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德·胡赛尼

卡勒德·胡赛尼

中文名 卡勒德·胡赛尼
职业 医生、作家
星座 双鱼座
外文名 KhaledHosseini
主要荣誉 2015年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外国作家榜前三名
代表作品 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海的祈祷
出生日期 1965年3月4日
毕业院校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卡勒德·胡赛尼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卡勒德·胡赛尼出生在阿富汗喀布尔,胡赛尼的父亲为外交官,母亲是喀布尔女子学校的教师。

1970年,全家随父亲外派到伊朗的德黑兰。

1973年,全家搬回喀布尔[10]。同年,他母亲生下了最小的弟弟。这一年是阿富汗政权维持稳定的最后一年。之后政变与外侵不断,也结束了胡赛尼在阿富汗美好的童年。

1976年,胡赛尼的父亲在法国巴黎找到了工作,于是全家搬迁到巴黎居住,由于阿富汗政权极不稳定,全家就再也没有返国了。

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他父亲决定向美国申请政治庇护,之后就举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初时经济贫困,曾向美国政府领取福利金与食物券。初到美国的胡赛尼一家曾经经历过一段贫困岁月。

1984年,胡赛尼高中毕业,申请到圣塔克拉拉大学念生物,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医学系就读。

1993年取得了MD(行医执照)后,1996年在加州洛城的锡安山医学院完成实习工作[11]

1999年,胡赛尼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塔利班禁止市民放风筝的报道,而放风筝是胡赛尼小时候在喀布尔最喜欢的活动。他一时兴起,写了一个小故事,并在2001年将它最终扩展成为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

作家经历

他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12],全球热销600万册,创下出版奇迹。胡赛尼本人更因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13]促进难民救援工作。该书于2006年5月在中国出版。在2006年由梦工厂买下电影版权,同名电影于2007年上映。

《灿烂千阳》是胡赛尼四年后出版的第二本小说,出版之前即获得极大关注,2007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使胡赛尼由新人作家一跃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成熟作家。[14]2007年9月,该书在中国出版。

六年后,他的第三本小说《群山回唱》于2013年5月21日在美国出版,再次大获好评,被称为是作者迄今最具野心的小说,笔法较前两本也更为娴熟。《群山回唱》被评选为美国Amazon书店2013年上半年最佳图书、巴诺书店上半年度最佳小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夏季最佳图书、ABC《早安美国》读书俱乐部夏季最佳图书,并居于诸多畅销榜榜首。该书于2013年8月1日在中国出版[15]。 

主要作品

名称 简介
追风筝的人

小说《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剧情跨度是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全书类似自传体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和背景非常类似作者本人的经历背景。主人公儿时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积德,在当地非常有声望。而主人公由于孩童的自私,非常想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并因此总是因为父亲对仆人孩子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主人公儿时性格懦弱,仆人的孩子勇敢忠诚,心态失衡的主人公后来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了仆人一家,导致仆人一家流落异乡,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主人公一家被迫出走美国。后来父亲的合伙人熟知内情,在临过世前鼓励主人公回阿富汗寻找当年的仆人小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平复自己多年的负罪感。已经是事业有成的主人公鼓起勇气,第一次像男子汉般的回到了故乡,在满目创夷和被塔利班统治的残酷现实中,找到了老朋友,在得知惊人秘密后,他赎罪般的努力,最终令人感动的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追风筝的人》是胡塞尼的处女作,霸占了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16]

灿烂千阳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17]《灿烂千阳》一书的主人公玛丽雅姆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长大,她想上学,母亲却告诫她:“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忍耐什么?”“不用操心,”她母亲娜娜说,“需要你忍耐的东西绝不会少。”

继畅销过百万册的《追风筝的人》之后,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现了半个世纪阿富汗妇女所要忍耐的种种。个人,要忍耐饥饿、病痛的约束。家庭要承受战争的创伤、难民的流离失所。国家要忍耐前苏联、塔利班与美国的战争。这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历史。玛丽雅姆是个私生女,1974年,她15岁,母亲自杀。父亲强迫她嫁给喀布尔的老鞋匠拉希德。拉希德是小说里许多人性中暴力的源头。在流产七次后,玛丽雅姆不能再生育,她遭到拉希德的毒打虐待。小说的另一位女主人翁莱拉,是拉希德另一个妻子。在与前苏联的战争中,莱拉失去了两个哥哥。炸弹夺走了她父母的生命。她深爱的男孩也被迫逃离阿富汗。主人公生活里到处都是失落与绝望。刚开始,两位妻子相互敌视,渐渐的,两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亲密无间。她们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国家的无情战火中留存。动人的情感成为小说的核心。两个女人苦难深重,某种程度上,她们庆祝塔利班的到来,

