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纬度无风带是南北纬30度附近的纬度带,也即是低纬度,在西方国家中是“副热带高压带”的同义词。这一地区典型的特点是缺云少雨,风也很少出现,因此得名马纬度无风带。
在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类还没有发明蒸汽机,那时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远航、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和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靠风力乘帆船,完成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壮举。
但是,他们的航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连续多日乘风破浪;有时却风平浪静、无丝毫风。在无风时,他们只能将船停泊下来,等候着风的降临,而且一等可能是几天甚至几十天。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在海上的贸易中受到极大影响。那时,帆船除装载一般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到美洲大陆。对于一般货物,早点、迟点运到目的地没多大问题,可是对活生生的马匹来说,麻烦事就大了。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马匹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所以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叫做“马纬度无风带”。
马纬度无风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各地区受到的光热不同造成的。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这样在赤道上空聚积的空气越来越多,形成高气压,于是开始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在赤道上空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南风右偏、南半球北风左偏。当空气运行到南北纬30°附近高空时,不能继续前进,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没有水平方向运动的空气,形成了无风带,这就是“马纬度无风带”的秘密所在。其实,不仅仅是“马纬度无风带”无风,在赤道海区、南北纬60°海区都是无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