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獾

蜜獾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蜜獾蜜獾(20)蜜獾雄性平均体长98厘米,雌性平均体长91厘米,雄性肩高39厘米,雌性肩高35厘米,雄性体重9~14千克,雌性体重5~10千克。背部为灰色。它的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体型和獾的体型相当,蜜獾身体厚实,头部宽阔,眼睛小,外观看不出耳朵,有个外观平钝的鼻子。雄雌间的体型差异甚大,雄性的体重有时是雌性的二倍。蜜獾身体粗壮似獾,爪子强壮,可以捣毁蜂巢,坚厚的皮肤和粗糙的毛可以抵御蜂群的攻击,因喜食蜜蜂幼虫和蛹而得名。

生活习性

蜜獾蜜獾蜜獾通常在非洲和亚洲的南部和西部出现。吉尼斯世界纪录把它命名为“最大胆的动物”。这种动物表面看起来很可爱,实际上几乎会攻击所有东西,它很聪明能够知道敌人的弱点。例如,当面对的是一个男人它会攻击他的睾丸。它也是为数不多的使用工具的一种动物,例如用原木作为梯子。

蜜獾蜜獾(3)蜜獾喜食蜜蜂幼虫和蛹,它们会不顾自身的安危直接冲进蜂箱—这往往不幸的导致其死亡。蜜獾能杀死幼年尼罗鳄,而且它是非常有效的蛇杀手。它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吃掉1.7米的蛇。这些动物的凶猛在自然界众所周知的,甚至有些猎豹或者狮子在与蜜獾的交手中也会被蜜獾反杀。

蜜獾对蛇毒有很强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对蛇毒有抵抗力的动物之一。对待异类性格凶猛、好斗。性格勇敢,坚毅,顽强。捕猎效率很高,与其它掠食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蜜獾总是不停的捕食以满足自己不断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其他的掠食动物往往在捕食一次之后进行休息。蜜獾的猎物约有60种,从小昆虫到小兔子,它们都能吃。一只雄性蜜獾每小时能轻轻松松地奔跑9.6公里,它的活动范围超过200平方英里甚至更大。

蜜獾经常在夜间捕食,白天躲在洞里或者岩石缝里睡觉。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觅食,善于挖洞,蜜獾有力的武器是它的爪子和牙齿,是它的凶猛,几乎什么都不怕,非洲豹捉到它要用1小时才能将它制服,因为它的皮毛光滑韧性强,很难伤到体内,蜜獾同类有自残现象,尤其对幼崽,只有一半幼崽能长到成年。[4]

蜜獾蜜獾(3)栖息和浅居在各种类型地带——雨林、开阔的草原。南部非洲博茨瓦纳境内的卡拉哈里大沙漠,半沙漠化的荒原,稀疏植被,骆驼刺、红柳、胡杨生长的环境。[1]

种类介绍

蜜獾(12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蜜獾埃塞俄比亚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abyssinica
2. 蜜獾中亚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buechneri
3. 蜜獾指名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capensis
4. 蜜獾乍得湖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concisa
5. 蜜獾中非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cottoni
6. 蜜獾尼泊尔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inaurita
7. 蜜獾印度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indica
8. 蜜獾白背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leuconota
9. 蜜獾肯尼亚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maxwelli
10. 蜜獾阿拉伯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pumilio
11. 蜜獾斑点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signata
12. 蜜獾波斯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wilsoni

[5]

分布范围

蜜獾(12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蜜獾埃塞俄比亚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abyssinica
2. 蜜獾中亚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buechneri
3. 蜜獾指名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capensis
4. 蜜獾乍得湖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concisa
5. 蜜獾中非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cottoni
6. 蜜獾尼泊尔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inaurita
7. 蜜獾印度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indica
8. 蜜獾白背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leuconota
9. 蜜獾肯尼亚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maxwelli
10. 蜜獾阿拉伯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pumilio
11. 蜜獾斑点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signata
12. 蜜獾波斯亚种 Mellivora capensis wilsoni

繁殖饲养

蜜獾分布图蜜獾分布图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科特迪瓦、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黎巴嫩、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叙利亚、坦桑尼亚、多哥、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6]

动物保护

蜜獾蜜獾(3)雄性蜜獾有很大的活动范围并相互重叠,较小的家族可达13位雌性。是行为涉及到一夫多妻制的交配系统,其中一只雄性獾可以和多个雌性交配。虽然蜜獾通常过着孤独的生活,一个雌蜜獾常常带领一只幼崽,完全依赖于母亲抚育。雌蜜獾怀孕期50~70天,小蜜獾12~16个月后才能独自生活,幼崽独立前完全依赖于母亲,生育间隔时间超过12个月。雌性蜜獾要比雄性蜜獾小一些,它们为了觅食和哺育后代,活动范围也超过50平方英里。一只母蜜獾每三五天就要叼着自己两个月大的孩子,疾奔1英里多去寻找新的洞穴。一旦幼兽能够自己行走,母蜜獾和孩子就会分开在不同洞穴居住,以此来降低被捕食者发现的几率和寻找更多的食物。[1]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蜜獾蜜獾(3)在红色目录中列为LC(无危物种),因为该物种分布范围较宽,没有明显的生态危机(具有广泛的栖息地和海拔宽容度,食物来源丰富)因此被列为“最不关心(LC)”。然而,明显可识别的威胁正在运行,并且已知会导致物种数量局部下降,在可获得额外信息的情况下,物种可能需要列入更高类别的威胁等级。[6]

动物研究

蜜獾蜜獾(3)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无危(LC)。[6]

注:蜜獾图册网址

词条图册

黑喉响蜜鴷黑喉响蜜鴷蜜獾最喜欢吃的是蜂蜜。它与黑喉响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结成了十分有趣的“伙伴”关系。响蜜鴷一见到蜜獾就会不停地鸣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着响蜜鴷的叫声跟着它走,同时也发出一系列的回应声。蜜獾用其强壮有力的爪子扒开蜂窝吃蜜蜂幼虫和蛹,而响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肴,因为响蜜鴷自己是破不开蜂窝的。

蜜獾因为它的共生伙伴,聪明的响蜜鴷作为蜜源向导而闻名。响蜜鴷呼唤蜜獾跟随着自己,把蜜獾带到蜜蜂的家。响蜜鴷依靠这位哺乳动物强壮的爪子,击破它先前发现的蜂巢。这种奇怪的伙伴关系还有待于科学的论证。因为采蜜人亲眼目睹了这种合作,他们也很规律地跟从响蜜鴷的引导,在鸟儿飞来飞去的召唤下,人们被引导到几公里以外的蜂巢去。研究表明,响蜜鴷知道方圆250平方公里内的每一个蜂巢的位置。采蜜人依靠响蜜鴷维持生活,每次总是留下一些蜂巢作为回报。[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