群山回唱 1952年,阿富汗,贫穷的村庄沙德巴格。10岁的男孩阿卜杜拉和3岁的妹妹帕丽经历了一场可能永生难以挽回的骨肉分离。他们的妈妈在生帕丽的时候死于大出血,父亲萨布尔是个卖苦力的老实人,勉强支撑着艰难度日。他无力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又给孩子们娶了个继母帕尔瓦娜。帕尔瓦娜的哥哥纳比在喀布尔一户富裕人家里做厨子兼司机,女主人妮拉一直无法生育。纳比舅舅居间牵线,帕丽被卖给了妮拉,开始了新生活。 一连串的变故之后,便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苏联人来了,战争爆发了;苏联人走了,军阀们来了;军阀们走了,塔利班来了;塔利班走了,美国人来了。[18]国破家亡,故事的主人公被迫流散,此后的故事将续写于喀布尔、加利福尼亚的圣何塞和法国的巴黎。 
海的祈祷

海滩上,父亲对熟睡的儿子讲述他们曾经在故乡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是叙利亚小城霍姆斯,乡间农舍是父亲的儿时乐园,老城也曾热闹繁华。然而这一切都毁于战火,很多人被迫远离家乡,寻找新的家园。

他们祈祷日出的到来,祈祷大海能带给他们好运。[19]

出版图书

封面
书籍名称 简介
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译者李继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灿烂千阳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

作品时间 2007年5月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长篇小说,2007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这次胡塞尼将关注焦点放在阿富汗妇女身...

群山回唱群山回唱 群山回唱 《群山回响》讲述了一对兄妹在60年内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故事。围绕父母、兄妹,甚至表亲和继母,他们如何去爱,如何被伤害,如何相互背叛,如何为彼此牺牲。小说探索了流亡、自我牺牲以及复杂的家族关系。
海的祈祷海的祈祷 海的祈祷

海滩上,父亲对熟睡的儿子讲述他们曾经在故乡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是叙利亚小城霍姆斯,乡间农舍是父亲的儿时乐园,老城也曾热闹繁华。然而这一切都毁于战火,很多人被迫远离家乡,寻找新的家园。

他们祈祷日出的到来,祈祷大海能带给他们好运。

荣誉记录

名称 简介
追风筝的人

小说《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剧情跨度是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全书类似自传体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和背景非常类似作者本人的经历背景。主人公儿时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积德,在当地非常有声望。而主人公由于孩童的自私,非常想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并因此总是因为父亲对仆人孩子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主人公儿时性格懦弱,仆人的孩子勇敢忠诚,心态失衡的主人公后来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了仆人一家,导致仆人一家流落异乡,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主人公一家被迫出走美国。后来父亲的合伙人熟知内情,在临过世前鼓励主人公回阿富汗寻找当年的仆人小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平复自己多年的负罪感。已经是事业有成的主人公鼓起勇气,第一次像男子汉般的回到了故乡,在满目创夷和被塔利班统治的残酷现实中,找到了老朋友,在得知惊人秘密后,他赎罪般的努力,最终令人感动的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追风筝的人》是胡塞尼的处女作,霸占了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16]

灿烂千阳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17]《灿烂千阳》一书的主人公玛丽雅姆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长大,她想上学,母亲却告诫她:“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忍耐什么?”“不用操心,”她母亲娜娜说,“需要你忍耐的东西绝不会少。”

继畅销过百万册的《追风筝的人》之后,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现了半个世纪阿富汗妇女所要忍耐的种种。个人,要忍耐饥饿、病痛的约束。家庭要承受战争的创伤、难民的流离失所。国家要忍耐前苏联、塔利班与美国的战争。这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历史。玛丽雅姆是个私生女,1974年,她15岁,母亲自杀。父亲强迫她嫁给喀布尔的老鞋匠拉希德。拉希德是小说里许多人性中暴力的源头。在流产七次后,玛丽雅姆不能再生育,她遭到拉希德的毒打虐待。小说的另一位女主人翁莱拉,是拉希德另一个妻子。在与前苏联的战争中,莱拉失去了两个哥哥。炸弹夺走了她父母的生命。她深爱的男孩也被迫逃离阿富汗。主人公生活里到处都是失落与绝望。刚开始,两位妻子相互敌视,渐渐的,两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亲密无间。她们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国家的无情战火中留存。动人的情感成为小说的核心。两个女人苦难深重,某种程度上,她们庆祝塔利班的到来,

群山回唱 1952年,阿富汗,贫穷的村庄沙德巴格。10岁的男孩阿卜杜拉和3岁的妹妹帕丽经历了一场可能永生难以挽回的骨肉分离。他们的妈妈在生帕丽的时候死于大出血,父亲萨布尔是个卖苦力的老实人,勉强支撑着艰难度日。他无力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又给孩子们娶了个继母帕尔瓦娜。帕尔瓦娜的哥哥纳比在喀布尔一户富裕人家里做厨子兼司机,女主人妮拉一直无法生育。纳比舅舅居间牵线,帕丽被卖给了妮拉,开始了新生活。 一连串的变故之后,便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苏联人来了,战争爆发了;苏联人走了,军阀们来了;军阀们走了,塔利班来了;塔利班走了,美国人来了。[18]国破家亡,故事的主人公被迫流散,此后的故事将续写于喀布尔、加利福尼亚的圣何塞和法国的巴黎。 
海的祈祷

海滩上,父亲对熟睡的儿子讲述他们曾经在故乡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是叙利亚小城霍姆斯,乡间农舍是父亲的儿时乐园,老城也曾热闹繁华。然而这一切都毁于战火,很多人被迫远离家乡,寻找新的家园。

他们祈祷日出的到来,祈祷大海能带给他们好运。[19]

创作特点

封面
书籍名称 简介
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译者李继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灿烂千阳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

作品时间 2007年5月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长篇小说,2007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这次胡塞尼将关注焦点放在阿富汗妇女身...

