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主要从事食品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工业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农业微生物及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研究、开发及相应的工程设计。承担食品与发酵等相关项目规划与诊断、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应工程设计任务。主要负责省级攻关项目“细菌发酵制酒精”、“微生物发酵制药”等科技攻关项目。“发酵法生产曲酸”等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生产。
研究所现有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12人,历年取得科研成果8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服务企业遍布省内外110余家,与国内外食品与发酵科技界、企业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同时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所下设食品工艺研究室、发酵工艺研究室、食品微生物研究室、工业发酵微生物研究室、分析检测室及工艺设计室等。研究室配备完善合理、仪器先进。
发酵类:有机酸(衣康酸、曲酸)、酶制剂(蛋白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氨基酸(L-谷氨酸、L-赖氨酸、);食品类:果蔬:生姜、大蒜、芫根、沙参、黄花系列产品;粮油:非油炸杂粮方便面系列产品;传统调味品:醋、酱油;复合调味品:鸡精、松茸精、鲍鱼精、黄花精;增味料:鸡膏、鸡粉;饮料:固体饮料(苦荞奶茶系列等);果醋饮料:木瓜、桑葚、果汁及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植物草本饮料、黄花饮料;功能性食品:溶栓激酶、魔芋食品、苦荞奶茶类(辅助调血糖等);新型营养酒:米酒、清酒、蔬果酒、葡萄酒、樱桃酒、柚子酒、木瓜酒、梨子酒;微生态制剂:食用:乳酸菌、双歧杆菌系列;饲用:生物床及饲用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系列产品;水产及环境用:复合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
1、产品开发; 2、技术咨询: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3、工厂诊断; 4、工程设计:总评图、效果图、公用工程设计、土建设计。
5、工艺设计:按设计的生产规模条件提供工艺技术、设备清单等相关技术文件及技术参数,并负责推选符合该设计工艺要求的配套设备、设施及生产厂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配合生产厂家对整个生产线设备、设施的基础浇注、安装、调试及试运行进行现场指导,直至整个生产线的全面、正常运行。
6、制定产品标准;
7、技术人员培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