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儋州校区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

中文名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
创校时间 1958年
现任校长 骆清铭
所属地区 中国海南省儋州市
吉祥物 椰可可
管委会主任 于旭东
学院代码 4602
校区地址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宝岛新村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儋州校区东湖儋州校区东湖(2)儋州校区人工湖儋州校区人工湖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前身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为了打破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封锁、禁运,经中央批准创建的以橡胶和热带农业为主攻方向的特色大学,是海南省内唯一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的高校。她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前身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紧密结合,“两院”一体,创造了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900多项科教成果,使我国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为国防事业和热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校区自50多年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凝聚了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乡亲的深情厚谊。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王震等,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等都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先后到院校视察。1960年2月10日,周恩来总理为院校亲笔题词“儋州立业,宝岛生根”,1990 年江泽民同志为院校亲笔题写了院校名称。

迄今为止,该校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毕业生3万多名(不含成人教育),包括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郑小波等优秀毕业生皆就读于该校区。

新海南大学成立后,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单位,但是海南大学特别是儋州校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科研等方面是继续保持合作的。

2016年7月,在省长刘赐贵等领导的见证下,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局,省教育厅、省农业厅、农业部科教司,海南大学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与福建农林大学,海南大学与儋州市人民政府,海南大学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分别签订了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共建协议。实力强劲、阵容豪华、肝胆相照“朋友圈”的形成标志着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办学条件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地图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地图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已在2012年初圆满完成六个学院整体搬迁至海甸校区的工作,分别是:农学院(专业:农学、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专业: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药方向)、环境科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园艺园林学院(专业:园艺、园艺(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车辆工程);食品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儋州校区的现有学院为: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位于海南国际旅游岛西部,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域,坐落于风光旖旎的素有“诗乡歌海”之称的儋州市,教学区为闻名遐迩的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学区。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区连为一体,依山傍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常青、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学习和生活设施齐全,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理想的生态型园林式校园。校区占地1708.75亩(包括大学校园区、农科教学实验基地、工科教学实验基地等);毗邻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热带植物园、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云月湖等,集教学、科研、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为一体,各项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拥有教学与实验用计算机600多台,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座位数6000余个;图书馆建筑规模和标准居全省同类高校领先水平,纸质藏书量超过50万册;建有体育馆、各种球类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化学生公寓、大型学生食堂、超市及校医院。校内建有多个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在广东、海南等地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现有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数百名,他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学校教职工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有多人在省市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获得多方面奖励,享有良好的学术声望。

校区环境

图书馆

校园风景校园风景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70多万册,电子图书30万种,期刊4400种,报纸200多种,中外文数据库近30个。主要收藏有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计算机、文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方面的图书资料,藏书以农业尤其是热带农业为特色。图书馆内主要有二楼两个中文开架书库、一楼文学书库、二楼自修室(装有空调)、一楼电脑机房(装有空调)、一楼期刊阅览室(装有空调)、一楼自修室(无空调)。

教学楼

一号楼至七号教学楼,供上课、实验、自修等。配备多媒体,足以满足教学需要。离宿舍区步行路程5-15分钟不等,教学区无围墙。

体育设施

宿舍区外有1个标准塑胶体育场、5个篮球场、1个露天羽毛球场、1个露天网球场、1座体育馆(馆内设2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宿舍区内有2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露天羽毛球场、若干水泥乒乓球台等。

