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作者 胡希恕
开本 32
页数 459页
出版时间 2008年
定价 28.00元
类型 医学
目录导航

版权信息

  书 名: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作 者: 胡希恕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507731057   开本: 32   定价: 28.00 元

内容简介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附盘)》根据作者长期大量的临床体会和对 伤寒论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针对临床诊治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独到见解。这部《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是根据先生讲授 伤寒杂病论的录音 资料整理而成。 胡老一生于生活 淡泊名利,于学术精益求精,于患家尽心尽责,于弟子子女严格要求,其坚毅质朴于师长处每 多闻及。今闻其声,亦想见其为人,如身临其境,亲奉先生之教,虽未若狂,实亦欣喜至极。   这些录音的内容是胡老生平最后一次系统讲解 《 伤寒杂病论》,此时胡老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 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 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如同天上的颗颗明星,汇成灿烂 瀚海。古人说“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对于胡老录音的整理出版,在“ 存神”上我们争取,在“ 全形”上我们尽最大努力。为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附盘)》还将附以录音光盘,供读者参考(胡老后人亦将胡老亲讲伤寒金匮之录音,放至互联网上供中医同仁免费下载),以期见字闻声,以意度之,而通其神。

作者简介

   胡希恕,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又是当代屈指可数的伤寒人家。作为当代著名的伤寒学家,先生小但擅长治疗外感热性疾病,而且对中医 伤寒论的理论有所发展。先生根据长期人最的临床体会和对伤寒论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针对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独到见解。这部《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是根据先生讲授 伤寒杂病论的录音 资料整理而成。

目录

  引言   脏腑经络先后 病脉证第一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脏风寒 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利 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 血胸满 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 狐疝 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编辑推荐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修订版)》是百分之百胡希恕晚年讲课的“完全现场”,严格按照录音逐字逐句忠实记录。免费随书赠送胡希恕讲伤寒沦/金匮要略录音光盘。

文摘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在《伤寒论》里,第一页也有一个“伤寒例”,而此篇类似序言,“伤寒例”为王叔和所写,故可认为此篇亦为王叔和所写,这一章将来有时间我可以跟你们说一说,现在暂不要从它说起。(原第1讲)
此题目也不符合张仲景写作风格,脉证更不是,尽是脏腑经络,他这大杂烩,什么都有。(以下见于原14讲)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上工就是良医、好大夫,就说良医能治未病,未病就是没病的病,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头一章这一段研究研究也好,此为我个人主观看法,不一定对。)“师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什么药治未病呢?底下就答:要是治未病呀,比如我们治肝病,如果这个肝实,肝实就是阴阳五行的说法了,肝属木,木实一定克土,脾属土了。所说治未病,见到肝实之病,知道这个肝一定要传脾,脾是未病呀,现在光是肝有病,脾还没病呢。良医他知道肝要传脾,因为肝实当先实脾,虽然脾未病,一方面治肝,一方面要实脾,这不治未病了嘛?
另外,时令有盛衰,既要知道五脏相传之理,也要知道时令有旺盛之分。“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最末十八天都是土盛、土旺之时,根据十二地支,四个里面准有一个,三个月里准有一个土,这个土准是在四季之末十八天,四季十八天共七十二天,他把四季分成五个七二,搞阴阳五行这样的,这是甲子分的。不用甲子,古人又这么分:木王于春,火王于夏,土王于长夏,金王于秋,水(寒)王于冬。他根据气候这么分,这是天之五运了,风暑湿燥寒。天有五运,地有五行,这都是搞阴阳五行解释。人在之中受到影响,他这么来看的。这个书与这个又不一样了,这个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季之末十八天都是脾旺之时,它不受邪,虽然它肝实,脾旺之时你不用补,在这补充一句。本来他的意思就很足了,良工治未病,见肝之病必传脾,治未病不就完了嘛,但是看在什么时候,正赶上季末十八天脾旺之时,不必补也行的,这段就是这意思了。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工就指一般的大夫、常医了,他不晓得五行克制、五脏相传之理,见肝之病,不解实脾。见肝就光治肝,他不知实脾。即脾会有病的更不知治脾,光瞅着肝治肝,上工知道能治未病,而中工不解,下工就不用说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