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学校宣传报名及组织预选赛,选拔参加全国比赛的队伍
由各分赛区学校组织进行。承办方提供宣传支持。如果报名队数不超过学校分配名额,也可不组织预选赛。
2、正式报名
按照各学校预选结果和分配的名额,正式报名。
3、预赛、复赛、半决赛
具体的比赛时间、赛区分配、晋级规则,在报名结束之后在比赛网站上公布。预赛、复赛、半决赛的结束比赛规则:比赛预设8期,进行到15期后,根据序号最小的赛区第一名综合分小数点后第三位是否为偶数,决定是否结束比赛;若未结束,第16期一定结束。
4、决赛
按参赛队的成绩并考虑学校名额限制,至少选拔9支队进入决赛。按团体成绩、大赛和《决策模拟》研讨承办单位选拔至多7支队进入决赛,共计选拔不超过16支队进入决赛。[1]
该赛事使用的是北京大学开发的《企业竞争模拟》软件系统。
企业竞争模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产生模拟的企业竞争环境, 模拟参加者组成虚拟的公司,在模拟的市场环境里进行经营决策的训练。
企业竞争模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员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下, 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 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竞争模拟引导学员全面灵活地运用管理学各学科的知识, 提高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决策模拟所具有的竞争性、趣味性、实用性是其它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比拟的。
企业竞争模拟按期进行。各公司在各期初要制订本期的生产、运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决策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决策输入计算机。软件将根据各公司的决策和状况,依据模拟的市场运营机制决定各公司的销售量,并评价一系列经营指标,对各公司的经营绩效做出综合评价。经多期模拟后, 按综合绩效排出名次。[1]
软件版本是采用零安装技术(不需用户在本机上进行任何安装就可使用),在WINDOWS系列(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 NT、WINDOWS98、WINDOWS95等)、和UNIX系列、Linux系列等操作系统环境下都可运行。对计算机内存、硬盘和CPU没有特殊要求。唯一要求是计算机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
每个赛区可有16个在不同国家和城市的公司彼此进行竞争。竞争可分9个等级的复杂度,最多可包括4种产品和4个市场。软件为每种复杂度设置了多种情景。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快速传递信息的功能,采用无纸作业方式。
参加此软件开发与推广工作的有北京大学的王其文、张国有、葛锐、吴安、张洁等。1997年通过鉴定,2001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