宿舍区

院校科教楼院校科教楼1-16栋普通宿舍楼,A1-A12公寓楼。学院根据专业分配宿舍。

设有三个学生食堂、两个水吧、一个打印店。

周边环境

宿舍区外有建行、农行、邮局、移动公司网点、联通公司网点、电信公司网点、网吧、超市、小型书店、农贸市场、公交车站以及餐馆等。

地址: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宝岛新村海南大学儋州校区

邮编:571737

学校荣誉

成果名称

完成人

年度

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

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

尹绍武、陈国华、张本等

2008年

流动沙丘的固定和绿化用新材料、新结构及其野外实践效果研究

李建保、陈永、周青平等

2010年

热带水产养殖动物微生物性疾病检测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研究

周永灿、谢珍玉、王世锋等

2011年

高温气固分离陶瓷过滤管材的研制及应用

李建保、邓湘云、姬忠礼等

2012年

极值图论的相关度序列理论及其应用

尹建华、高泽图、尹梦晓

2012年

低窄壳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研究

张岐、黄燕、贾春满等

2013年

纤维素纳米粉体的生物合成方法及功能多糖的分子设计

林强、冯玉红、尹学琼等

2013年

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规律、检测技术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王凤阳、杜丽、李霄等

2013年

芋螺毒素TxIB和LtIA分子探针的发现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罗素兰、长孙东亭、吴勇等

2014年

海南地方牛品种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王凤阳、谭树义、杜丽等

2015年

太阳能光催化污水处理新技术开发

曹阳、王小红、张苹等

2016年

功能型光化学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张岐、许晖、李华明等

2017年

立体网络安全及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大规模应用

曹春杰,李太君,邓家先

2019年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

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研究

程立生、蔡双虎、蔡笃程

2008年

一种补偿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延的新方法

杜锋、杜文才、雷榰

2009年

几种鱼鳔的成分分布规律及鱼鳔寡肽的制备技术研究

段振华、易美华、汪菊兰等

2009年

海巴戟(NONI)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

符文英、邢诒旺、云韵琴等

2009年

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与应用

杨小波、吴庆书、李东海等

2010年

马氏珠母贝育种和养殖新技术

王爱民、王嫣、顾志峰等

2010年

金、磷酸钙和氧化钛光功能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

刘钟馨、曹献英、文峰等

2010年

三维医用体数据稳健多水印算法研究

李京兵、杜文才、黄梦醒等

2012年

转基因水稻颖花突变体形态学鉴定、遗传学分析和基因克隆

罗丽娟、何朝族、张艳等

2012年

几类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数值解法研究

孙建强、蔡白光、王冬梅等

2013年

东亚特有濒危植物五唇兰保育生物学研究

宋希强、朱国鹏、柯海丽等

2013年

橡胶树主要叶部病虫害高扬程化学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郑服丛、张宇、邬国良等

2014年

广藿香种质资源评价及主要活性成分形成的遗传机制研究

吴友根、胡新文、郭巧生等

2014年

IPv6无线传感系统及其行业应用研究

沈重、张永辉、任佳等

2015年

智慧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黄梦醒、李京兵、段玉聪等

2016年

“液化法”处理农林废弃物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应用基础研究

张玉苍、徐树英、王敦等

2016年

海南几种主要热带果蔬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化研究

章程辉、王萌、徐志等

2016年

纳米功能复合电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王宁、林春富、王桂振等

2017年

超宽带实时精准定位系统及其行业应用

沈重,张鲲,王咸鹏等

2018年

卵形鲳鲹规模化繁育和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周永灿,林黑着,骆剑

2019年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太阳能利用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精细设计

李建保,罗强,林红

2019年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茉莉酸调控橡胶树冷胁迫应答及产排胶分子机理研究

黄惜,袁红梅,翟金玲等

2018年

基于分子自组装构建功能新材料

高艳安,郑利强,鲁辉

2019年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5项)

优质“定安黑猪”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王凤阳、吴科榜、莫靡等

2008年

长丰2号紫长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

林师森、成善汉、符海秋等

2011年

海巴戟(NONI)产业化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

符文英、邢诒旺、符传贤等

2012年

丰产优质抗病黄瓜新品种海大2098中试、示范与推广

林师森、成善汉、邢精华等

2014年

热带地区特色果树产期调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林尤奋、陈业光、王祥和等

2014年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2项)

