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服

越服

中文名 越服
别名 奥黛
起源时间 阮朝
目录导航

简介

越服,是现代一些越南人对于“越南民族传统服饰”、“越南国服”或“越南历代朝廷所认可的正统服饰”的一种简称。

古代越南的社会中上层阶级人物在节日、科举等正式的场合多穿着越南历代朝廷所认可的正统服饰。在古代越南,服饰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地位的标记之一,并制定有严格的规定。

越南国服奥黛(越南语:Áo dài)即为越南阮朝时期的五身袄融入中国旗袍元素演变而来。奥黛由上衣和裤子组成,上衣的上半段酷似中国的旗袍,长及脚踝,只是胸部勒紧,两侧腰收紧,从腰部开叉,有一定的收腰效果。上衣的下半段分前后两片裙摆,里面配一条白色或是同花色的长达腰际的阔脚长裤。[1]

奥黛作为越南国服,在越南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确立自己的地位,并进入了越南的诗、歌、音乐和绘画等艺术中,成为了越南文化形象的代表。[2]

现代,中国民间的汉服运动被越南知晓。一部分以越南年轻人为主力的群体开始借鉴模仿中国、日本、韩国的传统服饰,号称复原阮朝以前文物文献资料缺失的越服,并将这些越服商业化,称之为“越服运动”。

阮朝以前

《皇清职贡图》中的后黎朝服饰《皇清职贡图》中的后黎朝服饰(2)由于文物资料的缺失,阮朝以前的越南历代政权所认可的服饰形制难以复原考证。

宋朝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记载,越南李朝时期“其国人乌衣、黑齿、椎髻、徒跣,无贵贱皆然。”

明朝费信《星槎胜览》记载,(今)越南南部地区占族人“男女椎髻脑后,花布缠头,上穿短衫,腰围色布手巾。”

清朝乾隆时期的《皇清职贡图》中,收录有越南后黎朝服饰孤证。

后黎朝时期,黎熙宗颁文禁止中国风俗流入,后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下令移居越南的中国人遵从越南风俗,不许沿用中国习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中国服饰。

《明史·英宗实录》记载:“天顺元年六月甲午载,安南国王黎浚奏‘钦蒙朝廷封以王爵,臣抵承朝命已十余年。伏望赐臣裘冕,依朝鲜国王例。’上不从。”越南后黎朝时期,越南统治者黎圣宗、黎宪宗反复请求给予与朝鲜国的同等地位,赐予代表王爵身份之“裘冕”时,明朝始终没有应允,反而指责其使臣“不知彼国之王,其名为王,实亦为臣,而朝廷之制,其名器固有在也。”。

阮朝以后

越南阮朝老照片越南阮朝老照片(22)阮朝时期,越南政权所认可的正统服饰在纹样形制上吸收大量清朝服饰元素,同时模仿中国戏曲服饰特征。具有越南民族特色的盘头(越南语:Khăn vấn)在越南地区流传开来,并出现了奥黛(越南语:Áo dài)的雏形。

广南阮主阮福阔于1738年改制,下令国内“士庶男女并着襦袍,穿裳(袴),缠巾。…衣服庐舍器用略如明清体制”。后随着旧阮后裔阮福映统一越南,服饰制度推广至整个越南地区。阮朝时期的五幅衫在模仿明式样的宽大袖子和立领的同时,又大量使用纽扣。

明命帝(越南语:Vua Minh Mạng)阮福晈(越南语:Nguyễn Phúc Kiểu)时期,越南统治者下令禁止女性穿裙子,于是裤装开始在上层阶级流行起来,同时也采用中国满清旗袍领的设计,从颈部、腋下沿着肋骨开襟以便穿脱,奥黛(越南语:Áo dài)的雏形出现。

与清朝流行的甲套不同,越南上层社会流行蓄长指甲。在许多越南阮朝的珍贵照片中都可见到这一特点(附图)。

在朝服方面,与中国帝王的十二旒冕旒不同,越南阮朝统治者的冕旒为六旒。

公元1802年以后,越南阮朝统治者对朝服、官服、礼服等正式服饰做出了明确规定: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世祖实录》记载:“嘉隆五年(1806年)四月、定文武品服。诏曰:大朝品服、自一品之上至正七品,文阶冠并用圆幞头样、武阶并用方幞头样。 …… 一品之上、文武并用蟒袍紫色。自正一品至从三品、文武并蟒袍、青绿蓝黑诸色随用。正四品、从四品文武并花袍、青绿蓝黑诸色随用。正五品、从五品文武并纱缎、青绿蓝黑诸色随用。补子文绣云雁、武绣文豹、并红地。正六品、从六品袍并同五品、补子文绣白鹏、武绣熊、并红地、正七品袍同六品、补子文绣鸳鸯。红地带身并红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