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

品牌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399页
书名 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丛书名: 京华学术文库·乐府诗集分类研究

平装: 39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1155585

条形码: 9787301155585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5.2 x 2 cm ; 458 g

ASIN: B002NX0GMO

内容简介

《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从文献学、音乐学、文学发展史等角度入手,对《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部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对乐府诗该部分的类目成因、类别归属、歌诗入乐及与文学发展的地域、时代特征等的相互关联均作了理据充分,条理清晰的阐述。

编辑推荐

《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摘

上编 杂曲歌辞研究
第一章 杂曲歌辞文献学研究
专门研究《乐府诗集》的任何一类歌辞,对其类目成因的探讨都是应当最先进行的工作。杂曲歌辞是《乐府诗集》中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在《乐府诗集》所收100卷歌辞中,杂曲歌辞占18卷,共录作品凡267调768首。研究杂曲歌辞时如果不知道郭茂倩特立杂曲歌辞一类的真正原因,就不足以明确“杂曲歌辞”所包含的对象和范围,不能够了解此一类作品相对于鼓吹、横吹、相和、清商等其他乐府类别所具有的诸多特点,也看不出它们与文人徒诗之间的区别,故而也就很难从乐府诗的层面上去认识和把握这一类作品。从另一方面来说,杂曲歌辞类目成因问题的解决,不但有助于正确认识作为历代表演艺术一环的这一类歌辞,就是对正确认识整个《乐府诗集》的编撰,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所以,杂曲歌辞的类目成因是本章最先探讨的问题。
弄清了杂曲歌辞的类目成因,就明确了杂曲歌辞所包含的对象与范围,如此则对其中部分作品的类别归属就可以作出更科学合理的认定,而对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未收的杂曲歌辞作品进行认定,也就有了科学合理的依据。这两项工作的进行,也是正确认识《乐府诗集》编撰的一个关键。同时,《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所收作品在其他典籍中出现时常会有不同的题名,对这种同出异名现象的考察,对正确认识《乐府诗集》编撰所存在的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在前辈学者的乐府诗研究中,这些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本章的杂曲歌辞文献学研究中,这几个问题也是关注的主要方面。

后记

“《乐府诗集》研究”是吴相洲师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我有幸参与其中,承担了杂曲歌辞及杂歌谣辞这两部分,并以其作为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于2005年5月25日顺利能过了答辩。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四年时光就过去了。现在这篇尚不成熟的论文就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时之间,感慨良多。
一部书稿的出版,既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又一个阶段的开始。在书稿的最后,总觉得该说点什么,来作为一种纪念和鞭策。所有想要在书稿后记里表达的情感之中,最先涌上心头的便是感谢。我不是一个善于用言语来表达谢意的人,所有人对我的帮助与关爱,我更愿意用心去铭记,尽一生来报答。在这里,只想谈谈论文写作的一些体会,交代一下写作与修改的过程。
我大学毕业后曾在黑龙江的一个小镇上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就个人性格来说,这种复杂而又清闲的机关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于是,毅然决然地,我重新回到了向往的校园,开始了又一轮的求学生涯。

目录

总序
绪论
上编 杂曲歌辞研究
第一章 杂曲歌辞文献学研究
第一节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目成因考
第二节 杂曲歌辞中部分作品类别归属的重新认定
第三节 《乐府诗集》未收杂曲歌辞认定
第四节 杂曲歌辞作品同出异名考辨

第二章 杂曲歌辞音乐学研究
第一节 曹植杂曲入乐问题新探
第二节 《行路难》演唱方式之流变
第三节 其他入乐的杂曲歌辞
第四节 杂曲古题在唐代的流传

第三章 杂曲歌辞文学研究
第一节 《秦女休行》一曲中左、傅二诗之比较
第二节 《行路难》对后世文人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杂曲歌辞的文人化特征

第四章 杂曲歌辞丛考
一 《阿那瑰》
二 《高句丽》
三 《于阗采花》
四 《杨花曲》
五 《妾薄命》

下编 杂歌谣辞研究
第一章 杂歌谣辞文献学研究
第一节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类目成因考
第二节 入乐标准的考察
第三节 “歌”、“谣”联称情况的考察
第四节 歌谣与乐府的区分标准
第五节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误收的乐歌
第六节 歌谣异文考

第二章 杂歌谣辞音乐学研究
第一节 歌谣的不同创作情境
第二节 歌谣的歌唱及其现实影响
第三节 唐诗中有关民间歌谣情况考述
第三章 杂歌谣辞文学研究
第一节 杂歌谣辞与叙事文学
第二节 杂歌谣辞与唐代文人诗歌
结论
附录 我国古代歌谣与乐歌的不同留存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乐府诗集分类研究》是我主持研究的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和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2003-2005)“《乐府诗集》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即将面世之际,作为项目主持人,有许多感想。这些感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建构现代意义上的乐府学是当代学人的重要学术使命。
《乐府诗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总集,囊括了赵宋前除《诗经》、《楚辞》以外的绝大多数歌诗,其价值完全可以和《诗经》、《楚辞》等典籍相媲美。如明人毛晋在翻刻《乐府诗集》时就说该集“采陶唐迄李唐歌谣辞曲,略无遗轶,可谓抗行周雅,长揖楚辞,当与三百篇并垂不朽”。然而,有关《诗经》、《楚辞》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早就成为专门之学,唯独对《乐府诗集》的研究,学人关注远远不够,更不用说成为一个专门之学了。这一情况说明,人们对乐府学的概念还很不清晰。笔者不揣浅陋,愿将有关建构乐府学的思考贡献给大家,吁请更多学人加入乐府学研究行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