绿色农药新制剂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广

李嘉诚、林强、李鹏等

2012年

金船密本南瓜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

林师森、成善汉、刘存法等

2013年

2022年,海南大学药学院2019级药学2班团支部被授予2021年度“海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5]

报考条件

成果名称

完成人

年度

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

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

尹绍武、陈国华、张本等

2008年

流动沙丘的固定和绿化用新材料、新结构及其野外实践效果研究

李建保、陈永、周青平等

2010年

热带水产养殖动物微生物性疾病检测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研究

周永灿、谢珍玉、王世锋等

2011年

高温气固分离陶瓷过滤管材的研制及应用

李建保、邓湘云、姬忠礼等

2012年

极值图论的相关度序列理论及其应用

尹建华、高泽图、尹梦晓

2012年

低窄壳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研究

张岐、黄燕、贾春满等

2013年

纤维素纳米粉体的生物合成方法及功能多糖的分子设计

林强、冯玉红、尹学琼等

2013年

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规律、检测技术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王凤阳、杜丽、李霄等

2013年

芋螺毒素TxIB和LtIA分子探针的发现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罗素兰、长孙东亭、吴勇等

2014年

海南地方牛品种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王凤阳、谭树义、杜丽等

2015年

太阳能光催化污水处理新技术开发

曹阳、王小红、张苹等

2016年

功能型光化学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张岐、许晖、李华明等

2017年

立体网络安全及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大规模应用

曹春杰,李太君,邓家先

2019年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

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研究

程立生、蔡双虎、蔡笃程

2008年

一种补偿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延的新方法

杜锋、杜文才、雷榰

2009年

几种鱼鳔的成分分布规律及鱼鳔寡肽的制备技术研究

段振华、易美华、汪菊兰等

2009年

海巴戟(NONI)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

符文英、邢诒旺、云韵琴等

2009年

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与应用

杨小波、吴庆书、李东海等

2010年

马氏珠母贝育种和养殖新技术

王爱民、王嫣、顾志峰等

2010年

金、磷酸钙和氧化钛光功能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

刘钟馨、曹献英、文峰等

2010年

三维医用体数据稳健多水印算法研究

李京兵、杜文才、黄梦醒等

2012年

转基因水稻颖花突变体形态学鉴定、遗传学分析和基因克隆

罗丽娟、何朝族、张艳等

2012年

几类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数值解法研究

孙建强、蔡白光、王冬梅等

2013年

东亚特有濒危植物五唇兰保育生物学研究

宋希强、朱国鹏、柯海丽等

2013年

橡胶树主要叶部病虫害高扬程化学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郑服丛、张宇、邬国良等

2014年

广藿香种质资源评价及主要活性成分形成的遗传机制研究

吴友根、胡新文、郭巧生等

2014年

IPv6无线传感系统及其行业应用研究

沈重、张永辉、任佳等

2015年

智慧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黄梦醒、李京兵、段玉聪等

2016年

“液化法”处理农林废弃物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应用基础研究

张玉苍、徐树英、王敦等

2016年

海南几种主要热带果蔬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化研究

章程辉、王萌、徐志等

2016年

纳米功能复合电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王宁、林春富、王桂振等

2017年

超宽带实时精准定位系统及其行业应用

沈重,张鲲,王咸鹏等

2018年

卵形鲳鲹规模化繁育和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周永灿,林黑着,骆剑

2019年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太阳能利用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精细设计

李建保,罗强,林红

2019年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茉莉酸调控橡胶树冷胁迫应答及产排胶分子机理研究

黄惜,袁红梅,翟金玲等

2018年

基于分子自组装构建功能新材料

高艳安,郑利强,鲁辉

2019年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5项)

