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宽简历:
1993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世界五千人》,同年出席了在波士顿举行的第二十届艺术交流大会。
2001年完成了五十三米长卷《天衢丹阙》--老北京风物图卷。
2004年完成了三十米长卷《三山五园》 。
刘洪宽与《天衢丹阙》-老北京风物图卷
一幅被故宫博物院著名清史学专家朱家溍先生盛赞为“天衢丹阙”的风俗界画《老北京风物图卷》,巨制《天衢丹阙》图是刘先生5年心血积成。老画家好比太史公修《史记》、曹雪芹著《红楼》那样,殚精竭虑,忘情于这幅画。5年中,时年近七旬的刘老先生冲风冒雨,奋寒斗暑,走遍北京四城,跑遍了大小胡同、商号店肆,寻访历史遗迹;他不知请教过多少老北京、翻阅过多少图书资料。他在这条“龙脉”上仅徒步来往就有近百次。
由于长卷以群体建筑和人为绘画主体,这两个易于重复的因素,增加了创作的难度。这幅以20世纪初期老北京民风、民俗与皇家建筑群体为主要刻画对象的工笔巨制,不仅成为中国画史上第一幅全面反映老北京中轴线风俗景物的长卷,而且也是中国界画中第一幅长度超过50米,人物超过5000个,整座建筑物超过数百栋的作品。
胡同、商肆、牲畜、树木更是不计其数。看了这幅画,人们都会联想起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清明上河图》是市井风俗画的典范,也是我国绘画传统中界画艺术的典范。自其而降,界画艺术在近千年中再没有如此辉煌。刘洪宽先生《天衢丹阙图》的诞生,改写了这个记录。刘洪宽先生调动写意、工笔、素描等不同绘画语言,特别使用了界画、人物画、西洋画等各画科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北京一段逝去的历史,复活了当时鲜活的民俗。全画构思奇肆豪纵,笔墨精细酣畅,概括的历史情绪极为充沛;而描写的人物、景物之毕肖;特别是反映的时代痕迹之典型鲜明、社会生活之广阔深刻、民俗风情之热烈,堪为百年来城市风俗画之最。
附: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名学者杨新先生在给《天衢丹阙》画册的序言前,特别作诗盛赞刘先生和他的这幅力作:“帝业经营五百秋,旧京风貌卷中收。天街市肆人烟盛,凤阙阶墀草木稠。岂为前朝伤往事,只缘故物总难留。细品画史谁堪匹,昔有张生(作者原注:谓,宋张择端也)今到刘。”
《天衢丹阙》是北京发展史的绝好参照,它引起文化界、艺术界、美术界、北京地理学界,以及新闻界、城市建设规划人士的高度重视。当年,在京各大报纸和电视台等都争先报道了这幅画。
2006年11月21日魏洲平博客〈界画和二十世纪的《清明上河图》〉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