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中文名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国际标准分类号 43.020
标准类别 管理
标准号 GB19578-2014
实施日期 2016-01-01
性质 强制性国家标准
归口单位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目录导航

制定过程

制定背景

中国原油产量相对平稳,而需求增长较快,进口石油数量逐年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连年提高。中国汽车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由汽车消耗的燃料总量不断增长,成为中国新增石油消耗的主体。2011年中国汽车消耗成品油接近1.5亿吨,约占全国成品油表观总消费量的60.2%,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燃料消耗量在中国石油消耗中的比例还会继续提高。如何妥善处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保有规模不断扩大及其由此引起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不仅事关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更是影响中国以后一段时期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因此,修订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3]

编制进程

  • 工作组第一至四次会议

2012年至2013年6月,工作组先后在深圳、宁波、杭州、长沙和镇江组织召开了一次准备会议和工作组第一至四次会议。在这些会议上,分别就2016-2020年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节能目标、节能技术潜力及成本分析、相关配套政策、标准评价体系和基准参数等内容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整体标准研究框架和方案。[3]

  • 工作组第五次会议

2013年11月7日,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制定第五次工作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世界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研发及检测机构等参与标准制定各单位的代表共90余人参加会议,工信部装备司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根据工信部装备司的要求,确定第四阶段采用更加严格的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和更加严格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会议上提出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草案,标准继续沿用按整车整备质量分组的车型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规定了更加严格的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根据会议的讨论情况,会后标准起草组对草案进行了完善并在工作组范围内征求意见。[3]

  • 工作组第六次会议

2013年12月30日,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制定第六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研发及检测机构等参与标准制定各单位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工信部装备司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标准起草组首先对工作组成员反馈意见和标准草案中理解有分歧的地方进行了说明,与会代表针对标准技术内容进行了讨论,就若干问题形成了一致意见,包括在排放标准引用方式、标准执行日期和特殊结构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几个方面进行修改。[3]

  • 标准计划

2014年7月11日,国家标准计划《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20140014-Q-339)下达,项目周期12个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由33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委托TC114(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4]

  • 发布实施

2014年12月22日,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6年1月1日,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实施,全部代替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04)。

修订依据

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修订情况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加严了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缩小了特殊结构车辆的范围。

起草工作

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文宝忠、金约夫、王兆、郑天雷、保翔、张晓龙、陆红雨、谢万能、徐元科、陶侃、邓阳庆、荣雪东、王帅、罗春燕、金作梁、胡振涛、任林、邬学斌、朱航、贾策、蔡锋、叶红宇、胡新华、王虹宇、杨晓、孙惠、贾雨、徐晓、裘志琦、王玉弟、林永杰、龚熙、王海兰、王孝全、呼微、刘斐。

标准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型式认证的申请 1
4燃料消耗量的测定 1
5型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 1
6燃料消耗量限值 2
7生产一致性 3
8更改和认证扩展 3
9执行日期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发动机系统特征说明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申请报告 8

参考资料:

内容范围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型式认证的申请 1
4燃料消耗量的测定 1
5型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 1
6燃料消耗量限值 2
7生产一致性 3
8更改和认证扩展 3
9执行日期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发动机系统特征说明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申请报告 8

引用文件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规定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的限值。《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适用于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车辆;不适用于仅燃用气体燃料或醇醚类燃料的车辆。

意义价值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9233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 19753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

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