优质“定安黑猪”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王凤阳、吴科榜、莫靡等

2008年

长丰2号紫长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

林师森、成善汉、符海秋等

2011年

海巴戟(NONI)产业化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

符文英、邢诒旺、符传贤等

2012年

丰产优质抗病黄瓜新品种海大2098中试、示范与推广

林师森、成善汉、邢精华等

2014年

热带地区特色果树产期调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林尤奋、陈业光、王祥和等

2014年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2项)

绿色农药新制剂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广

李嘉诚、林强、李鹏等

2012年

金船密本南瓜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

林师森、成善汉、刘存法等

2013年

词条图册

海南大学202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相关文件,为保证招生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顺利进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海南大学,办学地址:海甸校区(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儋州校区(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城西基础教学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观澜湖校区。

第三条学校为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多层次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性重点大学。2008年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成为教育部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有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和法律顾问组成的海南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

负责对本科招生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学校招生与就业处是海南大学组织和实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监督投诉电话和举报邮箱见下文。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七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类别有普通文理科、艺术类专业、体育类、高水平运动队、国家专项计划、民委贫困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仅招海南省、云南省生源)、港澳台侨学生。

第八条学校在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内,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各省份生源情况和学校发展规划、办学条件、学科发展、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等情况,制订2022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细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信息或到学校招生信息网https://bkzs.hainanu.edu.cn查询。

第九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学校将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用于生源质量调控及解决同分考生的录取。

第四章 录取原则

第十条学校根据各省(区、市)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05%;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20%。

第十一条学校执行教育部和各省高考加分政策,录取时考生成绩以考生投档分(不含生源省份排位小分)为准。

第十二条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4个专业录取时要求考生英语高考成绩达到满分的70%以上(含70%)。其他专业录取时对考生单科成绩不设限制。

第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语类专业、软件工程(NIIT)专业应试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其他专业不限制应试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作为公共基础外语安排教学,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慎重。

第十四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在征集志愿后仍旧生源不足,则根据生源省(区、市)有关规定,将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调整到其他生源好的省(区、市)录取。

第十五条各专业录取规则:

(一)同一轮投档的考生,没有特别说明时,录取考生专业实行分数优先原则,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即高分考生优先满足专业志愿。考生分数相近或相同时,先遵从专业志愿,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优先录取与专业相关科目分数高、外语分数高、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因特长加分的考生,外语类专业优先录取英语成绩高的考生。

为鼓励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填报园林、水产养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农艺教育等农林类专业,实行第一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另外,同一轮出档考生录取时,在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未能录取并同意专业调剂的情况下,若农科类专业未录满,优先录取填报有农科类专业志愿的考生。

内蒙古自治区考生专业录取时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规则。

实行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的省(区、市),按该省(区、市)投档规则,择优录取。高考改革省份2022年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详见生源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信息。

(二)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不能录取时,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调剂录取到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对在同一批次同时有海甸、儋州两个校区专业的省份,将在海甸或儋州两个校区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中调剂录取。

(三)建筑学专业学制为五年,要求报考考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新生入学后需测试绘画水平,测试不合格者转入土木工程专业学习。

(四)外语类专业仅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日语、俄语专业为零起点教学),要求考生口齿清晰,英语成绩良好。报考外语类专业考生参加外语口试办法和口试成绩以各省规定为准,录取时参照生源省规定执行。

(五)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四个专业是双学位项目。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根据考生所在省份有关降分规定,对有此专业志愿的考生,适当降分录取。

(六)学校有9个专业按4个大类招生录取(详见附件表中招生专业),学生入学后统一学习所录取专业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依专业类不同,一般在一年半到两年半内根据专业教学容量、学生志愿情况、学习成绩和人才需求等情况分流专业。

(七)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艺术类专业成绩采用生源省相应的艺术联考(统考)成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除外)。在高考改革省份,艺术类专业选考科目不限;艺术分文理的省份,仅招收艺术(文)考生。学校执行生源所在省该类专业的投档规则,考生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达到省定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1、美术、设计类专业:对投档进我校、且符合我校要求的考生进行专业录取,录取规则如下:

