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风华中学[5]风华中学创始于1947年,前身为东方红五七学校和兴慈中学(粹文中学),2004年迁入新址。校区占地46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拥有32个标准教室。现有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173人。学校全面实施“面向未来”的教育,坚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校旨。学校的教育质量长期保持在全市先进行列,历年来高考录取率列我区前茅。心理健康教育及DIS数字教学系统在市、区乃至全国都有广泛影响。学校曾先后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学校心理辅导示范校,上海市首批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等称号。
1947年 上海市私立兴慈中学成立,成为沪上第一家由佛教人士创办的中学。
1955年8月 兴慈中学更名为上海市私立粹文中学。
1956年1月 私立粹文中学改制市立,更名为上海市粹文初级中学。
1968年9月 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划归闸北区,定名为上海市新幼师附中。
1969年8月 新幼师附中和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合并,定名为东方红五七学校。
1971年1月 东方红五七学校改名为上海市风华中学(原风华中学)。
1978年2月 学校被确定为闸北区区重点中学。
1982年8月 原风华中学与粹文中学合并,仍冠名上海市风华中学。
1995年6月 闸北区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风华中学北部民办,9月开学。
1997年 北部民办更名为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
1997年9月 高、初中分离,初中部冠名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并迁址。
2006年8月 成立国际部。
上海市风华中学学校占地46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拥有设施先进、配置完备的 DIS 物理实验室、心理教育活动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大礼堂、篮球馆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还设有由特级教师冯容士主持的上海市DIS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 特级教师冯永熙主持的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校长任总策划的学校文化研究中心。
“扬起求知风帆,谱写做人华章”是风华人的向往;“今日我以风华为荣,明天风华以我为荣” 是风华人的追求。学校坚持“队伍高素质、管理高水平、设施高规格、教育高质量”的管理目标;倡导“崇尚科学、注重实效、追求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4人,区学科带头人6人,区拔尖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
办学特色
2000年正式启动,学校成立双语教学研究组,由一位主管双语教学工作,一位教导主任兼任双语教学教研组长。每学期均由外籍专家任教的双语教师培训班。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六门学科中试行双语教学,每周一课时;在双语班每周有二课时用英语以科技与人文为专题开展讨论。数理化生采用牛津图解教材,信息技术采用学校自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英文版)教材,历史学科选用部分原版教材。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先在部分学科、部分章节和内容中运用英语进行教学,课堂上运用英语为50%,并逐步达到80%。
校训: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上海市风华中学校徽校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让生命焕发活力
校风:诚 和 乐
教风:博 活 亲
学风:勤 思 创
办学理念:实施“走向未来的教育”
校歌
风 华 之 歌
(让)两股江流交汇激荡, (让)两座峻岭终生守望, 冲刷出摇篮的宁静,圣殿的轩昂; 支撑起命运的风帆,人生的辉煌;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前行者后来者一同挽紧臂膀。 晴天时雨天时始终奋发前往。 风华正茂,桃李芬芳, 看我们生命焕发,活力张扬;风华正茂,传承华章,看我们驰骋理想,放飞希望。 宣传语:扬起求知风帆 谱写做人华章
上海市风华中学[6]多年来,学校以良好的办学传统及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成员学校、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示范点、国家教育部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上海市学校心理辅导示范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上海市二线高水平运动队(乒乓)试点学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闸北区文明单位、闸北区教育局办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大宁路1000号(近大宁国际);
周边地铁:地铁1号线、地铁4号线、地铁3号线、地铁7号线;
周边公交:547、40、937、959、234;
共青团闸北区潘国力书记来学校开展共青团工作调研活动
共青团闸北区潘国力书记来学校开展共青团工2013年11月6日上午,共青团闸北区潘国力书记莅临学校,对学校的团工作开展调研工作。团区委副书记俞峰同志、团区委基层部部长黄晓明同志与闸北区教育局团工委书记沈易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中,学校党支部吴思平书记就青年党校的开展,学生思想意识的建设,各类学生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详细全面的向潘书记介绍了学校学生活动和团委建设。团委书记汪文婷老师就目前学校团工作一些较有成效地做法和项目及今后发展的方向、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等作了汇报。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团工作的开展,引领全体青年团员积极投身于中国梦、闸北篇、风华情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