本土——异邦、民族性——世界性等范畴,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之而来的文化冲突越发明显。如美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所导致的一系列袭击与战争。这是冲突走向极端的例子,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信息殖民化

随着世界信息产业的不对称发展,出现了“信息宗主国”和“信息殖民地”。所谓信息宗主国,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居于垄断地位,通过本国所掌握的信息网络,对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实行信息技术控制、信息资源渗透和信息产品倾销的国家。“信息殖民地”则是“信息宗主国”的对称。指的是信息力量单薄、被动地接受别国的信息、受发达国家的信息控制、没有防范信息霸权能力的国家。据报道,到2000年底,互联网已联接100多万个各类网络、1亿台主机和5亿左右的用户。互联网正在迅速向前地向着集成、高性能、智能化的方面发展,逐步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网络。但支配这些信息网络的是美国等少数“信息宗主国”。据统计,全球互联网业中有90%在美国发起、终结和通过。互联网的全部网页中有81%使用英语,其他语种加起来不到20%,中文信息资源不足0.4%。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络站点中,有96个在美国境内。全球互联网管理中所有的重大决定均由美国主导作出。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在全球有近3000个,其中70%设在美国;在互联网上被频频访问的也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站点,世界最大站点的前几位都在美国。怪不得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当今世界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

中国应对

2010年2月8日官方某权威报纸发表署名文章《信息殖民主义猛于虎》,引起网上广泛转载。文章称:“随着世界信息领域的不对称发展,出现了某些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利用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对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实行信息技术控制、信息资源渗透和信息产品倾销,以达到相应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目的。这就是“信息殖民主义”现象。在信息社会,各种信息媒体将各种政治事件和信息实时地传输到整个世界,政治的不安全性相应增加;信息强国控制信息,左右国际舆论一边倒,易使正义蒙冤受屈。另有各类报道称,“人民解放军加快信息战准备”。信息战争与信息经济本来是两回事,但是后者如今难以抹去前者的阴影。

广东警方在建议各机构使用国产IT产品抵御国外黑客时也强调信息殖民是一大问题。警方的一位发言人称,已发现某些进口的计算机安全产品以远程维护为借口故意留下安全漏洞,为其幕后公司或组织留下信息殖民的入口。2009年以来,奔腾芯片序列号以及视窗操作系统的后门等问题的出现最大的影响便是改变管理层对传统国家安全概念的认识--所谓网上主权,不仅仅是网络安全问题,而是未来国家安全的重要主体。军报日前发表文章认为:网络战与领土领海领空权具同等意义。

做法 第一,顺应历史潮流,实行开放政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尤其在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鼠标一点,漫游全球。互联网上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发展主流,这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大趋势。只有顺应这一趋势,我国的信息产业才能得到迅速发展,任何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愚昧。

第二,以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指示为指导,充分认识抢占世界信息技术阵地的重要性。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特别是信息科学的竞争。在信息科学领域,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面对这种态势和挑战,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抢占世界信息技术大潮的阵地,把未来社会文化信息活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会沦为“信息殖民地”。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第三,迅速组织力量,制作数字化产品,扩大中文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的比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有“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的光荣传统,我们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上取得独立的地位,同样有能力在科技文化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集中信息科学领域的优势兵力,充分调动信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把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艺术作品以及当代的优秀文化科研成果迅速制成数字化产品,扩大中文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的比例,把中国推向世界;另一方面,也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这就要求,有计划地将世界主要文化遗产,各种优秀的现代文化科技成果等网上信息资源,用中文形式介绍给中国大众,以便洋为中用、资源共享,促进中国现代文明的发展。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就能对信息殖民化说“不”,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