群山回唱群山回唱 群山回唱 《群山回响》讲述了一对兄妹在60年内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故事。围绕父母、兄妹,甚至表亲和继母,他们如何去爱,如何被伤害,如何相互背叛,如何为彼此牺牲。小说探索了流亡、自我牺牲以及复杂的家族关系。
海的祈祷海的祈祷 海的祈祷

海滩上,父亲对熟睡的儿子讲述他们曾经在故乡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是叙利亚小城霍姆斯,乡间农舍是父亲的儿时乐园,老城也曾热闹繁华。然而这一切都毁于战火,很多人被迫远离家乡,寻找新的家园。

他们祈祷日出的到来,祈祷大海能带给他们好运。

主题

文学类

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备注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鲍德斯(Borders)书店“原声文学奖”虚构类作品奖
    获奖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娱乐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4
    《追风筝的人》
    南非图书奖
    获奖
  • 2004
    《追风筝的人》
    美国青年图书馆协会艾力克斯图书奖
    获奖
  • 2005
    《追风筝的人》
    美国地方剧院“文学生命奖”
    获奖
  • 2005
    《追风筝的人》
    英国《观察家报》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6
    获奖
    加拿大魁北克书商协会“价值图书奖”
    获奖
  • 2006
    获奖
    美国伊利诺伊州“亚伯拉罕·林肯图书奖” 
    获奖
  • 2006
    获奖
    美国鲍威尔书店年度最佳图书奖“帕德利奖”
    获奖
全部展开

荣誉类

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备注
  • 2006
    获奖
    联合国人道主义奖
    获奖

风格

文学类

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备注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鲍德斯(Borders)书店“原声文学奖”虚构类作品奖
    获奖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娱乐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4
    《追风筝的人》
    南非图书奖
    获奖
  • 2004
    《追风筝的人》
    美国青年图书馆协会艾力克斯图书奖
    获奖
  • 2005
    《追风筝的人》
    美国地方剧院“文学生命奖”
    获奖
  • 2005
    《追风筝的人》
    英国《观察家报》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6
    获奖
    加拿大魁北克书商协会“价值图书奖”
    获奖
  • 2006
    获奖
    美国伊利诺伊州“亚伯拉罕·林肯图书奖” 
    获奖
  • 2006
    获奖
    美国鲍威尔书店年度最佳图书奖“帕德利奖”
    获奖
全部展开

荣誉类

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备注
  • 2006
    获奖
    联合国人道主义奖
    获奖

人物评价

文学类

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备注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鲍德斯(Borders)书店“原声文学奖”虚构类作品奖
    获奖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娱乐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4
    《追风筝的人》
    南非图书奖
    获奖
  • 2004
    《追风筝的人》
    美国青年图书馆协会艾力克斯图书奖
    获奖
  • 2005
    《追风筝的人》
    美国地方剧院“文学生命奖”
    获奖
  • 2005
    《追风筝的人》
    英国《观察家报》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6
    获奖
    加拿大魁北克书商协会“价值图书奖”
    获奖
  • 2006
    获奖
    美国伊利诺伊州“亚伯拉罕·林肯图书奖” 
    获奖
  • 2006
    获奖
    美国鲍威尔书店年度最佳图书奖“帕德利奖”
    获奖
全部展开

荣誉类

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备注
  • 2006
    获奖
    联合国人道主义奖
    获奖

人物争议

文学类

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备注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鲍德斯(Borders)书店“原声文学奖”虚构类作品奖
    获奖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3
    《追风筝的人》
    美国《娱乐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4
    《追风筝的人》
    南非图书奖
    获奖
  • 2004
    《追风筝的人》
    美国青年图书馆协会艾力克斯图书奖
    获奖
  • 2005
    《追风筝的人》
    美国地方剧院“文学生命奖”
    获奖
  • 2005
    《追风筝的人》
    英国《观察家报》年度最佳图书
    获奖
  • 2006
    获奖
    加拿大魁北克书商协会“价值图书奖”
    获奖
  • 2006
    获奖
    美国伊利诺伊州“亚伯拉罕·林肯图书奖” 
    获奖
  • 2006
    获奖
    美国鲍威尔书店年度最佳图书奖“帕德利奖”
    获奖
全部展开

人物名言

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备注

词条图册

200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