(1)海南大学按考生的专业统考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计算进档考生的合成分,合成分=(专业统考成绩/专业统考满分)×400+(高考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满分)×600。按照合成分从高到低,依据计划数择优录取。

(2)合成分相同的考生以专业统考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专业统考成绩、高考文化成绩相同考生,依次以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的高低为录取顺序。

2、音乐、舞蹈类专业:对投档进我校、且符合我校要求的考生进行专业录取,录取规则如下:

(1)海南大学按考生的专业统考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计算进档考生的合成分,合成分=(专业统考成绩/专业统考满分)×500+(高考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满分)×500。按照合成分从高到低,依据计划数择优录取。

(2)合成分相同的考生以专业统考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专业统考成绩、高考文化成绩相同考生,依次以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的高低为录取顺序。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专业仅招收声乐的考生;音乐表演(各器乐方向)专业仅招收与相应器乐种类一致的考生。

(八)体育类专业录取原则:

休闲体育专业属于体育类专业,报考休闲体育专业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成绩为考生所在省的专业统一考试成绩)和文化成绩均达到所在省(区、市)控制线的基础上,进档考生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若文化成绩相同,优先录取专业成绩较高者。

第十六条学校招收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等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录取原则按照《海南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执行。

第十七条港澳台侨学生的录取办法,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规定和我校招收港澳台侨学生相关招生简章执行。

第十八条所有专业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对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将调剂到其他符合条件又有招生计划的专业。

第五章 其他

第十九条被录取新生必须持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和身份证按时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时入学者,应在学校报到截止之日前以书面报告及有关证明向学校招生与就业处请假,请假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未到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十条新生入学后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凡入学资格审查不合格者,由学校视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将取消其学籍。

第二十一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原则上符合我校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可按照学校规定申请转专业。

第二十二条农业农村学院是我校为海南农村战略性发展培养专门人才项目,招生范围限定在海南省,该学院学生不得转专业;录取到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软件工程(NIIT)专业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录取到国际旅游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到国际旅游学院以外的专业。

第二十三条学生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海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海南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符合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另行颁发都柏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国际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符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另行颁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士学位证书。软件工程(NIIT)专业学生,修完NIIT嵌入式课程并考核合格者,另行获得NIIT软件工程师(DNIIT)国际认证证书。

第二十四条2022年招生专业、计划、学费和住宿费收费标准、校区安排等信息见附件。2022年新生入学前,若海南省物价主管部门调整招生专业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则执行最新收费标准。

学校各专业新生按照当年招生章程公布校区安排报到,入学一学年后根据培养需求和学校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地点。

第二十五条学校设有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为新生入学开设“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方式解决学生经济困难问题。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不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不享受助学金。

为鼓励考生报考农林类专业,我校设立农科类专业新生奖学金,面向第一专业志愿报考园林、园艺、水产养殖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林学、农艺教育专业且符合《海南大学农科专业新生奖学金实施细则》获奖条件者,一次性发放奖金2万元/人,每年奖励80人。

录取到园林、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植物保护、林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艺教育专业的考生,根据相关规定在校期间每学年按应缴学费的50%给予学费补助,毕业后在海南省涉农涉林行业创业就业连续服务满三年的毕业生,还可申请并获得在校期间应缴学费50%的奖励。

第二十六条学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

第二十七条学校招生章程、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高水平运动队考生资格、往年录取信息、当年录取结果、考生咨询和申诉渠道等,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公布、提供咨询和接受申诉。

学校网址:https://www.hainanu.edu.cn

海南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s://bkzs.hainanu.edu.cn

办公电话:0898-66266469;传真:0898-66260171;

咨询电话:0898-66251607(6月15日-7月5日期间使用)

E-mail:zsjyc@hainanu.edu.cn

监督投诉电话:0898-66279093,举报邮箱:jiwei@hainanu.edu.cn

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招生与就业处(邮编:57022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